第八节 主要农产品加工业
四川省粮、油、猪、棉、茧、糖、烟、茶、杂等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不仅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品种琳琅满目,加工技艺也较佳。传统的食品、丝绸、酿酒、制茶、猪肉制品等农产品加工历史悠久,独具风格,工艺精细,蜚声国内外,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名言佳句,为巴蜀增辉添彩。但历史上的农产品加工设备简陋,多为手工操作,生产批量不大,生产方式也较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较大发展,过去那种手工式的、作坊式的生产,逐步为机械生产所代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发展得快,还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据1990年统计,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已达10.5万多个企业,115万多职工,总产值达374.87亿元。1990年与1978年相比,酒类生产112.22万吨,增长5.44倍;卷烟生产178.16万箱,增长3.53倍;生丝生产14 571吨,增长2.91倍;丝织品生产13 066.77万米,增长5.38倍;棉纱生产15.13万吨,增长50.6%;棉布生产81 531万米,增长57.4%;糖生产15.97万吨,增长26.5%;茶叶生产3.14万吨,增长1.53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期间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异军突起,到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4 546个,务工农民65.7万人,总产值达到94.4亿元。农业发展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又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扩大资源的可食性、使用性,减少损失,把农业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和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产品加工,能使农产品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和对农业的投入,形成农业生产与加工的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直接关系到开拓农产品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