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省南部、福建西部地区,反对国民党大规模“围剿”的战役。国民党军在连续四次“围剿”遭到失败以后,蒋介石于1933年5月又调集了50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所谓军事、政治、文化的总的“围剿”。蒋介石设立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直接指挥,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企图依托堡垒,逐步推进,寻找红军主力决战,以达到消灭红军和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目的。其部署:北路军以顾祝同为总司令,指挥33个师另3个旅、1个税警团,由北向南实施主攻;西路军以何键为总司令,指挥9个师另3个旅,担任围攻湘赣、湘鄂赣根据地任务;南路军以陈济棠为总司令,指挥11个师另1个旅,任务是阻止红军向南发展,配合北路军作战。第五次反“围剿”前,中央革命根据地跨越湘、赣、闽、粤四省,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地方武装, 已发展到8万人。1933年春, 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政策,党在白区的群众基础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秋,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也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他们错误地估计形势,全面否定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不切实际地确定了“分离作战”方针,丧失了进行反“围剿”准备的宝贵时间,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口号。加之,推行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转移时的逃跑主义,致使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而被迫实施战略转移——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