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俄狄普斯情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俄狄普斯情结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创之精神分析学术语,又称“恋母情结”。 认为男孩在大约4~5岁时,逐渐产生对母亲强烈的性恋和占有欲,并因而把父亲对母亲的特殊关系当成他亲近母亲的障碍,于是妒忌父亲,对父亲持有敌意并想取而代之。但男孩又因此很怕被自己的情敌——父亲所阉割,所以又不得不使俄狄普斯情结处于被压抑状态。 当它由超我代替之后,男孩的心理发展才走上正常道路。 俄狄普斯情结出自古希腊神话《俄狄普斯王》。神谕俄狄普斯命中注定要弑父娶母,他虽尽力避免这一噩运,但终于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弑父”和“娶母”两重大罪。弗洛伊德认为,这故事表现了一个心理生活的普遍规律及这规律的全部情绪意义,那就是男孩身上普遍存在著恋母情结。 女孩则有恋父情结,又称“埃里克特拉情结”。 俄狄普斯情结的理论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有著巨大影响,既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又使这一学说有著特殊的历史命运。 因为正是这个理论把精神分析学同各种心理学派彻底区分开来,使弗洛伊德和他的学说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导致精神分析运动的分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