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The Second Great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在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发生的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和简单机械被使用后发生。当时的手工业生产有纺织、榨油、酿酒、冶炼和工具、武器制造等。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是指原始社会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基础上,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出现以后,生产活动范围日益扩大,生产劳动日益多样化,一个人不可能承担各种活动。于是,原来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逐渐成为独立的行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从而产生以下影响: (1) 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进一步增加,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2) 商品交换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随着交换的发展,金、银开始执行货币的职能。(3) 社会财富迅速增长,贫富差距出现并扩大,从而加速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形成。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指原始社会中,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发生的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经济状况。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铁制工具的出现和使用,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增长了农作物产量,也使纺织、制陶和金属冶炼等手工业日益工艺精细、门类增多、产品多样。如此繁杂的生产活动远远超出了农业劳动的范围。于是,原来与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的某些手工业便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有了增加,私有制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和金属货币。同时,还促使前一阶段出现的那种零散现象的奴隶制,成为社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切就加速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而且也使原来附属于农业的手工业生产日益多样化,生产技术明显改进。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部类的增多,一个人已难以承担全部活动。这样,原来与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的各种手工业生产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农业和手工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两大主要部门。这次社会大分工首先使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起来,不仅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而且商品交换的范围也扩大了,甚至出现了远距离的和海外的贸易。其次,在前一阶段刚刚产生并且是零散出现的奴隶劳动现象,现在则成为社会制度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已经成为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再次,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出现了贫富差别,私有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有这一切加速了原始公社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

☚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指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金属工具、特别是铁制工具的出现,在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制陶、纺织、冶炼、榨油、酿酒和工具制造等手工业的发展,使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由原来农业中的一个附属部门变为一个独立的、同农业并列的社会生产部门。这就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引起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商品生产的出现。

☚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发生在原始社会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加快,金属工具使原来附属于农业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愈益改进,生产劳动日益多样化。由于人们活动范围扩大,一个人不可能承担所有的生产活动,一些生产活动必须分别由专人来承担。于是,原来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原始手工业,逐渐与农业分离,产生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即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促进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增多,使奴隶制从原来零散的现象转化为社会制度的一个本质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私有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一些氏族为掠夺财富经常发动战争。战争成为经常的职业。军事首长的权力愈来愈大。他们的产生由选举而渐渐转变为世袭。奴隶社会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脱胎出来。

☚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
000113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