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 19世纪80年代由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国际联合组织。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这次大会实际上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第二国际前期,在恩格斯领导下,基本上执行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团结了工人阶级队伍,和无政府主义、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各国党内机会主义迅速滋长,第二国际逐渐分成三派:以伯恩斯坦为首的右派公开宣传修正主义;以考茨基为首的“中派”是折衷主义者;以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为代表的左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团结左派同修正主义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各国党的大多数领导人,公开背叛无产阶级,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拥护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陷于破产。 第二国际1889年7月14日,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欧美22个国家社会主义政党的393名代表在巴黎举行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建立了第二国际。1900年成立常设机构——社会党国际局,由与会各国社会党各选派1名代表组成。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瓦解。第二国际存在了24年零11个月,以后还开过7次代表大会和1次非常大会,即1891年8月的布鲁塞尔代表大会,1893年的苏黎世代表大会,1896年的伦敦代表大会,1900年的巴黎大会,1900年8月的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1907年8月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1910年的哥本哈根代表大会,1912年的巴塞尔非常大会。 第二国际 第二国际Dier guoji各国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和团体联合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889年7月14日,即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和团体在欧美各国纷纷建立,几乎遍及每 一个国家。如1876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劳动人民党, 次年改称社会主义工人党; 1879年法国工人党成立;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瑞士创建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加强国际间的联系和相互支援成为各国政党的共同要求。1888年, 英国工联主义者、法国可能派和无政府主义者抢先决定在1889年7月召开新国际成立大会, 企图夺取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为此, 马克思主义者于1889年2月召开海牙代表会议, 决定同年7月 14 日在巴黎也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恩格斯的直接帮助和督促下, 大会如期在巴黎召开, 到会代表393人, 来自22个国家。而同时法国 “可能派” 召开的大会只有10个国家的代表,而且绝大多数是法国代表,其余9个国家的代表总共只有70多名,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巴黎代表大会成为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 但第二国际没有常设的中央领导机构, 也没有制订纲领和章程。直至1900年才决定成立一个执行局,但只是一个工作机关, 不具有领导职能。因此第二国际实际上是以定期举行的代表大会作为它的组织形式, 组织比较松散。在第二国际存在的26年中,共召开了9次代表大会,除了成立大会外, 另外8次是: 1891年8月16日至22日的布鲁塞尔代表大会、1893年8月6日至12日的苏黎世代表大会、1896年7月 27日至8月1日的伦敦代表大会、1900年9月23日至27日的巴黎代表大会、1904年8月14日至20日的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1907年8月18日至24日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1910年8月28日至9月3日的哥本哈根代表大会以及1912年11月24日至25日的瑞士巴塞尔代表大会。 在巴黎的成立大会上, 代表们讨论了劳工立法问题,并作出决议要求各国工人为实现劳工立法而斗争;还讨论了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问题, 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单靠经济斗争是不够的,还必须开展政治斗争。关于 “五·一” 国际劳动节的决议是这次大会最重要的决议, 它号召各国工人在每年的5月1日举行示威游行, 要求8小时工作制。1891年的第二次 (布鲁塞尔)代表大会讨论了军国主义和战争问题、罢工问题、妇女问题等。大会通过了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决议草案, 认为要消灭战争就必须反对资本主义、争取实现社会主义。1893年的第三次 (苏黎世)代表大会讨论了社会民主党的策略问题、争取普选权问题、工会问题等。在关于工会问题的决议中,强调组成全国性、国际性的工会组织和其他工人联合组织是绝对必要的。会议还重申了布鲁塞尔代表大会反对军国主义的决议。以上几次代表大会都是在恩格斯逝世前举行的,在各项决议中基本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 既反对了无政府主义的观点, 又抵制了机会主义、合法主义的倾向。1895年恩格斯逝世。此后机会主义思潮开始泛滥, 并逐渐在第二国际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其代表人物有伯恩斯坦、米勒兰等, 他们形成了第二国际中的右派, 反对实行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 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1900年的第五次(巴黎) 代表大会就法国独立社会主义者米勒兰进入资产阶级内阁一事展开激烈的辩论, 由于右派和中派的支持, 大会没有形成谴责的决议。国际中的中派以考茨基为首, 他们实际上是同情和支持右派。在国际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考茨基提出的决议案被大会通过,他认为个别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不是原则问题,而是策略问题, 是一个暂时性的特殊手段。这个决议案伸缩性很大,被人称为“橡皮决议案”。以列宁、罗莎·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等为首的左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在他们的努力下, 第二国际在后期继续通过了一些正确的决议。1904年的第六次(阿姆斯特丹) 代表大会通过了谴责任何与资产阶级政党妥协的提案。1907年的第七次 (斯图加特)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战争问题的决议案, 指出战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无产阶级不能在帝国主义战争中保卫祖国,而应利用战争加速资本主义的崩溃; 大会还通过了谴责 “社会主义殖民政策” 的决议。1910年的第八次(哥本哈根) 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合作社运动的修正案, 指出合作社运动是阶级斗争的一个有效武器, 工人阶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权才能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1912年的第九次 (巴塞尔)代表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巴塞尔反战宣言》,全称为《国际局势和反对战争的统一行动宣言》,指出正在酝酿的战争完全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各国人民要以一切手段来反对战争,一旦战争爆发, 则应利用战争出现的经济政治危机来加速社会革命。但这些决议并没有真正被各国党执行下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国际的大多数党和领导人都公开支持战争, 完全抛弃了第二国际的决议和立场, 各国社会党之间也都失去了联系, 第二国际在政治上、组织上都彻底破产了。 ☚ 国际工人协会 三十年战争 ☛ 第二国际 第二国际Dier guoji各国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和团体联合成立的国际组织。19世纪80年代末,工人运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和团体在欧美各国纷纷建立,各国工人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以加强国际间的联系和相互支援。1888年,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别筹备在1889年7月召开新国际成立大会,企图夺取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为此,在恩格斯的直接帮助和推动下,社会主义者决定于1889年7月14日即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在巴黎召开国际代表大会。巴黎代表大会有来自22个国家的393人参加,成为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第二国际没有常设的领导机关,也没有制定正式的纲领和章程,定期举行代表大会,组织比较松散。在第二国际存在的26年中,共召开了9次代表大会。第二国际早期活动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既反对了无政府主义的观点,又抵制了右倾机会主义。大会作出的决议指出,工人阶级必须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合法斗争和暴力革命结合起来,谴责军国主义和战争,决定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在第二国际的领导下,国际工人运动更加广泛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1895年恩格斯逝世,此后,修正主义思潮开始泛滥,逐渐在第二国际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其代表人物有伯恩斯坦、米勒兰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以列宁、罗莎·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等为首的左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修正主义进行斗争。在他们的努力下,第二国际后期通过一些正确的决议,提出无产阶级用社会主义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观点,号召各国党同殖民主义进行斗争,协助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强调工人阶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权才能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党的领导人公开背叛无产阶级,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 普法战争 同盟国集团 ☛ 第二国际各国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1889年7月在恩格斯指导下于巴黎成立。任务是树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掌握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主张“在政治上与经济上剥夺资本家阶级,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1895年以前,在反对机会主义,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推动工人运动发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895年以后,由于机会主义日益抬头,内部出现分化,作用逐渐削弱,但仍然坚持反对殖民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破产。 第二国际 第二国际是继第一国际之后于1889年7月宣告成立的第二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 在19世纪最后30年里,资产阶级已取得了统治地位,自由竞争逐渐被垄断所代替,世界从此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和农业工人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而斗争,在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工会、合作社和工人储金会等群众性工人组织。巴黎公社的失败表明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客观物质前提和主观条件都不具备。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群众组织,开展议会斗争和各种形式的合法斗争,积聚力量,为争取经济利益和扩大政治权利而斗争。 在这一时期,工人运动重新高涨,马克思主义也因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各国无产阶级活动家的努力,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继续扩大,并进一步同群众性的工人运动相结合。继德 国社会民主党建立后,欧美各国陆续建立起工人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如法国被称为 “可能派” 的法国社会主义革命工人党,英国的社会主义联盟、独立工党,美国的劳动骑士团,比利时工人党,西班牙社会主义工人党,意大利工党,挪威工党,奥地利社会主义民主党,瑞典社会民主工党等。这些社会主义政党成立后,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对工人进行社会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并且领导工人进行合法斗争,但是,一般说来,它们的纲领还缺少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要求,同工人运动没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们实际上还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政党。正是由于这样,建立新的国际联合组织已经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迫切需要。 1889年7月 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以巴黎开幕。共有20个国家的467名代表,他们大多是各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活动家,大会选举李卜克内西和瓦扬担任主席,法国工人党领导人之一的拉法格首先代表组织委员会致欢迎词。这次大会的议程有: 关于各国的劳动状况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报告; 关于废除常备军和实行全民武装的问题; 关于实现劳工保护要求的手段和途径; 关于劳工保护法; 关于 “五一” 国际劳动节问题。这次大会虽然没有作出成立第二国际的正式决定,也没有选出任何领导机构,但它通过了在瑞士或比利时召开下届代表大会的决定,在事实上就宣告了一个新的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组织——第二国际的建立。 巴黎代表大会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有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增长。但是,当时无政府主义者把任何国家,包括无产阶级国家,都只看作是暴政,因而反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一味鼓吹盲目的 “直接行动”,把经济总罢工看成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唯一手段。为此,第二国际先后于1891年8月在布鲁塞尔、1893年8月在苏黎世、1896年7月在伦敦召开了三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发展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和策略原则问题。确认了阶级斗争是工人运动的基本原则,政治斗争是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行对无产阶级有利的改革所必需的手段,任何争取改良的斗争必须服从 “夺取政权”、实现 “工人阶级解放” 的最终目的。大会取得了反对无政府主义斗争的胜利,尤其是伦敦大会使无政府主义者遭到决定性的失败,使他们在国际工人运动舞台上陷于孤立的境地。 19世纪末期,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它以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修改马克思主义,1899年6月发生的法国社会党人亚历山大·米勒兰未经党组织同意就擅自参加了资产阶级共和党人组织的内阁,担任工商部长。“米勒兰事件” 是修正主义策略的实践。为此,在1900年9月在巴黎举行的第五次代表大全上通过了考茨基的 “橡皮性” 决议: “个别社会党人参加资产阶级政府,不能认为是夺取政权的正常开端,而只能认为是迫不得已采取的暂时性特殊手段”。“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政治形势要求作这种冒险的尝试,那么,这是一个策略问题而不是一个原则问题,国际代表大会不应对此发表意见。”这个决议反映了第二国际主要领导人对此采取的模棱两可的态度。但在1904年8月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进行了斗争,通过了 “社会党策略的国际准则”,为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策略提供了基本原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随着阶级冲突的加剧,工人运动中的革命派和机会主义派的斗争日益激化,第二国际内部形成公开的右倾机会主义派、中派和左派。为了制定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推进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正确方针,第二国际召开了三次代表大会,号召各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制止战争。1912年巴塞尔大会通过的 《巴塞尔宣言》,正确地总结了各国无产阶级为反对战争而斗争的实践经验,是确切而全面地阐述的社会党人对待战争的观点和策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大多数的社会民主党都站到本国政府一边,完全背弃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原则,使得它不再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导致了第二国际的破产。 虽然机会主义导致了第二国际的破产,但第二国际在发展工人阶级政党和群众性的工人组织、运用合法斗争形式以及扩大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的规模等方面,具有历史性的功绩。 ☚ 巴黎公社 第三国际 ☛ 第二国际 第二国际欧美各国社会民主党和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19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工人阶级政党和团体相继建立,为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打下了基础。1889年7月14日—21日,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来自欧美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中,以法国代表最多(210名)。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取消常备军、国际劳动节等重大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虽然大会没有作出正式成立新的国际组织的决议,但实际上是以定期举行国际代表大会作为新的国际组织形式,故后来被称为第二国际。它的前期活动,在恩格斯的指导和影响下,基本上执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对无政府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斗争,推动了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1895年后,第二国际各国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泛滥,逐渐分化为三派: 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右派,公开“修正”马克思主义; 以考茨基为首的“中派”,是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修正主义者; 以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为代表的左派未能掌权。第二国际蜕化变质后,只有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团结各国左派,同修正主义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多数社会民主党推行民族沙文主义,支持本国政府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致使第二国际彻底破产。 ☚ 第一国际 五一国际劳动节 ☛ 第二国际Second International (1889-1914)(各国社会党的国际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