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二个春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二个春天 第二个春天六场话剧。刘川编剧。发表于《剧本》1963年第1期。剧本描写海军某部造船厂领导干部、科学家、工人群众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设计制造高速“海鹰”快艇,由多次失败直到胜利的过程。海军上校冯涛是主持制造“海鹰”工程的领导者,他热情支持工程师刘之茵进行试验,并主动承担失败的责任,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大家再战。作为戏剧冲突对立面的人物则有海军动力研究所所长刘自强、造船厂厂长齐大同、总设计师潘文。他们出于不同动机而反对试验,这样更衬托了刘之茵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剧本语言朴实流畅,富于抒情韵味。1964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剧作奖。 ☚ 年青的一代 霓虹灯下的哨兵 ☛ 第二个春天话剧。编剧刘川。导演黄佐临、肖汀。舞美设计:张跃卿、朱士场。主要演员:李默然、陈维昌、赵凡、辛微、陈洪生、丁尼。梗概:六十年代,我某海军基地科研人员刘芝茵,根据其父科研所所长刘自强三十多年的设想,潜心设计出鱼雷快艇“海鹰”号,并在其父指导下制作成功。在试航前夕,围绕试航问题产生了分歧。年轻气盛的刘芝茵主张为早日建成强大的海军,回击帝国主义对我国海防线的包围,应立即试航;老成持重的刘自强认为在某些技术方面还存在问题,主张不要急于求成; 基地机械制造厂厂长齐大同则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对“海鹰”号抱怀疑态度,主张缓舷; 总部派来协助试航工作的冯涛政委也偏于热情,同意立即试航。不幸,“海鹰”号在试航中途爆炸起火。但这并没压倒我科研人员,他们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又投入新的研制中。此际,帝国主义的“米老鼠”号,频频在我沿海游弋示威挑衅;披着“友好”外衣的考尔曼夫人也前来窥探“海鹰”号新的研制工作。这一切更激发了我研制人员的坚定信心,经过改进的“海鹰”号终于获得试航成功。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