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发展历程 ☚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一、发展历程 ☛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黑龙江省的村民委员会, 是在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同时,在原生产大队或较大自然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把延续20多年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改变为群众性的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农村基层组织的重大改革,也是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创举。多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全省村民委员会的建设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并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的轨道。它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协助政府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动员和组织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好农村管理和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步伐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九、救灾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村民委员会的沿革 ☛ 一、村民委员会建立及其职责/二、村民委员会建设/(一)民主选举/(二)民主决策/(三)民主管理/(四)民主监督/三、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一)第一轮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二)第二轮村民自治示范工作目标与标准 ☚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一、村民委员会建立及其职责 ☛ (一)建立村民委员会/(二)贯彻实施 《村委会组织法》 ☚ 二、新中国成立后 (一)建立村民委员会 ☛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六)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 一、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1982年以《宪法》确立的一种新的农村社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 ☚ (三)民兵组织 一、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
☚ (四) 改革开放时期 一、村级行政设置的沿革 ☛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部分地区沿用战争年代的行政村制,其管理组织叫村公所,设村长、副村长,是国家农村最基层的政权机构。农业合作化时期,由于乡级政权组织的普遍建立,村级组织变为乡政府的辅助机构。人民公社化以后,乡政府被人民公社取代,政社合一,行政村改为生产大队,它既是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又是基层行政组织,担负着农村生产建设、教育卫生、治安保卫、民事调解等工作。 ☚ (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员队伍建设在纠正“左” 的干扰之后开始步入正轨 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 一、村(牧)民委员会的建立/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实施/三、村(牧)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四、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一)领导重视,/(二)典型示范,/(三)建立制度,/(四)及时验收,/(五)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第四节 乡村合作经济组织/一、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二、农民专业协会/三、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发展历程/1.创建发展阶段(1951—1956年)/2.曲折发展阶段(1957—1979年)/3.改革发展阶段(1980—1997年)/(二)改革成效/四、 农村股份合作制/五、农村供销合作社/(一)组建创业/(二)曲折前进/(三)改革发展/六、农村保险互助组织 ☚ 5.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 一、村(牧)民委员会的建立 ☛ 一、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 (六)党委重视,加强领导 一、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 一、村民委员会的建立/二、村民委员会的建设/(一)第一阶段/(二)第二阶段/(三)第三阶段 ☚ (二)全省先进单位 一、村民委员会的建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