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黑龙江省农业对外交流历史较早。19世纪后期,沙俄侵入黑龙江地区, 修建中东铁路以后, 就开始同外国发生较大规模的接触。1931—1945年东北沦陷时期, 日本侵略者出于侵略和掠夺农业资源的目的, 设立农业学校, 办一些科研单位, 派进一些农林技术人员, 同时引进一些技术和设备。新中国成立后, 进入自主交流阶段, 科技交往主要在社会主义阵营内进行。“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外交流几乎中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 广泛开展了国际科技交流, 参加和举办学术会议, 广泛地互访考察, 引进了新技术、良种和仪器设备, 使得农业技术水平迅速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