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外资利用和技术引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广西贯彻执行积极稳妥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方针,与外国客商合资和合作办企业,接受外国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对外合作逐年扩大。
农业部门外资利用和技术引进。1981年自治区农业厅成立了利用外资办公室,负责世界银行给广西5 500万美元的长期优惠贷款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此后,10多年来,负责农业部门外资引进和对外经济合作事务。从1982—1992年广西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外资项目共6项,总投资额9.33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外资6 160万美元。利用外资分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两类,其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无偿援助粮食折合1 960万美元,世界粮农组织无偿援助技术和设备折合69万美元,两项共计2 029万美元;世界银行优惠贷款4 131万美元。上述引进的外资重点用在35个县(市),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和发展水果生产及技术推广等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实施世界粮食计划署无偿援助的农业项目——“3730项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上林、马山、象州等县精心组织各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到1992年已完成修建防渗渠道98公里,道路11.9公里,改造中低产田5 482公顷,造林1 148公顷,培育柑桔苗39万株,培训农民技术员4 286人。此外,还修复两座水库和建成8座人畜饮水池。世界粮农组织无偿援助的大蚝加工、香蕉保鲜等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世界银行贷款5 500万美元中70%用于水果开发,促进了广西水果生产发展。1992年全自治区水果产量达到161.16万吨,比开发前的1980年的20.91万吨,增长6.71倍。贷款实施的红壤土改良、以推广香根草等高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技术等项目取得成功,对广西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农垦部门外资利用和技术引进。1985年初自治区农垦局成立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办公室(简称引进办),负责引进外资工作。到1992年底止,引进外资及项目有:一是联合国粮食计划开发署无偿援助400万美元(部分为物资折价),发展农业生产;二是联合国难民署无偿援助394.35万美元,安置越南难侨;三是世界银行贷款1.14亿元人民币,其中种养项目1.03亿元人民币,加工项目1 072万元人民币;四是兴办“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项目共30万美元。引进设备与技术项目有:一是金光农场全价饲料厂,全套引进泰国正大集团和瑞十、美国等全价混合饲料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二是金光农场编织袋厂,全套引进台湾编织袋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三是明阳农场淀粉厂,引进日本、美国等生产淀粉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引进优良品种有:从坦桑尼亚、美国、哥伦比亚、日本、泰国、澳大利亚、卢旺达等国引进蓝剑麻、杂交玉米、木薯、菜豆、柑桔、芒果、龙眼、油梨、坚果、茶叶等优良品种一批。
水利水电部门外资利用和技术引进。利用外资的有:
❶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广西兴修水利工程项目(称3730工程),从1991年2月1日开始实施,期限5年,预计1996年1月完成。项目要求通过修复和渠道衬砌防渗处理,使灌区面积从1.6万公顷扩大到2.84万公顷。该项目采用实物(粮食)援助,共3.12万吨小麦;
❷是合资办企业。自治区水电厅及有关单位与新加坡、香港财团合作兴办广西南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
❸京南、大埔电站分别引进奥地利政府优惠贷款2100万美元和3100万美元,并引进了奥地利的灯泡机组。
水产养殖部门外资利用与技术引进。为了开发北部湾沿海滩涂海水养殖业,1992年北海市利用外资养殖沙蚕成功。沙蚕俗称“海虫”,是一种细小的海洋动物,生长于亚热带海滩,主要供旅游者用作度假垂钓的饵料,产品在国外供不应求,在国内也未形成批量生产。1992年利用台商投资400万元港币,在北海市郊区兴办的北海市第一家台商企业北海益林养殖发展公司,年内试养沙蚕获得成功。已小批量销往日本、台湾等地。沙蚕养殖成功,将对沿海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农机部门外资利用与技术引进。1984—1991年,广西农业机械学校利用世界银行第二期农业教育科研项目贷款资金44.63万美元,先后从日本、美国、德国等国购进移动式语言实验室、数字转动仪、书写投影仪、高压油泵试验等教学设备及实验仪器67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