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史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史

安徽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安徽已开始栽培小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事业也日益受到重视。春秋时期,楚令尹孙叔敖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战国时期,江淮间已普遍使用铁器。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在勤劳智慧的江淮人民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生产实践中,农业仍然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缓慢向前发展,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自1847年芜湖开埠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安徽农村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而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转化。鸦片战争前,安徽多数州县农业收成在7成以上,鸦片战争后,降至6成以上,1870年后降至6成以下,农业生产呈现出衰退趋势。1895—1927年,安徽农村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性质基本形成,广大劳动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特别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以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和国民党政府压榨下,安徽农村经济更加衰落。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安徽省粮食总产量639万吨,棉花1.74万吨,油料14.9万吨,与战前的1936年相比分别降低了5.4%、42.5%和62.3%。
新中国成立45年来,安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大兴水利,治理淮河,使安徽省的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农民率先创造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空前迸发,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1988年,全省已有97%以上的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30%的农民过上了宽裕生活,从1990年开始向小康目标迈进。1994年,全省农村小康实现程度已达60%以上。

☚ 第十四章 农村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近代农村经济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史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史

山东历史悠久,早在4 000年前,农牧业已比较发达。春秋末期,铁制工具即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牛耕代替了耦耕。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尽管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痛苦生活,但在勤劳智慧的农业劳动者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农业仍然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缓慢向前发展,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了封建中国的大门,疯狂地掠夺原料,倾销其剩余商品,破坏了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此后一百多年中,国内战争连绵不断,城市和农村经济均遭严重破坏,广大劳动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长期在死亡线上挣扎,生产和生活均难以为继。尤其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以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和国民党政府压榨下,山东农村经济更加衰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山东省农业总产值比战前的1936年下降30%,粮食产量仅870万吨,棉花8. 1万吨,花生54. 1万吨,分别比1936年降低19%、6%和15.6%。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山东农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道路,辛勤劳动,艰苦创业,使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一系列开放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山东农村经济跨入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全省广大农民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从1990年开始向小康目标迈进。

☚ 第十四章 农村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近代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
000187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