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一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一折[仙吕·点绛唇]饮兴难酬,醉魂依旧。寻村酒,恰问罢王留。(云)俺问王留道,那里有酒?那厮不说便走,俺喝道,走那里去?被俺赶上,一把揪住,张口毛恰待要打,那王留道,休打休打,爹爹,有。(唱)王留道,兀那里人家有。 [混江龙]可正是清明时候,却言风雨替花愁。和风渐起,暮雨初收,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更和这碧粼粼春水波纹绉,有往来社燕,远近沙鸥。 (云)人道我梁山泊无有景致,俺打那厮的嘴! (唱) [醉中天]俺这里雾锁着青山秀,烟罩定绿杨洲。(云)那桃树上一个黄莺儿,将那桃花瓣儿㗖啊㗖啊,㗖的下来,落在水中,是好看也。我曾听的谁说来,我试想咱:哦!想起来了也,俺学究哥哥道来。(唱)他道是“轻薄桃花逐水流”。(云)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做笑科,云)你看我好黑指头也! (唱)恰便是粉衬的这胭脂透。(云)可惜了你这瓣儿,俺放你趁那一般的瓣儿去。我与你赶,与你赶,贪赶桃花瓣儿。(唱)早来到这草桥店垂杨的渡口。(云)不中,则怕误了俺哥哥的将令,我索回去也。(唱)待不吃呵,又被这酒旗儿将我来相迤逗。他他他,舞东风在曲律竿头。 (云)兀那王林,有酒么?不则这般白吃你的,与你一抄碎金子,与你做酒钱。(王林做揣科,云)要他那碎金子做甚么? (正末笑科,云)他口里说不要,可揣在怀里。老王,将酒来。(王林云)有酒,有酒。(做筛酒科) (正末云)我吃这酒在肚里,则是翻也翻的;不吃,更待干罢。(唱) [油葫芦]往常时酒债寻常行处有,十欠着九。(带云)老王也,(唱)则你这杏花庄压尽他谢家楼。你与我便熟油般造下春醅酒,你与我花羔般煮下肥羊肉。一壁厢肉又熟,一壁厢酒正篘,抵多少锦封未拆香先透,我则待乘兴饮两三瓯。 [天下乐]可正是一盏能消万种愁。(云)老王也,咱吃了这酒呵,(唱) 把烦恼都也波丢,都丢在脑背后,这些时吃一个没了休。(带云) 我醉了呵,(唱) 遮莫我倒在路边,遮莫我卧在瓮头。(做吐科,云),老王俫,(唱) 直醉的来在这搭里呕。 (云) 老王,这酒寒,快旋热酒来。(王林云) 老汉知道。(做换酒科,哭云) 我那满堂娇儿也! (正末云) 快酾热酒来。(王林又哭云) 我那满堂娇儿也! (正末云) 老王,我不曾与你酒钱来?你怎么这般烦恼? (王林云) 哥哥,不干你事,我自有撇不下的烦恼哩,你则吃酒。(正末唱) [赏花时] 咱两个每日尊前语话投,今日呵,为甚将咱佯不瞅?(王林云) 你不知道,我自嫁我的女孩儿,为此着恼。(正末唱)哎!你个呆老子,畅好是忒搊搜。(云) 比似你般烦恼,休嫁他不的。(王林哭科,云) 哎约!我那满堂娇儿也! (正末唱) 你何不养着他,到苍颜皓首? (云) 你晓的世上有三不留么? (王林云)哥,是那三不留? (正末云) 蚕老不中留,人老不中留,(唱) 呆老子,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云) 我问你,那女孩儿嫁了个甚么人? (王林云) 哥,我那女孩儿嫁人,我怎么烦恼?则是晦气,被一个贼汉夺将去了。(正末做打科,云) 你道是贼汉,是我夺了你女孩儿来? (唱) [金盏儿] 我这里猛睁眸,他那里巧舌头,是非只为多开口。但半星儿虚谬,恼翻我,怎干休!一把火将你那草团瓢烧成为腐炭,盛酒瓮摔做瓷瓯。(带云) 绰起俺两把板斧来,(唱) 砍折你那蟠根桑枣树,活杀你那阔角水黄牛。 (云) 兀那老王,你说的是,万事皆休;说的不是,我不道的饶你哩。(王林云) 太仆停嗔息怒,听老汉漫漫的说与你听。有两个人来吃酒,他说:我一个是宋江,一个是鲁智深。老汉便道:正是梁山泊上太仆,我无甚孝顺,我只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儿,叫做满堂娇,着他出来拜见,与太仆递一杯儿酒,也表老汉的一点心。我叫出我那女孩儿来,与那宋江、鲁智深递了三杯酒,那宋江也回递了我三钟酒,他又把红褡膊揣在我怀里。那鲁智深说:这三钟酒是肯酒,这红褡膊是红定;俺宋江哥哥有一百八个头领,单只少一个人哩。你将这十八岁的满堂娇,与俺哥哥做个压寨夫人,则今日好日辰,俺两个便上梁山泊去也。许我三日之后,便送女孩儿来家。他两个说罢,就将女孩儿领去了。老汉偌大年纪,眼睛一对,臂膊一双,则觑着我那女孩儿。他平白地把我女孩儿强抢将去,哥,教我怎么不烦恼? (正末云)有甚么见证? (王林云)有红绢褡膊,便是见证。(正末云)我待不信来,那个士大夫有这东西?老王,你做下一瓮好酒,宰下一个好牛犊儿,只等三日之后,我轻轻的把着手儿,送将你那满堂娇孩儿来家,你意下如何? (王林云)哥,你若送将我那女孩儿来家,老汉莫要说一瓮酒,一个牛犊儿,便杀身也报答大恩不尽。(正末唱) [赚煞]管着你目下见仇人,则不要口似无梁斗,一句句言如劈竹。(带云)宋江倈,(唱)不争你这一度风流,倒出了一度丑,誓今番泼水难收,到那里问缘由,怎敢便信口胡诌?则要你肚囊里揣着状本熟,不要你将无来作有,则要你依前来依后。(云)我如今回去,见俺宋公明,数说他这罪过,就着他辞了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小偻㑩,同着鲁智深,一径离了山寨,到你庄上。那时节,我若叫你出来,你可休似乌龟一般缩了头,再也不肯出来。(王林云)老汉若不见他,万事休论;我若见了他,我认的他两个,恨不的咬掉他一块肉来,我怎么肯不出见他? (正末云)老王,兀的不是俺宋江哥哥?他道没也。老儿,俺斗你耍哩! (唱)你可也休翻做了镴枪头。(下) (王林云)李逵哥哥去了,我也收拾过铺面,专等三日之后,送满堂娇孩儿来家。满堂娇孩儿,则被你痛杀我也! (下)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写得很出色的作品。它的出色之处在于,剧作家相当自觉地而又相当成功地刻画了梁山英雄李逵这一极富特征的典型性格。从这里选的第一折可以看出,剧作家是如何着意刻画人物性格的,既写出了李逵性格的主导方面,又写出了其他侧面,表现了李逵性格的鲜明性和丰富性。 这个戏,主要表现李逵的鲁莽;最主要的情节就是他听到宋江抢走满堂娇之后,回梁山泊砍倒杏黄旗,大闹聚义堂。这一折表现李逵鲁莽的细节也不少,如他醉揪王留;当听到王林气愤地说出满堂娇“被一个贼汉夺将去了”之时,他立刻“猛睁眸”,说他是“虚谬”,气得要烧酒店的草房,要摔酒瓮,甚至要砍树杀牛;当王林拿出了证物之后,李逵把气愤全部移到宋江身上,要立即上山数说宋江“罪过”,拿他来对质。但剧作家并没有仅仅表现李逵性格的这一个方面,而是细致地刻画了他性格的其他方面。其一,以带醉买醉的细节,描绘李逵豪爽的英雄气概。其二,以黑指头捞桃花瓣的细节,描绘李逵的天真淳朴。其三,以放花瓣入水并帮衬流水落花的细节,描绘李逵的心地善良。其四,以答应送回满堂娇的细节,描绘李逵的正义感。其五,以索取证据和嘱咐王林记熟“状本”的细节,描绘李逵的粗中有细。其六,通过李逵对梁山泊景致的赞美和对梁山头领名誉的维护,表现李逵鲜明的阶级感情和斗争立场,等等。李逵的豪爽任侠、天真淳朴、心地善良、正义感、粗中有细和对本阶级斗争利益的热爱和维护等性格侧面,都是同他的鲁莽相联系的。因此,剧作家通过对李逵性格的多侧面刻画,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当时农民起义军的典型人物,并从这一人物身上概括了当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容。 由于康进之对梁山泊和梁山英雄的熟悉和热爱,所以非常准确、生动、深刻、有力地把握并再现了李逵的性格。而确当、精练地运用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又是再现李逵性格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关于这一方面,上面在谈表现多侧面性格时已经涉及。表现李逵性格的另一重要手段,是运用个性化的宾白即台词。李逵醉揪王留讨酒时,摹拟王留的口气说出的那句“休打休打,爹爹,有”的台词,就表现了李逵虽然粗鲁,但是天真可爱。他欣赏梁山泊景致时说的台词更是精彩。 “那桃树上一个黄莺儿,将那桃花瓣儿㗖啊㗖啊,㗖的下来,落在水中,是好看也。”这也表现了李逵的天真可爱。尤其他捞起水中落花,发现自己的黑指头时笑着说的那句台词,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你看我好黑指头也!”这一言一笑,李逵那副天真憨厚之态,充分表现出来了。他看到自己的手黑,想起落花的可惜,又把它放入水中,让它随着流水去追赶漂走的花瓣儿,还说“我与你赶,与你赶,贪赶桃花瓣儿”。这样的台词,对于表现李逵的淳朴善良,是十分传神的。再如表现李逵鲁莽的台词也很传神。王林说他的女儿被一个“贼汉”夺去了,李逵上去就打,说“你道是贼汉,是我夺了你女孩儿来?”李逵憎恨“贼汉”,但他还没问清楚,就断定王林骂的是他,因为他也在山林。这里表现了李逵的莽撞、暴躁,但也表现了他嫉恶如仇,表现了他对梁山名誉的维护。 表现李逵性格的第三个方面,是采用对比手法。其一,人物与环境的对比。古代戏剧,在没有布景的情况下,人物活动的环境,全靠曲词、宾白和表演动作表现出来。第一折,李逵在“静场”中出场,对于此,剧作家的目的很明确:即展开人物活动的环境,歌颂梁山泊的美好景象;在环境和人物的对比中,突出李逵的性格。在清明时节,梁山泊有杨柳、酒市、桃花、鱼舟、社燕、沙鸥、雾锁青山、烟罩绿洲、桃树上的黄莺、流水中的落花……梁山泊是一派秀丽、旖旎的风光。在这种场景,出场的如果是美人、秀士,那么景色对于人物的陪衬是和谐的,从正面衬托了人物,可以称得上“锦上添花”。然而,出场的却是一个“生得黑”、“张口毛”的黑大汉“黑旋风”李逵,这样,环境从反面衬托了人物,景色越是秀丽、旖旎,李逵性格的剽悍、粗犷越能突现出来。而且,剧作家出色地创造了“黑旋风惜落花”的意境,这在中国文学艺术的历史上是独具一格的。在一定意义上,处理好环境与人物的反衬关系,常常比处理好环境与人物的正衬关系还会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李逵出场的描写,可以说是写得非常漂亮的文字。其二,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李逵是在梁山放假的清明时节下山踏青赏玩的,他的游兴刚刚开始,他带醉买醉,也说明他的酒兴正浓,总之他是兴高采烈的。然而店主人老王林却无心旋酒,无心酾酒,只是伤心烦恼。这里是一个对比。当王林诉说了女儿满堂娇被抢的经过,吐出了胸中的闷气,并对李逵要搭救满堂娇的义举感恩戴德的时候,李逵却气愤至极,原来的游兴、酒兴抛得净尽,立意马上回梁山见宋江。这里又是一个对比。通过王林的反衬,李逵在感情的变化中,性格的主导方面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李逵负荆》成功地塑造的黑旋风李逵这个艺术典型,具有很高的美学意义。因此,这个戏自从康进之时代以来,也一直活跃在我国戏剧舞台上。剧作家如此热情地刻画李逵的性格,目的在于表现梁山义军的纪律严明、主持正义,歌颂宋江的替天行道、拯救生民。但是这种歌颂不是通过正面地直接地展开梁山义军的军事的或政治的壮举来完成的,而是通过真假宋江这个误会的造成与解决来达到的。这个误会,最能表现李逵的性格,而也只有李逵这样的性格才会促成、加剧这个误会。误会解决了,李逵的性格完成了,歌颂梁山义军、歌颂宋江的主题也实现了。戏剧矛盾的发展,完全是李逵的性格推动的。因此,《李逵负荆》不仅在塑造李逵这一艺术典型上十分出色,而且在组织戏剧矛盾上也很见特色,表现了剧作家康进之构思的巧妙与新颖。这也是《李逵负荆》长演不衰的重要原因。 第一折[大石调·六国朝] 我揣巴些残汤剩饭,打叠起浪酒闲茶;我着些气呵暖我这冻拳头,再着些唾揩光我这冷鼻凹。瘦的来我这身子儿没个麻秸大,兀的不消磨了我刺绣的青黛和这朱砂。眼见得穷活路觅不出衣和饭,怕不道酷寒亭把我来冻饿杀。全不见那昏惨惨云遮了银汉,则听的淅零零雪糁琼沙,我我我待踮着个鞋底儿去拣那浅中行,先绰的这棒头来向深处插。 (带云) 前街上讨不得一些儿,再往后巷里去。(唱) [喜秋风] 我与你便吖吖叫,我与你便磨磨擦。我为甚将这脚尖儿细细踏?我怕只怕这路儿有些步步滑,(带云) 似我这模样,像个甚的! (唱) 将那前街后巷我便如盘卦。刚才个渐渐里呵的我这手温和,可又早切切里冻的我这脚麻辣。 [归塞北] 天那,您不肯道是相赍发,专与俺这穷汉做冤家。这雪呵,他如柳絮不添我身上絮,似梨花却变做了眼前花,则我这拄杖冻难拿。 (带云)有那等人道: “兀的君子,那东京城里有的是买卖营生,你寻些做可不好那?”我道哥也,你岂知我无眼那!他便道:“寻你那无眼营生做去。”哥也,您那里知道咱! (唱) [雁过南楼]我是一个混海龙摧鳞去甲,我是一只爬山虎也啰奈削爪敲牙。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则我这拿云手怕不待寻觅那等瞎生涯。我能舞剑偏不能疙蹅蹅敲象板,会抡枪偏不会支楞楞拨琵琶,着甚度年华? (杨衙内躧马领随从上,云)好大雪也!寻那王腊梅大姐去来。(做撞倒正末科) (正末做起、笼住马科,云)爷须瞎,儿须不瞎。(杨衙内云)这厮无礼,他撞着我马头,倒把说话伤着我哩。(正末唱) [六国朝]我不向梁山泊里东路,我则拖的你去开封府的南衙,你做甚么眼睁睁当翻了人? (带云)儿,我与你去来! (唱)我把手摩挲揪住马。(杨衙内云)放手!这厮好大胆也,敢如此无礼!(正末唱)又不是官街窄,怎故意的把人欺压?你有甚娘忙公事?莫不去云阳将赴法?我一只手把铜环来紧掿,那厮多应是两只脚把宝镫来牢蹅。(杨衙内云)我打这厮。(做打科) (正末唱)哎哟!那厮雨点也似马鞭子丢,不倈偏不的我风团般着这拄杖打? (杨衙内云)这厮手脚倒也来的。我与他缠什么,我自寻那王腊梅姐姐去。走走走! (下) (燕二冲上云)弟兄每少罪,改日还席也。(正末揪住燕二科,云)好呵!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 (燕二云)呸!你看我那命波!兀那君子,我是个步行的人,打你的是个骑马的。(正末云)哥也,我须无眼那。(燕二云)住住住!君子,你这眼是从小里坏了的,可是半路里坏了的? (正末云)哥也,我这眼是半路里气坏了的。(燕二云)君子也,你倒有缘,我善会神针法灸,我医好你这眼,你意下如何? (正末云)若得如此,我感恩非浅。(燕二云)你跟的我铺儿里来。(做行科,云)这里便是。我开开这门,君子请稳便。等你这血气定了时,我与你下针咱。(正末唱) [憨货郎]莫不是千化身观音菩萨,救了我这双无目沿街的叫化。他道是妙手通灵,圣心无假,哥也,多谢你个良医肯把金针下,我又没甚的米麦丝麻,哥也,你则可怜见我这穷汉瞎。 (燕二云) 待我取出这金针来。君子坐正着,我下针也。我这针上至泥丸宫,下至涌泉穴,太阳穴不敢下针,少阳穴下两针。咳嗽三里下两针。我取出这药来,是圣饼子用菩萨水调的。君子,张开了口吃药。这一会针药相投了也,我起针波。吸气、吸气!君子将你那手摩的热着揉你那眼,我着你复旧如初也。(正末唱) [归塞北] 他把我眼角儿才针罢,则我这疮口儿未结痂。早将我两只手揉开了这一对眼,(带云)是好手段也!(唱)则当一枚针挑去了一重沙,恰便似日月退残霞。 (云) 是谁医好我这眼来? (燕二云) 是我医好了你的。(正末云) 哥也,你请坐。你是我重生的父母,再养的爷娘,请受你兄弟八拜咱。(正末做拜科) (燕二做扯科,云) 且住!我才医好了的眼,不争你拜下去。这血脉望上行,就也无效了。(正末云) 恁的呵,等我跪一跪,权当做八拜。(燕二云) 君子,你那里乡贯?姓甚名谁? (正末云) 哥,您兄弟不是歹人。(燕二云) 谁道你是歹人哩? (正末云) 哥也,则我是宋江手下第十五个头领:浪子燕青。哥也,您兄弟不是歹人。(燕二云) 你不是歹人,是贼的阿公哩?君子,你多大年纪也? (正末云) 您兄弟二十五岁了。(燕二云) 我痴长你两岁。我认义你做个兄弟,你意下如何? (正末云) 哥哥不弃嫌呵,情愿与哥哥做个兄弟。(燕二云) 我听的说,宋江哥哥手下三十六个头领,多有本事,你试说一遍咱。(正末云) 我在梁山上,多曾与宋头领出气力来。(唱) [初问口] 俺也曾那草坡前把滥官拿,则俺那梁上泊上宋江,须不比那帮源洞里的方腊。你将我这蝼蚁残生厮救拔,我把哥哥那山海也似恩临厮报答,从今日拜辞了主人家,绰着这过眼齐眉的枣子棍,依旧到杀人放火蓼儿洼,须认的俺狠那吒。 (云) 哥也,您兄弟有句话,可是敢问哥哥么?适才那大雪里打我的那厮,是什么人? (燕二云) 兄弟,休要大惊小怪的,则他便是杨衙内,是个有权有势的人,打死人如同那房檐上揭一块瓦相似。你和他打了这一操,他如今不来寻你,就是你的造化了。(正末云)哥也,你说那里话! (唱) [尾声]你道是他打了我呵似房檐上揭瓦,不信道我打了他呵就着我这脖项上披枷。调动我这莽拳头,搧动我这长梢靶,我向那前街后巷便去爪寻他。(带云)若见了他呵,(唱)我一只手揪住那厮黄头发,一只手把腰𦜅牢掐,我可敢滴溜扑活撺那厮在马直下。(下) (燕二云)兄弟去了也,我也收拾些盘缠,上梁山见宋江哥哥走一遭去来。(下) 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一样,都是描写梁山好汉的名剧,歌颂梁山好汉“一个个正直公平”、“与民除害”的英雄行为。《燕青博鱼》全名《同乐院燕青博鱼》,亦作《报冤台燕青博鱼》。写梁山头领燕青、燕顺救护燕和,杀死与燕和妻王腊梅私通的杨衙内的故事。《燕青博鱼》是从社会生活的另一侧面,即从好汉燕青在双目失明后所受的压迫、屈辱方面,真实地揭示了“逼上梁山”——农民起义的历史必然性。 为了突出本剧主题思想的这一方面,剧作家在《燕青博鱼》第一折的几场戏中,着力刻画燕青“英雄途穷”的愤懑、忍而又忍以至忍无可忍的正直性格。一个满身武艺、年轻有为的英雄好汉,竟因双目失明而沦落到走投无路、沿街乞讨的境地。剧作家用十分同情的笔调,描绘燕青在风雪严寒之中呵手、揩鼻的穷愁情态和行状,写得实在凄凉而可怜。然而这种凄凉可怜,只能激起读者压抑的愤懑。各种戏曲中历来有一种“穷生戏”。《燕青博鱼》第一折可以称得上写得很好的“穷生戏”。好就好在它不同于“秀才落难”的酸腐,而是压抑着“拿云手”的愤懑。燕青强忍着愤懑,希望在这个不平的世界生活下去。但是有权有势的官僚子弟杨衙内,却欺压到这个瞎叫化子头上来,他骑着马故意把燕青撞倒,却反咬一口说燕青撞着他的马头。在这种恶霸面前,哪里有理可讲?燕青被马撞倒,要拉住“故意的把人欺压”的坏蛋去官府,却被杨衙内打了一顿马鞭。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得不盲着双目风团般地抡起他的拄杖。剧作家写燕青的忍耐(尤其第二折更为充分),一方面表现世道的不平,一方面表现燕青的正直——坏人当道,好人受气。燕青的正直还表现在燕二给他治好眼病后,再三表白自己不是“歹人”,他是把“拿滥官”的梁山英雄同抢民财的盗贼严加区别开来的。剧作家在描写燕青的穷愁与愤懑、强忍与难忍的性格中,处处又是在歌颂梁山聚义的正义性。不平于坏人坏事、主动救人急难、淳厚粗直的燕二,在直接感受到燕青的正直性格和敢于寻打“打死人如同那房檐上揭一块瓦相似”的“花花太岁”杨衙内的英雄气概之后,也投奔梁山去了。这个人物和情节,对于歌颂梁山聚义的正义性,表现梁山好汉“一个个正直公平”,也是很重要的一笔。燕青的唱词中也提到“杀人放火”,但从全剧的描写来看,这种“杀人放火”是对付“滥官”的,是在“为民除害”的行动中不得已而为之的。但也要指出,燕青把宋江和方腊划清界限,也说明剧作家的思想局限,尽管这种局限是属于时代的。 这折戏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利用一个小小的误会和巧合,十分巧妙地联结了两个比较重大的戏剧矛盾。杨衙内撞倒并鞭打燕青后,为寻情妇王腊梅而从燕青跟前溜走了,燕青由于眼瞎,要揪杨衙内没有揪住,却揪住过路的燕二。这是个小误会。被揪的是燕二,他正好会“神针法灸”,能医眼病。这是个小巧合。这个细节用得非常漂亮,节省了很多文字,而使冲突转换了,情节推移了。而且,燕青这一揪,没“揪”到坏人,却“揪”出了好人,“因祸得福”,前后一“冷”一“暖”,这种写法,对比强烈而又衔接自然。“戏”出奇峰,“文”起波澜,确是妙笔。 生活气息浓厚,是本剧的又一个特色。它描写市井人情、炎凉世态,处处洋溢着生活气息。比如写燕大、燕二和王腊梅一家的矛盾,写燕二为燕青针治眼病等,真写得活灵活现,细致入微,充满着生活情趣。 从生活中提炼曲词语言,而且在通俗中见文采,也是本剧的一个特色。这里选的第一折就足以说明。如写燕青的饥寒交迫的情状: “我揣巴些残汤剩饭,打叠起浪酒闲茶;我着些气呵暖我这冻拳头,再着些唾揩光我这冷鼻凹。”写阴云风雷:“全不见那昏惨惨云遮了银汉,则听的淅零零雪糁琼沙。” “雪糁”的设喻很好,它用碎米比喻霰——细小坚硬的雪粒子,十分贴切,缺乏生活的人是写不出的。雪粒子变成了雪花,这团团雪花在一个又饿又冷的穷汉眼里,给予他是怎样的感受呢?请看李文蔚的文笔: “这雪呵,他如柳絮不添我身上絮,似梨花却变做了眼前花。”作家把雪和人物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来写,既赞成“柳絮”、“梨花”这两个典故的比喻,又巧妙地否定了欣赏者的旁观态度,雪花像柳絮,但它不能添身上棉絮,不能使燕青温暖,反而更冷。雪花确如梨花,但它更增加了燕青的饥寒,使他头晕眼花。这样来描写雪景,既符合环境与人物的实际,又创造了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美的意境。这是写得很有思想内涵、很有文采诗意的曲子。元杂剧中写雪景与人物关系的曲词很多,如《酷寒亭》、《追韩信》等,但不能与此相比。“身上絮”、“眼前花”,这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句子,尤其用得好。写燕青对燕二针治眼病的感激之情:“我又没甚的米麦丝麻,哥也,你则可怜见我这穷汉瞎。”没有禾麦丝麻,无以报答,这也是从农民生活里汲取的。从音调到词采,都表现了明朗、欢快的色彩和节奏。总之,从生活中提炼曲词语言而又本色当行,乃是元曲的上乘,这早已是为前代卓有艺术见地的戏曲评论家肯定的。明朱权说李文蔚之词“如雪压苍松”,这只说明它清峻的方面,但李文蔚之词还有明快、隽永等方面。而后者,正是从生活中提炼曲词语言的结果。 第一折时,将他全家处斩,九族不留。小校,将公主府门把的严整者。嗨!屠岸贾,都似你这般损坏忠良,几时是了也呵! (唱) [仙吕·点绛唇]列国纷纷,莫强于晋。才安稳,怎有这屠岸贾贼臣?他则把忠孝的公卿损。 [混江龙]不甫能风调雨顺太平年,宠用这般人。忠孝的在市曹中斩首,奸佞的在帅府内安身。现如今全作威来全作福,还说甚半由君也半由臣。他他他,把爪和牙布满在朝门,但违拗的早一个个诛夷尽。多咱是人间恶煞,可什么阃外将军! (云)我想屠岸贾与赵盾两家儿结下这等深仇,几时可解也!(唱) [油葫芦]他待要剪草防芽绝祸根,使着俺把府门。俺也是于家为国旧时臣。那一个藏孤儿的便不合将他隐,这一个杀孤儿的你可也心何忍。(带云)屠岸贾,你好狠也。(唱)有一日怒了上苍,恼了下民,怎不怕沸腾腾万口争谈论,天也显着青脸儿不饶人。 [天下乐]却不道远在儿孙近在身,哎,你这个贼也波臣,和赵盾,岂可二十载同僚没些儿义分。便兴心使歹心,指贤人作歹人。他两个细评论,还是那个狠。 (云)令人,门首觑者,看有甚么人出府门来,报复某家知道。(卒子云)理会的。(程婴做慌走上,云)我抱着这药箱,里面有赵氏孤儿。天也可怜,喜的韩厥将军把住府门,他须是我老相公抬举来的。若是撞的出去,我与小舍人性命都得活也。(做出门科) (正末云)小校,拿回那抱药箱儿的人来。你是甚么人?(程婴云)我是个草泽医人,姓程,是程婴。(正末云)你在那里去来? (程婴云)我在公主府内煎汤下药来。(正末云)你下甚么药? (程婴云)下了个益母汤。(正末云)你这箱儿里面甚么物件? (程婴云)都是生药。(正末云)是甚么生药? (程婴云)都是桔梗、甘草、薄荷。(正末云)可有甚么夹带? (程婴云)并无夹带。(正末云)这等你去! (程婴做走,正末叫科,云)程婴回来,这箱儿里面是甚么物件? (程婴云)都是生药。(正末云)可有甚么夹带? (程婴云)并无夹带。(正末云)你去! (程婴做走,正末叫科,云)程婴回来。你这其中必有暗昧。我着你去呵,似弩箭离弦;叫你回来呵,便似毡上拖毛。程婴,你则道我不认的你哩! (唱) [河西·后庭花] 你本是赵盾家堂上宾,我须是屠岸贾门下人。你便藏着那未满月麒麟种,(带云) 程婴你见么? (唱) 怎出的这不通风虎豹屯。我不是下将军,也不将你来盘问。(云) 程婴,我想你多曾受赵家恩来! (程婴云) 是。知恩报恩,何必要说。(正末唱) 你道是既知恩合报恩,只怕你脱身难脱身。前和后把住门,地和天那处奔?若拿回审个真,将孤儿往报闻,生不能,死有准。 (云) 小校靠后,唤您便来;不唤您休来。(卒子云) 理会的。(正末做揭箱子见科,云) 程婴,你道是桔梗、甘草、薄荷,我可搜出人参来也! (程婴做慌,跪伏科) (正末唱) [金盏儿] 见孤儿额颅上汗津津,口角头乳食喷,骨碌碌睁一双小眼儿将咱认,悄促促箱儿里似把声吞,紧绑绑难展足,窄狭狭怎翻身。他正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程婴词云) 告大人停嗔息怒,听小人从头分诉:想赵盾晋室贤臣,屠岸贾心生嫉妒。遣神獒扑害忠良,出朝门脱身逃去;驾单轮灵辄报恩,入深山不知何处。奈灵公听信谗言,任屠贼横行独步;赐驸马伏剑身亡,灭九族都无活路。将公主囚禁冷宫,那里讨亲人照顾。遵遗嘱唤做孤儿,子共母不能完聚;才分娩一命归阴,着程婴将他掩护。久以后长立成人,与赵家看守坟墓。肯分的遇着将军,满望你拔刀相助;若再剪除了这点萌芽,可不断送他灭门绝户? (正末云) 程婴,我若把这孤儿献将出去,可不是一身富贵?但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怎肯做这般勾当!(唱) [醉中天] 我若是献出去图荣进,却不道利自己损别人。可怜他三百口亲丁尽不存,着谁来雪这终天恨? (带云) 那屠岸贾若见这孤儿呵,(唱) 怕不就连皮带筋,捻成齑粉。我可也没来由立这样没眼的功勋。 (云) 程婴,你抱的这孤儿出去。若屠岸贾问呵,我自与你回话。(程婴云) 索谢了将军。(做抱箱儿走出,又回,跪科) (正末云) 程婴,我说放你去,难道耍你?可快出去! (程婴云) 索谢了将军。(做走,又回,跪科) (正末云)程婴,你怎生又回来? (唱) [金盏儿]敢猜着我调假不为真,那知道蕙叹惜芝焚;去不去我几回家将伊尽,可怎生到门前兜的又回身? (带云)程婴,(唱)你既没包身胆,谁着你强做保孤人?可道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程婴云)将军,我若出的这府门去,你报与屠岸贾知道,别差将军赶来拿住我程婴,这个孤儿万无活理。罢!罢!罢!将军,你拿将程婴去,请功受赏;我与赵氏孤儿,情愿一处身亡便了!(正末云)程婴,你好去的不放心也! (唱) [醉扶归]你为赵氏存遗胤,我于屠贼有何亲?却待要乔做人情遣众军,打一个回风阵。你又忠我可也又信,你若肯舍残生,我也愿把这头来刎。 [青哥儿]端的是一言一言难尽。(带云)程婴,(唱)你也忒眼内眼内无珍。将孤儿好去深山深处隐,那其间教训成人,演武修文;重掌三军,拿住贼臣;碎首分身,报答亡魂,也不负了我和你硬踩着是非门,担危困。 (云)程婴,你去的放心者。(唱) [赚煞尾]能可在我身儿上讨明白,怎肯向贼子行捱推问!猛拚着撞阶基图个自尽,便留不得香名万古闻,也好伴鉏麑共做忠魂。你你你要殷勤,照觑晨昏,他须是赵氏门中一命根。直等待他年长进,才说与从前话本,是必教报仇人,休忘了我这大恩人。(自刎下) (程婴云)呀!韩将军自刎了也!则怕军校得知,报与屠岸贾知道,怎生是好?我抱着孤儿须索逃命去来。(诗云)韩将军果是忠良,为孤儿自刎身亡;我如今放心前去,太平庄再做商量。(下) 屠岸贾得知晋公主产下小儿,立即派将军韩厥“把住府门”,决心要斩杀赵氏遗孤;同时,晋公主正为孤儿的生命前途在宫中悲愁不已。从此,纪君祥把“屠”与“赵”的矛盾,不露凿痕地“聚焦”到“搜孤”与“救孤”的冲突线上来,使剧情趋向集中、明朗,并日渐尖锐、突出。同时,搜孤的韩厥与救孤的程婴,也就应运而生地走了戏剧前台。 搜孤一事,《史记》曾有记载:屠岸贾亲到官府追索孤儿,赵朔妻晋公主“置儿于裤中,视曰: ‘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可谓奇巧之极。但是,纪君祥却勇于打破前人惟奇是求的美学规范,毅然摒弃了上述情节而致力于艺术的真实性,写成晋公主危急中只得面对孤儿辗转唏嘘,只能手捧孤儿哭求于人,以这种浓于生活气息又宜于演员发挥的真切场景,使舞台弥漫着凄恻感人的悲剧氛围。这就删汰了史料中的迷信神秘色彩,排除了前人的封建宗法观念,也不致表演庸俗化而有损于舞台艺术美,体现出戏剧生命植根于舞台的美学规律。 同时,纪君祥没有机械地按照先前史书所载,去写作为赵家门客的程婴只为报恩才救孤;而是通过赵朔妻之口,强调程婴在赵氏“家属上无他的名字”,只是一介“草泽医人”,和赵家没有主仆之分。这可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因为,程婴既是乡野医士——民间救死扶伤的职业善人,自然就带有扶危济困、急公好义的美好秉性。这就暗寓着他的救孤活动源于社会道义感,并从而暗藏着全剧的审美观照重心——救孤事业的正义性和崇高感。 再者,剧作家没有简单地写程婴一开始就见义勇为,而是写公主求他时,他首先很感为难,说道:屠岸贾已“张挂榜文”,若抓住藏孤者,就“全家处斩、九族不留。我怎么掩藏的他出去?”接着赵朔妻既从人情事理上感化,又以跪拜哀求来打动,程婴这才答应了,这既反衬了当时藏孤、救孤的极度艰危,又显示了人物在特定情势中的真实心境,所以,程婴虽已应允,却还要向赵朔妻追问一句:假如你被逼暴露了我的救孤之事,岂不两姓都完?不仅表现了程婴的谨慎、精细,酷肖“草泽医士”的心性,而且使剧情又自然地推衍出晋公主以自缢灭口来安定程婴的新波澜。作品一波三折,戏味浓酽;舞台形象也更加生活化、人情化、个性化。 韩阙因“佐于屠岸贾麾下”,被逼“把守公主的府门”,却正气凛然,指责“屠岸贾,你好狠也!”并唱道: “有一日怒了上苍,恼了下民,怎不怕沸腾腾万口争谈论,天也显着青脸儿不饶人!”以拟人化手法,运用活脱的语言,将抽象的义理、内蕴的民心,转之为可视的生动形象,朴素地伸张了进步的民本思想,雄辩地颂赞了人民的伟大力量,巧妙地涵蕴了这场反屠斗争在广阔背景上的正义性和必胜性,为后面赵氏孤儿的擒杀屠贼,烘托了典型环境。 正当观众对这位爱憎分明的韩将军投以敬重,并料定赵氏孤儿定能顺畅地由他放出逃生而预作庆幸时,出乎人们意料,戏剧却是另一番铺展:韩厥见程婴慌忙抱药箱出门,竟下令拿住程婴,两度盘问,两度放行,又两度叫回,并故意反复查询“可有甚么夹带?”而后径直当面点破:我早知“你便藏着那未满月麒麟种(暗喻赵氏孤儿)!”把“小校”等警戒人员支使开去,他终于揭开药箱看出了孤儿。剧情为之一宕,观众不由得心弦一紧。然而,韩厥却开玩笑说道: “程婴,你道(药箱内)是桔梗、甘草、薄荷,我可搜出人参(代指孤儿)来也!”他这风趣、诙谐的戏谑语言,与程婴慌张跪求的紧迫情态,庄谐杂陈,相映成趣,在悲壮剧的舞台上,伴随着轻喜剧的特异效果,拓展了舞台意境,丰润了戏剧格调,使杂剧更有情致,更富韵味。 这时,韩厥唱道,“见孤儿额颅上汗津津,口角头乳食喷,骨碌碌睁一双小眼儿将咱认,悄促促箱儿里似把声吞。”剧作家笔蘸激情,对赵氏孤儿这个舞台冲突的聚光点,于此作了重彩描绘。纪君祥巧辟蹊径,未用“天庭饱满”、“粉妆玉琢”之类的熟语套词来形容,也没有径直凭自己眼光去作静态描叙;而是着意从韩厥的视角、伴带韩厥特有的思绪,去审察并展示孤儿的情态:额颅汗津津,既是婴儿锁于药箱闷热难受的必然结果,也是韩厥矛盾心情十分紧张的真实反映。口角乳食喷,进一步为婴儿传神写照,显示他那自在吮乳、稚嫩天真的面容,多么可爱;同时,他那嗷嗷待哺、滋滋贪食的样子,又多么可怜! “骨碌碌睁一双小眼儿将咱认”,实在是全曲的“曲胆”,这独到的神来之笔,以象形象声的描绘,维妙维肖地刻画出小儿活泼动人的美态,并透示出韩厥见之生爱、慈善温良的心性;不仅小儿灵秀聪颖的神态跃然纸上,也使韩厥由小儿之客体转化为自己主观意象的移情通感,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并促使观众也能如临其境,与角色一起形成紧张酸楚而又温馨柔美的意境,从而将隐显结合、虚实相生的中国戏剧美学,做了精彩的发挥,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震撼力。 最后,韩厥自愿“硬踩着是非门,担危困”,果断地放程婴抱孤外逃,并高唱要留“香名万古闻”而自刎,在舞台上矗立起雄健豪勇的塑像,形成了全剧的第一大波澜。 第一折[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人泪的是锦烂熳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团圆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云)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 (唱)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妇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瞅? [天下乐]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云)婆婆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 (卜儿同孛老、张驴儿上)(卜儿云)你爷儿两个且在门首,等我先进去。(张驴儿云)妳妳,你先进去,就说女婿在门首哩。(卜儿见正旦科)(正旦云)妳妳回来了,你吃饭么? (卜儿做哭科,云)孩儿也,你教我怎生说波! (正旦唱) [一半儿]为甚么泪漫漫不住点儿流?莫不是为索债与人家惹争斗?我这里连忙迎接慌问候,他那里要说缘由。(卜儿云)羞人答答的,教我怎生说波! (正旦唱)则见他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 (云)婆婆,你为甚么烦恼啼哭那? (卜儿云)我问赛卢医讨银子去,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行起凶来,要勒死我。亏了一个张老并他儿子张驴儿,救得我性命。那张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因这等烦恼。(正旦云)婆婆,这个怕不中么?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 (卜儿云)孩儿也,你说的岂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亏他这爷儿两个救的。我也曾说道:待我到家,多将些钱物,酬谢你救命之恩。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里有个媳妇儿,道我婆媳妇又没老公,他爷儿两个又没老婆,正是天缘天对。若不随顺,他依旧要勒死我。那时节我就慌张了,莫说自己许了他,连你也许了他儿也,这也是出于无奈。(正旦云)婆婆,你听我说波。(唱) [后庭花]遇时辰我替你忧,拜家堂我替你愁,梳着个霜雪般白鬏髻,怎戴那销金锦盖?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把人笑破口。(卜儿云)我的性命都是他爷儿两个救的,事到如今,也顾不得别人笑话了。(正旦唱) [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年幼,剗的便巧画蛾眉成配偶!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 (卜儿云)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 (正旦唱) [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珊,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 (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他爷儿两个都在门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罢。(正旦云)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卜儿云)那个是要女婿的?争奈他爷儿两个自家捱过门来,教我如何是好? (张驴儿云)我们今日招过门去也。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不枉了。(同孛老入拜科) (正旦做不礼科,云)兀那厮,靠后! (唱) [赚煞]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的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领着个半死囚。(张驴儿做嘴脸科,云)你看我爷儿两个这等身段,尽也选得女婿过,你不要错过了好时辰。我和你早些儿拜堂罢。(正旦不礼科,唱)则你坑杀人燕侣莺俦。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挣扎的铜斗儿家缘百事有。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张驴儿情受? (张驴儿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女下场头! (下) (卜儿云)你老人家不要恼躁。难道你有活命之愿,我岂不思量报你?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儿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我如今拼的好酒好饭养你爷儿两个在家,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张驴儿云)这歪刺骨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词云)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我救了你老性命死里重生,怎割舍得不肯把肉身陪侍? (同下) 《窦娥冤》第一折,写窦娥的寡居生活。她七岁到蔡婆婆家做童养媳,17岁与害弱症的丈夫结婚,不到两年丈夫就死了,守寡到了20岁。这天,蔡婆婆出去讨债,险被赛卢医勒死。张驴儿父子救了蔡婆婆,却要蔡婆婆答应婆媳两个分别嫁他父子二人,否则又要把她勒死。蔡婆婆出于无奈,就把张驴儿父子领回家来。可是善良孝顺的窦娥,不但自己不肯答应,而且还嘲笑了蔡婆婆,致使张驴儿父子恃强霸占她婆媳的阴谋不能得逞。因此,不幸的遭遇就接踵而至,一步步地把窦娥推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里着重分析其中的四支曲子。这是窦娥的一段唱词,抒发她矢志守节、孤苦寡居的凄凉心情。[仙吕·点绛唇]一曲,窦娥说自己年轻守寡,满腹愁苦,咬牙忍受,老天爷若知道自己的痛苦,也会和自己一样哀愁消瘦。[混江龙]一曲,紧承前意,再吐心声,说自己三年守寡,白天忘餐,夜晚废寝,如此愁苦哀伤,何时到头。自己三岁丧母,七岁别父,17岁结婚,年轻守寡到20岁,其间的悲痛,夜里浮现在梦中,白天出现在心头。而特别催人泪下的是,见绣花门帘,想起早死的丈夫,看见圆月挂妆楼,想起别离的父亲。月圆人离散,长时间心急熬煎,志意焦躁,情绪苦闷,双眉紧皱,胸怀沉重,心绪悠悠,没有尽头。词美情浓,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很能感染观众。[油葫芦]一曲,窦娥痛定思痛,怨八字不好,命中注定一世忧愁。所以,谁也不像自己这样痛苦无尽头,人是有情之物,我的心也是肉长的,不是无情的流水,能够忍受这多的愁。母亲死了,父亲走了,嫁了个丈夫,又拔了短筹,早早亡故了,现在婆媳一样寡居,有谁问,有谁瞅! [天下乐]一曲,窦娥再怨恨自己命不好,前世烧了断头香,今世招来无穷的祸尤,所以就劝别人、也是诫自己,今世要把来世修,矢志守寡,侍奉婆婆,心口相应。关汉卿就通过这段唱词,剖析了窦娥的心理,把一个年轻寡妇的悲苦感情,表现得非常真实动人。而且运用这些揪心沥胆的词句,描写窦娥的心理活动,把一个善良温厚、贞节孝道的妇女形象,鲜明地塑造了出来。这时候的窦娥,虽然还是一个守孝道的寡妇,但她那倔强的反抗性格,却是从这里产生的。因为她为了保护自己的美德,就敢于反抗斗争。所以,在以后的戏中,她不但自己拒嫁,而且还嘲笑婆婆,咒骂张驴儿父子,把张驴儿推倒在地,显示了她性格的另一面。关汉卿这样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给窦娥这样的思想起点,就为以后刻画人物性格的发展,留下了充分的余地,真不愧是艺术大师的手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