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第一国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第一国际

 即“国际工人协会”。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集会,声援1863年波兰起义。大会根据法国工人的建议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应邀参加了大会,并被选进领导机构,还受大会委托,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成为第一国际的灵魂。第一国际的成立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它组织了各国无产阶级力量,支援了各国工人的罢工和巴黎公社革命。先后和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和工联主义等机会主义派别和反动思潮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欧美各国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876年7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美国费城宣告解散。

第一国际

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大会在伦敦举行,大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并选举产生了它的领导机关。国际工人协会又称第一国际。其最高权力机关为协会代表大会,执行机关是总委员会。第一国际1876年7月解散,共存在了11年零10个月。在此期间,共召开过1次代表会议和7次代表大会,即1865年9月的伦敦代表会议,1866年9月的日内瓦代表大会,1867年9月的洛桑代表大会,1868年9月的布鲁塞尔代表大会,1869年9月的巴塞尔代表大会,1872年9月的海牙代表大会,1873年9月的日内瓦代表大会,1876年7月的费城代表大会。第一国际在欧美各国建立了106个支部,团结教育了数百万工人。

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Diyiguojj

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群众性国际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19世纪60年代初,欧美各国的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各国先进工人日益要求加强国际间的合作。1863年7月,英国工人集会声援波兰人民反抗俄国统治者的斗争,与前来参加大会的法国工人代表讨论了成立国际组织的问题。11月英国工人会议通过了致法国工人的《呼吁书》,号召召开各国工人自己的大会,联合起来,共同与资本家斗争。1864年9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再次召开声援波兰的大会,马克思应邀出席。大会根据法国工人的倡议,决定成立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选出中央领导机构临时委员会(后先后改名为中央委员会和总委员会),将总部设在伦敦。10月,临时委员会召开会议,选举出协会的领导人,奥哲尔为主席,克里默为总书记,马克思为德国通讯书记,将协会正式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11月1日,中央委员会通过了马克思执笔起草的《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在这两个文件中,马克思以当时工人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实质。《成立宣言》宣布“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重申了“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临时章程》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必须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斗争消灭任何阶级统治。规定了国际的组织原则和机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后,积极团结各国工人团体,发展自己的组织。巴黎、里昂、日内瓦等许多城市和地区都成立了支部。英国一些工人团体集体加入了国际。许多工人还以个人身分参加国际。第一国际积极领导各国工人展开反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支持各国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第一国际在内部积极开展同在欧洲各国工人运动中有较大影响的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的斗争,起到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作用,对提高工人阶级觉悟、引导各国工人运动正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起义,第一国际通过各种方式声援、支持巴黎无产阶级的行动,许多成员直接参加了革命斗争。巴黎公社失败后,各国政府加强对第一国际的迫害,巴枯宁主义者、蒲鲁东主义者等机会主义流派的活动重新活跃,1872年第一国际决定把总部迁往美国纽约。由于与欧洲工人联系困难,此后,“国际”的活动基本停止。同时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要求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开展符合本国实际的斗争,国际的组织形式已不适宜新形势的需要。根据马克思的提议,1876年7月国际宣布解散。第一国际加强了各国工人之间的团结,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培养了一大批工人运动骨干,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 共产主义者同盟   普法战争 ☛

第一国际

即“国际工人协会”,简称“国际”。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联合组织。1864年9月在伦敦成立。任务是团结各国工人,为解放无产阶级,废除任何阶级统治而斗争。最高权力机关为代表大会,大会闭幕期间为总委员会,在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领导下,“国际”在团结各国先进工人,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积极支持各国工人运动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76年7月宣布解散。

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

即 “国际工人协会”。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协会,它是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始终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19世纪50—6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极盛时期,资本主义的工农业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矛盾更加深化,1857年又爆发了经济危机,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各国工人为了对付资产阶级破坏罢工的阴谋,一开始就要求建立自己独立的组织,力图摆脱资产阶级的控制,走上独立斗争的道路。这时的工人运动已打破了地方、行会的限制,突破了经济问题,提出了政治要求。在斗争中,各国工人逐步认识到国际工人运动联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因为不论居住地区、国籍如何,无产阶级的境遇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只有兄弟般的团结起来,相互支援,才能更好地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当欧洲工人阶级又强大到足以重新反对统治阶级政权发动进攻的时候,产生了国际工人协会,它的目的是要把整个战斗的工人阶级联合成一支大军。”如果说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口号,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仅为工人中的少数先进人物所理解,到这时已为成千上万的工人所熟知了。这样,马克思就为第一国际的建立作了理论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1863年7月22日,在伦敦举行了遣责沙皇俄国残酷镇压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的国际大会,法国也派代表参加。11月10日,英国成立了五人委员会,起草致法国工人书,建议召开国际会议。
1864年9月28日,经过英、法两国工人代表的积极筹备,邀集了英、法、德、意、波兰、瑞士、爱尔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集会。马克思接受邀请,出席了大会。大会一致通过成立国际性工人组织的决定,选出了包括马克思在内的32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英国工联领导人奥哲尔和克里默为主席和名誉书记,并成立了马克思等九人组成的小委员会,负责起草纲领和章程。10月 11日,正式确定组织的名称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国际 (第二国际建立后被称为第一国际)。
国际成立后,首要的任务是制定纲领和章程。工联主义力图使其成为一个目的在于限制资本剥削和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国际工联组织; 蒲鲁东主义力图使其成为一个国际信贷或合作社之类的组织; 马志尼主义则力图使其成为一个以马志尼为首的欧洲工人阶级的中央政府。当时还未占到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则 “下定决心尽可能使这种东西连一行也不保留下来”,虽然 “要把我们的观念用目前水平的工人运动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那是很困难的事情”,但这时又 “应该有一个不致把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的蒲鲁东派和德国的拉萨尔派拒之门外的纲领”,因此,马克思采取了 “实质上坚决,形式上温和” 的方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出色地写成了两个著名文献:《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协会临时章程》。“其行文之巧妙,是连巴枯宁和无政府派也不能不承认的”,做到了既坚持革命原则,表达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因,又为思想水平不同的各国工人所接受,达到了团结、教育工人的目的,它们是革命原则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11月1日的总委员会上获得一致通过。
国际成立后,先后举行了五次代表大会,三次代表会和多次总委员会。以巴黎公社为界大致可分为二个时期,1871年前属于国际建立发展时期,1871—1876年走下坡路,是解放时期。
国际建立后,积极建立各国支部,大力支持各国工人运动,支持民主和民族解放运动,反对资产阶级侵略战争政策,同时,在国际内部,马克思也对在建立国际中作了不少工作的英国工联和法国蒲鲁东主义者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评和斗争。在前期,对英国工联主义者反对罢工和进行经济斗争、反对爱尔兰民族运动等错误,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和帮助。对蒲鲁东主义反时支持波兰民族运动,反对经济斗争,特别是反对消灭私有制,进行了批判。在后期,除积极支持巴黎公社革命外,还对巴枯宁主义者阴谋分裂国际的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批判了巴枯宁把废除财产继承权作为社会革命起点的谬论。
巴黎公社失败后,各国反动政府加强了对国际的迫害,国际内部分裂的倾向开始增长,马克思恩格斯还将巴枯宁等无政府主义首要分子开除出国际。1872年国际迁往美国费城后,作用和影响日益减弱,1876年宣布自行解散。
第一国际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达到了当时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反对其压迫者而斗争的目的; 通过其内部斗争,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并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渐占统治地位; 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组织基础; 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骨干,他们后来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造者和组织者。
恩格斯认为,第一国际的终结是工人运动和形势发展的结果,当工人阶级中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侯,真正的革命分子就会去组成 “纯粹共产主义的国际”。

☚ 共产主义者同盟   巴黎公社 ☛
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

即“国际工人协会”。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和影响下建立的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群众性的革命组织。它是欧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事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的结晶。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有英、法、德、意、波兰、爱尔兰等国约2000名工人代表参加的集会,讨论声援波兰人民的斗争和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宣告成立 “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为之起草了 “成立宣言” 和“临时章程”等许多重要文件。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最高权力机构为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为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第一国际共召开了5次代表大会和2次代表会议。它的前期 (1864—1868) 主要是反对蒲鲁东主义,同时也批判了英国工联主义和德国拉萨尔主义; 后期 (1869—1876) 主要是反对巴枯宁主义。它先后战胜了上述机会主义流派,提高了各国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支持了巴黎公社革命,并在组织上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876年7月15日,总委员会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在美国费城通过宣言,宣告解散。列宁说:“它在工人解放的斗争史中是万古长存的。”

☚ 共产主义者同盟   第二国际 ☛

第一国际

First International(1864-18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