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循环经济
又称农业系统的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立体污染越来越严重,第一产业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随意处理畜禽粪便、农田废物处置不当以及耕种措施失当等造成的 “水体—土壤—生物—大气” 的循环污染,不仅影响农业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而且还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农业走出恶性循环污染,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出路。我国传统农业中早就具有循环经济雏形,如广东地区的鱼塘养鱼,塘泥为桑树生长提供肥料、桑叶为蚕提供食粮、蚕的排泄物为鱼提供饲料。这些传统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一是很少有废弃物; 二是产生的废弃物再次被利用。传统农业发展中形成的循环经济雏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农业也可以像工业一样形成物流交换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农业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条件,具体来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是:
❶减量化。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减人,即 “九节一减”。“九节”易于理解; 减人是指减少从事一产的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或从事三产。
❷再利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再利用原则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各类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副产品进行系列开发和深度加工,延长产品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❸再循环。按照循环经济的原理,对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农村沼气的利用就是典型例子,将人与畜禽粪便及其他农业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民提供能源,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沼肥可以代替化肥。通过沼气利用,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减少了污染,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