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节台fú jié tái 官署名,汉置,掌符节事。台,类似今天的处科,台有率,即符节令。三国沿置,西晋省并御史台。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符节令》。 符节台官署名。秦始置符玺令,为少府属官。汉沿置,改称符节令,有丞。主管符节之事,凡派遣使节,由符节令授节。《汉书·文帝纪》:“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注:“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深篆书,第一至第五。师古曰:‘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留于京师的虎符、竹符之半,即由符节台保管。东汉符节令秩六百石,与其属官尚符玺郎中、符节令史、组成符节台,名义上属於少府。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为魏王时,符节台始正式脱离少府,成为独立的台。晋太始元年(公元265年)省并兰台,置符节令史以掌其事。符节台虽废,而其职历代不废。南朝宋齐,兰台有主玺令史,以侍御史领之,梁陈御史台亦置符节令史。北魏御史台置符节令,所属有符玺郎中,北齐设符节署,置官与北魏同。北周有主玺下士,掌国玺的保管。隋有符玺监,唐有符宝郎,均属门下省。元明分别以典瑞院、尚宝司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