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玺郎 符玺郎官名。汉代置。隋明两代沿置。掌藏皇帝印玺符节。(见: 符宝郎) ☚ 符玺令 符节令 ☛ 符玺郎fú xǐ láng 官名,又称尚符玺郎、尚符玺郎中,汉置,属少府符节令,掌皇帝符玺。西汉二人,东汉四人。《汉书·霍光传》:"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取玺),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后汉书·百官三·少府·符节令》:"尚符玺郎中四人。本注曰:旧二人在中,主玺及虎符、竹符之半者。"其后,历代多置而名称不一。北魏、北齐称符节郎中,北周称主玺下士,隋称符玺郎。唐沿置,武则天恶玺字,改称符宝郎;中宗复称符玺郎。宋沿唐制。见《旧唐书·职官二·门下省·符宝郎》。 符玺郎官名。掌管符节及皇帝玉玺,汉代有尚符玺郎,隶少府符节令。三国魏沿之,官七品。北魏、北齐亦置,官六品上,置员四人,隶御史台符节署。隋炀帝将符玺监改名为符玺郎,置员二人,官从六品。为符玺局长官。唐初袭隋制,高宗时改名为符宝郎,中宗神龙年间复旧,玄宗时再改为符宝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