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笥sì盛飯食或衣服之器。方形,以竹或葦爲之。班婕妤《擣素賦》:“書既封而重題,笥已緘而更結。”《後漢書》張衡《思玄賦》:“珍蕭艾於重笥兮,謂蕙芷之不香。” 笥读音ch·i(-),为i韵目,属i—er韵部。新兹切,平,之韵。 上一条: 齝 下一条: 呞 笥读音s·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相吏切,去,志韵。 上一条: 覗 下一条: 饲 笥嘶sǐ一种小竹器笼。圆形,像壶有盖有鋬。关中谓“提~帽笼笼”。也呼“箪箪笼”。多用作给田里人送饭用。 笥❶萑葦器。《儀禮·大射》: “公就物,小射正奉決拾以笥。” 鄭玄注: “笥,萑葦器。”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家具部 > 盛物具 > 笥 笥 sì 方形盛器。以竹或葦編成。《書·說命》:“帷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禮記·曲禮上》:“苞苴簞笥。”鄭玄注:“簞、笥,盛飯食者,圓曰簞,方曰笥。”《漢書·貢禹傳》:“故時齊三服官輸物,不過十笥。”顏師古注“笥,盛衣竹器。”專用以藏衣物者亦稱“衣笥”。《新唐書·韋巨源傳》:“韋后自言衣笥有五色云。”明·陸深《金臺紀聞》:“藏衣笥中,能辟蠹魚。”其精品有“玉笥”。南朝梁·劉孝威《擬古》詩:“清鋪绿璅琉璃扉,瓊筵玉笥金縷衣。” 笥sì用竹苇制作的盛饭食衣物等的方形器具。《庄子·秋水》:“王巾~而藏之庙堂之上。”《吕氏春秋·士节》:“今其友操剑奉~而从。”(奉:古“捧”字。) 笥*siF3D3 竹盛器 竹盛器篚 篝 篿(~扁;~箕) 箩(箩兜;箩筐;~头;箩篼) 篰 笿 簝 箔 匾 笲(执~) 籝 笾 箕(~畚;簸~) 笊篱算器 另见:盛具 竹木片 ☚ 筒具 盛食具 ☛ 笥sì [书] (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 bamboo- plaited basket or suitcase 笥竹编盛器。已发现100余件,均出于楚墓。这些竹笥大多采用斜纹编织方法编织,即经条与纬条垂直相交,纬条下穿2根或数根经条而成,但具体的编织方法较复杂,又有人字形纹编织法、多角形空花编织法、矩纹编织法等3种。它由盖与器身相套合而成,盖与器身的形制基本相同,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3种,以长方形的数量最多。方形竹笥已发现10余件。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8件,盖、身都由三层篾片编织成,其中第一、三层篾片较粗,第二层篾片较细,而第一、二层篾都编织为人字形纹,第三层篾编织为八角形空花图案,在第三层里面又贴有丝织物。竹笥长24.5厘米、宽21.5厘米、高7.2厘米。长方形竹笥已发现几十件。少数细薄的篾片分别髹红、黑漆,并编织成优美的矩形图案或人字形纹,其中有双层与单层之别,有的还在周边内外用宽竹片夹住,并以藤条穿缠加固,外底与盖上也用宽竹片加固。这类竹笥有少数为髹红、黑漆篾片编织矩纹与十字纹等优美图案,而大多数为素篾编织成人字形纹,周边也多用宽竹片加固。它因器形大小不同里面所放置的器物也不相同,主要有铜镜与装饰品,天平、砝码、毛笔等用具,鸡、花椒等食物。圆形竹笥发现多件。由细而薄的篾片,先髹以红与黑漆,然后编织成人字纹交叉成回形纹、同心圆等优美图案。直径大约为10—21厘米。 笥sì
△笥sì11画 竹部 〈书〉 盛衣物或食物的方形竹器。 笥 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