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笔bǐ

指散体文。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

毛笔/朽笔/羊毫/鸡毛笔/鸡距笔/虎仆笔/兔毫/兼毫笔/狸毛笔/狼毫笔/鹿毛笔/鹅毛笔/湖笔/紫毫/鼠须笔/笔之四德/韦诞制笔法/诸葛制笔法

☚ 毫楮   毛笔 ☛

笔画,笔法,是历来中国书法、绘画家们高度重视的一种重要艺术技巧。笔,亦用以指书法、绘画作品。五代后梁荆浩《笔法记》:“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

(盛)

☚ 绘画   墨 ☛

 

浙江桐乡一职 季华龄


 由于使用领域的不同,笔的类型和功用也是多种多样。像电工用的电笔、用于计算机的全自动荧光笔、美容用的眉笔等等,真可谓举不胜举。当然最常见的还是文具用笔。
 说起文具用笔大家也都不陌生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书写和绘画。作为学生,更是每天都与笔打交道,对于文具用笔的种类就如数家珍了。一般包括毛笔、钢笔、圆珠笔、铅笔和绘画用的水彩笔、蜡笔、勾线笔等。
 毛笔是笔家族中的先驱,它源自古代的中国。其主要制作原料是竹子和羊等动物的毛。一般常见的毛笔是中楷,长度为20厘米左右。当然也有制造精巧的小楷毛笔,还有大如扫帚的巨型毛笔。顾名思义,它用于表现功能的主要是“毛”。“狼毫”是毛笔中的上品,不过现今人们已利用新生婴儿的毛发来制作毛笔,使毛笔的笔质更为上乘,更利书写。用毛笔写的字笔力刚劲,或圆润丰厚、含蓄有致,或挺拔秀丽、刚健有力。由于毛笔的使用是醮墨而书,又加上墨水是久远不变,所以,可以说毛笔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流传作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钢笔是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制造原料是各种硬质金属以及塑料。钢笔的外观大致相去无几,主要也是以制造原料论质的。一般的笔头用钢制成,但市面上也有以纯金制成的钢笔,其造价不菲。用钢笔写成的字隽永苍劲,汉字中的各种字体在钢笔的书写下会尽显风采。
 至于圆珠笔,是18世纪中叶被英国人发明的。它是将一种调和成稀稠状的油装入细小的塑料管内,再在管的一端紧塞一段钢制笔头而制成的。起初,由于制造技术的限制,它只被用在英国皇室宫廷之中。后来,因技术的改进,它制造的成本下降,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再加上使用圆珠笔使书写流利,随心所欲,近半个世纪以来,它已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
 铅笔在平时的书写中使用率不高。主要用于绘画中的素描和各种工程绘图。现今的铅笔可谓外型美观,包装精美。更有铅笔的化身——自动笔的出现,使铅笔更易于方便使用,特别为广大小学生所钟爱。
 除了书写用笔外,比较常见的就是水彩笔、蜡笔和勾线笔。水彩笔与钢笔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墨水的,只是水彩笔所用色彩较多。蜡笔是用各种彩蜡做成的,多用于幼儿学画。勾线笔则是水粉画的必须工具,其制造材料与毛笔几乎一致,只是更细,更长,更精致,在绘画时用于轮廓的勾勒。
 笔的种类极多,远不是在此所例举的这些。相信科技的进步会给笔带来更好的功能,使之更有利于服务人类!
 
 [评点]
 本文是一篇介绍笔的说明文,按笔的种类分类说明,着重介绍了毛笔、钢笔、圆珠笔、铅笔等四种书写用笔,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周密、平实、简洁,是一篇平实性说明文。小作者观察仔细,科技知识较为丰富。

《笔》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笔》

卷心笔儿是兔毫,

翰墨场上走一遭。

早知你心容易黑,

不如当初淡相交,

世间好物不坚牢。

——明·冯梦龙辑《山歌·桐城时兴歌》

本篇以对从事笔墨生涯悔恨的口吻,寄托了文人的失意和对世俗的不满之情。

文人是以笔墨为生的,因此它把笔作为文人的代表加以拟人化,写“卷心笔儿是兔毫,翰墨场上走一遭。”卷心笔,即毛笔,以兔的毫毛制成,故称兔毫。翰墨场,指文人从事笔墨活动的场所。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毛笔是靠醮上黑墨水来写字或绘画的,故接着写“早知你心容易黑,不如当初淡相交。”不过这里的“你心”,名为指毛笔的笔心,而实则隐喻着掌管翰墨场的人的人心,一语双关,含而不露。既然“你心容易黑”,那就不如当初跟你“淡相交”——疏远一点好了。其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世间好物不坚牢。”这最后一句,更清楚地点明,作者所怨愤的,不但不是毛笔本身,而且笔墨原是“世间好物”,只是由于那个社会太黑暗了,统治者的人心太黑了,以致弄得世间一切好物皆“不坚牢”,这该是多么可悲可愤啊!

笔墨是文化的象征。对笔墨的重视,意味着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这是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重要标志。连从事笔墨生涯的文人,竟然也悔恨不如当初跟笔墨“淡相交”,可见那个封建社会已经腐朽黑暗到何等地步!

全篇从一个“笔”字入手,所反映的意境却是这么深邃邈远,不失为是篇构思新巧、由小见大、烩炙人口的佳作。

读音b·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鄙密切,入,质韵。
❶写字或绘画的工具。如:毛笔。
❷写。如:代笔。
❸笔法。如:败笔。
❹像笔一样的物件。

上一条: 下一条:

〔bi〕 1.bil: 一支 ~。addel bil. 2.huax:一~生意。ad huax send yib.
笔杆 〔bi gan〕 ghob gaod bil.
笔记 〔bi ji〕 bil gib.
笔记本 〔bi ji ben〕 bil gibbent.
笔尖 〔bi jian〕 ghob bleidbil.
笔帽 〔bi mao〕 zhongx bil.
笔筒 〔bi tong〕 zhongx biltongx.
笔直 〔bi zhi〕 1.jid danx: 你从这里~走。moux ghox gealnend jid danx mongl.

ㄅㄧˇ4894毛笔。古方言。《尔雅・释器》:「不律谓之~。」清郝懿行疏:「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形状像笔的工具。闽语。福建厦门〖〗。𥖄~裁玻璃的钻石刀。指旧时用砖砌成的一种笔形建筑,细而高直,意在拨云防涝。晋语。山西忻州〖〗。码;件。粤语。广东广州〖〗。倾吓呢~先先谈谈这码事。道。吴语。浙江金华岩下〖〗。一~题目。

笔筆bǐ

❶写字、绘画的工具
 △ 钢~|签字~|~尖。
❷用笔写
 △ 代~|~答。
❸笔画
 △ “牙”字有四~。
❹表示计量
 △ 一~交易|一~好字。
❺姓。
【注意】统读bǐ,不读bì。

笔筆

❶写字、绘画的工具:~头丨~锋丨~尖丨~杆丨~管丨~套丨~帽丨~砚丨~筒丨~洗丨~伐丨~战丨~耕丨~记丨~录丨~谈丨~答丨~译丨~算丨~试丨~削(xue)丨钢~丨金~丨铁~丨毛~丨蜡~丨石~丨粉~丨铅~丨湖~丨朱~丨刀~丨秃~丨执~丨拈(nian)~丨捉~丨秉~丨动~丨涉~丨下~丨落~丨着(zhuo)~丨运~丨走~丨搁~丨润~丨濡(ru)~丨梦~生花丨投~从戎丨口诛~伐丨生花妙~。
❷与写字、绘画、作文章等用笔的事有关的:~者丨~名丨~札丨~墨丨~触丨~调丨~端丨~法丨~致丨~路丨~势丨~意丨~力丨~锋丨~迹(ji)丨~误丨手~丨主~丨起~丨开~丨漫~丨随~丨大手~丨~墨官司丨一~勾销丨一~抹杀。
❸写:亲~丨代~丨附~丨煞~丨辍(chuo)~丨拙~。
❹笔法:文~丨工~丨译~丨曲~丨伏~丨败~丨冗((rong)~。
❺像笔一样直:~直丨~挺。
❻量词:一~账丨一~钱。

笔bǐ

❶ 写字作画的工具:钢笔|粉笔|一枝笔。
❷ 写字、绘画、作文的笔法:工笔|伏笔|败笔。
❸ 写:代笔|亲笔|绝笔。
❹ 手迹:遗笔。
❺ 笔画:“人”字有两笔。
❻ 量词,表示款项:一笔开支。
❼ 量词,表示书画艺术:一笔好字。
❽ 姓。

笔bi

笔触 笔答 笔胆 笔调(diao) 笔端 笔伐 笔法 笔锋 笔杆儿 笔耕 笔供 笔画 笔会 笔记 笔迹 笔架 笔尖 笔力 笔立 笔录 笔路 笔帽 笔囊 笔名 笔墨 笔润 笔舌 笔石 笔试笔势 笔受 笔顺 笔算 笔谈 笔套 笔体 笔挺 笔筒 笔头儿笔误 笔洗 笔下 笔心 笔形 笔削 笔砚 笔译 笔议 笔意 笔友 笔札 笔债 笔战 笔仗 笔者 笔政 笔直 笔致 笔资 罢笔败笔 辍笔 代笔 刀笔 动笔 粉笔 伏笔 附笔 钢笔 搁笔 工笔 海笔 湖笔 金笔 巨笔 绝笔 开笔 练笔 落笔 漫笔 毛笔妙笔 命笔 排笔 起笔 铅笔 亲笔 曲笔 冗笔 润笔 煞笔 涉笔 石笔 手笔 水笔 随笔 炭笔 铁笔 秃笔 文笔 下笔 译笔硬笔 御笔 运笔 执笔 朱笔 主笔 住笔 拙笔 捉笔 着(zhuo)笔 振笔 走笔 笔底下 笔杆子 笔阵图 刀笔吏 工笔画 大手笔绘画笔 鸭嘴笔 依金笔 圆珠笔 笔补造化1 笔底春风 笔底生花笔断意连 笔伐口诛 笔耕砚田 笔管条直 笔酣墨饱 笔老墨秀 笔墨官司 笔扫千军2 笔下留情 笔走龙蛇 投笔从戎 口诛笔伐 点睛之笔 神来之笔 生花之笔 蘸水钢笔 自来水笔 笔画查字法 笔记本电脑

笔bi

❶写字做画用的工具,一般为杆状,有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等多种样式。
❷笔画:“王”字有四~|写字要认真,每一~都要写清楚。
❸<量>用于钱款,也用于字画:一~钱|这~账很清楚|写一~好字|我能画几~水墨画。

笔bǐ

❶书写的工具,毛笔:只听哗啷啷一声砸在桌上,书本、纸片、~砚等物撒了一桌。(九·209)
❷量词。a)用于书写绘画: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三十·698)贾母又嘱惜春,“第一要紧把昨日琴儿和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别错,快快添上。”(五十·1173) b)用于帐目,一项为一笔:我看古董帐上还有这一~,却不知此时这件东西着落何方。(七二·1753)


笔bǐ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筆部 > 正名 > 筆
筆  bǐ

文房四寳之一。書寫繪畫的工具。起於上古,沿用至今。“筆”,甲骨文中已見,爲象形字。其名稱有諸多變化。《說文·聿部》:“聿,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又:“秦謂之筆。”我國古代的筆形式多樣,主要是毛筆,還有竹筆、葦筆、炭筆等。《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鄭玄注:“筆謂書具之屬。”《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衆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參見本類“毛筆”。

笔【同义】总目录


笔生活管城子象笔诸毛虎仆不聿龙须友聿炜管畦宗郎君墨曹都统

六朝时期对一般散文的通称,与“文”相对。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梁·萧绎《金楼子·立言》:“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唐·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文者,诗赋铭颂箴赞吊诔是也,笔者,诏策檄移章奏书启是也。”清·梁光钊《文笔考》:“沈思翰藻之谓文,纪事直达之谓笔。”“孔子赞〈易〉有‘文言’,其为言也,比偶而有韵,错杂而成章,灿然有文,故文之; 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其为书也,以纪事为褒贬,振笔直书,故笔之。”近人刘师培《中古文学史》:“是俚语、韵词谓之文,凡非俚语、韵词概谓之笔,盖文以韵词为主,无韵而偶,亦得称文。”

☚ 言   论 ☛

笔bǐ

〖名词〗
一、书写画图用的工具(4)。《与韩荆州书》:请给纸笔。——请您赐给我纸和笔。《袁州州学记》:若其弄笔墨以缴利达而已。——如果在学校里玩弄笔墨,只是为了谋求富贵罢了。《上枢密韩太尉书》: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难道曾经拿着笔学做这样的文章吗?
二、文章(1)。《与韩荆州书》:笔参造化。——文章深刻地阐明了自然规律。
三、书法真迹(1)。《滕王阁序》:光照临川之笔。——光采照耀着谢灵运的书法真迹。


笔bǐ

〖动词〗
记载(1)。《原道》:而又笔之于其书。——而且又把它写在他的书里。

笔筆bǐ

❶ 写字绘画的工具。《战国策·齐策六》:“取~牍受言。”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录,计日以还。”
❷ 书写,记载。《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则~,削则削。”
❸ 指字画诗文等作品。《梦溪笔谈·书画》:“凌跨群书,旷代绝~。”又特指散文,与韵文相对。《文心雕龙·总术》:“今有常言,有文有~,以为无韵者~也,有韵者文也。”

*筆bi

B1CA
❶书写绘画的工具:铅~/~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
❷笔画:起~/这个字有七~。
❸(书写、画画儿、作文的)笔法:败~/伏~。
❹量词。用以计量款项、债务等:他最近发了一~小财/记下一~账。
❺<文>书写;记载:至于为《春秋》,~则~,削则削(《史记》)。
❻<文>特指散文,与韵文称“文”相对:无韵者,~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

写作

写作

写(写书) 文(吐文;表文;制文;弄文;起文;负文) 笔(笔头;笔削;笔札;笔阵;笔翰;匠笔;运笔;把笔;摇笔;使笔;命笔;挥笔;耍笔;耍笔杆;弄笔头;摇笔杆子) 属(属文;属句;属章;属笔;属缀) 拟 作(作书;制作;述作) 著(著文;著书;著录;编著) 撰(撰述;撰作;撰次;撰序;撰写;撰著;编撰;制撰;述撰;构撰) 修(修撰) 草(草札) 缀(缀述;缀叙;缀辞;构缀;缀句成章) 制(制述;述制) 行文(~流畅) 表翰操铅 操觚(操觚搦管) 述造 编述 笺述 造述 造构 连藻 做文章 濡毫戏墨 洒翰挥毫 怀铅吮墨
写文章:飞文 撰文 傅文 离辞 敷文腾尺 撰稿 吐属
 撰写文章:作文 属章 修辞 连绝 握管 执笔 著述 造述 飞文点翰
 联缀词句,作文:缀文
 执笔为文:搦管
 谋篇作文:驭篇
 下笔作文:布笔 奏刀
在作文的关键处加上精辟词语点明要旨,使内容变得更加精辟生动:画龙点睛
写作以风花雪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诗作:捉风捕月
撰写而勒刻:撰刻
书写,撰述:削牍
翻译著述:译著
编辑著述:纂著 纂撰 编撰 撰修
 编纂著述:纂述
编写著录:撰录
编撰著录:编著
练习写作:练笔 习作
学生练习写作:作文
 学生开始学作诗文:开笔
用笔墨把它写出来:形诸笔墨 形之笔墨
开始写作:下笔 动笔 试笔 起笔 试墨 搦管摛翰
 开始写某一篇作品:开篇
 一生或一年中开始写作:开笔
 预先构思好,然后才动笔:意前笔后
动笔写作:握管濡毫 磨墨濡毫
根据原稿重新写作:翻改 改编 改写
摹仿别人进行写作:拟作
刻苦学习,努力写作:苦学力文
在灯下勤奋写作:篝灯呵冻 挑灯呵冻
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立扫千言 倚马可待 倚马成章 倚马七纸 倚马立成 倚马万言 倚马千言 万言倚马
用诡辩的方式撰写文章:辨说属辞
不同寻常的写作或描述:惊人之笔
(写文章,创作:写作)

另见:创作 写画 文才 文人 代写 文章 书

☚ 写作   编写 ☛

笔/毛笔/各种毛笔

☚ 墨   笔 ☛

笔画

笔画

笔(笔划;~顺;起~)
字的笔划和形体:字迹(~工整) 笔迹 笔脚
墨迹,字迹:渍墨
字迹模糊难辨:龙蛇不辨 不辨龙蛇
文字的笔画、笔形:字画
书法的笔画:波磔
落笔如飞的笔画:雷腾 雷鸣电闪 雷惊电绕
险急而有锋芒的笔画:金笔
笔画的歪斜险怪:陂险
刚劲有力、俊美多姿的书法笔画:铁画银钩 铁划银钩 银钩铁画
字体很小,笔画纤细:蝇头蚊脚
(组成汉字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笔画)

☚ 各种字   手迹 ☛

写画

写画

画上记号:画(~圈;~符;~押;~字)点(标~;批~;评~) 圈(圈画;圈点;~阅) 号(~房子) 划(~线;~圆)
 画出钩形符号:勾(~画;~销;~除)
道士画符箓:画符 书符
画图:规(~圆)
刺画花纹:文(~身)
为文作画:吮墨
用笔写画:笔(~记;~录;~试;~算;命笔;拿笔;用笔;提笔;揽笔;持笔;秉笔;捉笔;援笔;搦笔;引笔;弄笔;弄笔头;弄笔墨) 捻管 持管 搦管 搦札 搦翰 援翰 挥翰 洒翰 弄翰 染翰 引毫 手毫 拈毫(~弄管) 弹毫 染毫 援毫
用笔开始写画:运笔 洒笔 下笔 动笔着笔 涉笔 转笔 试笔 落笔 染笔 措笔 落墨 着墨 落纸
 命笔,下笔:命管
 一年中开始写画:开笔(新春~)
用笔或挥动笔写画:挥(挥毫;挥笔;挥翰;挥扫) 振笔
 握笔挥写:调笔
 挥笔作书画:挥墨 挥染
 挥写为文:挥斧
写作、绘画之前,先构思成熟后再下笔:意在笔先 意在笔前
亲手写画:手书 亲笔
趁着醉酒的豪兴挥笔绘画或写诗作文:醉墨淋漓 醉墨淋浪 淋漓醉墨 淋漓戏墨
不停地写画:手不停挥
随意地写或画:涂(涂抹)
 到处涂抹,乱涂乱画:东涂西抹 东抹西涂 西抹东涂 涂东抹西
胡乱写字、画画和写作等:信笔涂鸦 信手涂鸦
乱写乱画:胡涂乱抹
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
写文章和写字严肃认真:一笔不苟
抹去或用白粉涂在原来的字或画上,重新写或画:洗改 涂改 涂窜 窜点黵易 改抹
 涂改填补:洗补
(写字或绘画:写画)

另见:写字 模仿 书法 作品 创作

☚ 写画   准备写画 ☛

集合体量

集合体量

表示十二、一百、五百的量:打(一~铅笔) 刀(一~纸) 令(一~纸)
用于成捆、成包、成组的量:捆 抱 束(一~鲜花) 包(一~药) 袋(一~米) 套 挂 副(全~武装) 堂 份(一~厚礼) 组(一~电池)
用于成行、成串、成堆的量:行(一~秀字) 排(一~白杨) 列(一~火车) 串(一~钥匙) 挂(两~鞭炮) 堆(一~土) 迭(一~纸) 簇(一~花) 沓(一~纸)
用于成绞、成团、成卷的量:绞(一~头绳) 股 绺(五~长髯) 团(一~线) 卷(一~纸)
用于重叠或聚集的量:层(~~;多~;千~;上~;下~) 重(~~;九~;双~) 摞(一~书) 复(~裙) 沓(一~纸) 窝(一~洋芋)群(一~羊)
涂的层:衣(糖~)
两层的:夹(~层;~衣) 双重
夹在中间的那一层:夹层
一层又一层:重重(~包围)
用于用各种物件装的量:袋(一~米) 包(一~衣服) 篼(一~梨) 箩(一~米) 篮(一~菜) 盒(一~饼干) 箱(一~珠宝) 听(一~香烟) 摊(~子;一~)
用于装载运送的量:担(一~柴) 挑(一~土) 驮(一~板)
用于款项或大批货物的量:宗(一~款项) 笔(一~钱;三~账) 批(一~货)
其他的集合体量:宗(一~心事) 笼(一~猪肝) 席(酒~;一~话) 桌(办一~) 撮(一~盐) 捧(一~枣)

☚ 某种事物的量   单位1 ☛

个体物量

个体物量

用于家、店、房、门、窗、墙、阶、梯等的量:家(三~人;几~商店) 房(两~媳妇) 爿(一~店) 进(一~房) 座(一~楼) 幢 栋 所间 格 扇(一~花窗) 樘 槽(两~隔扇) 道(一~门) 堵(一~墙) 磴 级 层
用于家具、灯盏、什物、药物等的量:张(一~桌子) 堂(一~家具) 把(一~椅) 只(一~桶;一~箱子) 袋(一~烟) 炷(一~香) 顶(一~帽;一~帐) 盏(一~明灯) 支(一~烛;四十~光)
用于食物、药物的量:帖(一~而愈) 贴(一~膏药) 丸(每服一~) 味(缺一~药) 剂(一~即效) 服(煮三~) 料 餐(一日三~)
用于布、衣、被、线的量:匹(一~布) 幅(三~青布) 件(几~衣服)袭 领(一~大衣) 身(一~新衣) 绞(一~纱) 桄(一~线) 轴(两~丝线) 床(一~棉被)
用于容器的量:杯(一~酒) 盅 碗 碟(一~菜) 盆 桶(一~油) 壶(一~醋) 锅(一~汤) 罐(一~蜂蜜) 缸(一~水) 坛(一~子酒) 池(一~水) 听(一~饼干)筐(一~鱼) 篓(一~废纸) 篮箩 蔸(一~菜) 箱(一~书) 盆 匣(一~首饰) 笼(一~包子;一~猪肝) 瓢(一~水) 勺(一~米)
用于器具、器物、机器、车船等的量:把(一~刀) 具(一~棺材;座钟一~) 架(一~机器) 杆(一~旗)盘(一~磨;一~机器) 台(一~车床) 只(一~船) 部(一~车)辆(一~车) 艘(一~船)
用以计算车、马、轿、梯的量:
用于武器、弹药等的量:杆(一~枪) 枝(一~枪) 挺(一~机枪) 门(一~炮) 尊(一~炮) 张(一~弓)发(一~子弹) 颗 粒
用于纸、书、画、诗、歌、文件、影片、印刷物等的量:纸(一~空文) 张(一~纸) 本(一~书) 篇 章段 页 面 阙 首(赋诗一~) 曲(高歌一~) 支 部 函 册 份(发文一~) 套(一~书) 幅帙 帧(一~画) 轴(一~古画)票(投一~) 道(一~命令) 角(一~文书) 通(手书两~) 笔(一~好字)
用于手、指的或与它计的量:指(断其一~;长约一~) 掌(打一巴~) 把(拉它一~) 拃(两~一尺) 掐(一小~草) 捧(一~枣) 围(一~粗) 抱(一~大) 搂(一~粗)
用于气体、液体的量:股(一~香气) 朵(一~白云) 泡(一~尿) 滴(一~水) 汪(两~泪) 摊(一~水)泓(一~秋水) 点(雨~)
用于其他物品的量:封(一~信) 只(两~手) 口(一~井;反咬一~) 张(一~嘴) 眼(一~井) 条(一~心) 台(一~戏) 尊(一~佛)座(一~佛) 具(一~尸体) 道(三~防线) 卷(一~纸) 个(几~) 干(若~) 层(激浪千~)垓

☚ 事情、行动量   某种形状物的量 ☛

笔(~头;~锋;~舌;~杆;~套;~心;墨~;排~;彩~;画~;朱~;钢~;水~;金~;铅~;炭~;蜡~;~杆子;圆子~)
笔和报刊:笔枪纸弹
古代书写工具:刀笔 锥刀 锥刃
称史官之笔:麟笔
写诗的笔:吟笔 吟毫 诗笔 诗毫
撰写宏文巨著的笔:巨笔 大笔 鸿笔
画笔:彤管
粉笔:垩笔
铅粉笔:
彩笔:花管
刻蜡纸用的笔:铁笔

另见:墨 书写 写字 写画

☚ 笔   毛笔 ☛

技法

技法

作文造句之法:文法
作文的技巧和特色:笔(笔法;笔调;手笔)
作文和绘画的一种技法:顿折 顿挫转折
诗文写作中若隐名现、掩映不露的手法:匣剑帷灯
抓住题中要害:探骊得珠
从主要地方着笔:大处着墨
前后一呼一应:呼应 照应 相应(首尾相应) 映照(前后映照) 前呼后应
 关联照应:关合
对素材进行想象:虚构
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点眼 画龙点睛
为后段文章作暗示:伏笔 伏线 起本
其他技法:白描 伏线 复线 曲笔 悬念 线索 渲染 比喻 讽喻 拟人 拟物 含蓄 波澜 穿插 押韵 谐韵 对比 对仗 对偶 相俪 递进 迭进 谐比 排比 比次 寄托 寓意
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文无加点 文不加点 文无点易
写作技法高超神妙,巧夺天工:化工肖物
技法非常奇妙:神至之笔
文章笔法的变化:阖辟
文章公式化、概念化:千篇一律 一律千篇
套用前人章法:寻章摘句
(技巧和方法:技法)

另见:技巧 叙述 比喻 夸张

☚ 技法   措词 ☛

笔筆bǐ

鄙密切,入质。
❶书写或绘画的工具。《礼记·曲礼》:“史载~,士载言。”
❷无韵的散文。《文心雕龙·总术》:“无韵者~也,有韵者文也。”
❸书写,记载。《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则~,削则削。”
❹创作,写作。《论衡·自纪》:“口则务在明言,~则务在露文。”

笔筆bǐ

❶写字画图的用具。如:毛笔,钢笔,铅笔。
❷写字、画画、作文的技法。如:笔法,伏笔,妙笔。
❸用笔写。如:代笔,亲笔,手笔。
❹指笔画。如: “伍”字有六笔。
❺量词,用于款项帐目和书画艺术等方面。如:一笔好字,两笔款、三笔帐。

我国制笔历史悠久。殷商时代的陶器上用笔的痕迹已很明显。秦已普遍使用以竹为管,以毛为毫的笔。秦以后皆崇尚兔毫笔。安徽宣州在唐代已成为全国制笔中心,所造之笔,统称宣笔。它用料讲究,崇尚兔毫,配合使用上等鹿毫、羊毫,质量冠绝一时。尤其宣州的“紫毫笔”,不但受到书画名家、文人墨客的青睐,而且成为“贡品”。白居易写诗赞道:“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州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每年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由此可见宣笔制作的精良。
宣州有一大批著名的笔工,据《墨池琐录》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唐代书法家柳公权都分别曾向宣州陈氏求笔。除陈氏外,唐代还有诸葛氏,为制笔世家,延传至宋。诸葛笔向为人们视为珍玩。其中诸葛高名声最大。梅圣俞赞曰:“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黄庭坚对诸葛高笔拍案叫绝:“千金求买市中无。”在诸葛氏的影响下,宋代制笔名工辈出,宣笔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们不用柱毫,而用一至两种兽毛散立扎成,这种无心散卓法的制笔方法一直流传至今。制笔家不仅使毛笔达到“尖、圆、齐、健”四美的标准,而且注重笔管制作工艺,有金管、银管、瓷管、斑竹管、棕竹管、象牙管、玳瑁管、波萝漆管、紫枟管等等,另又加上描花、镶嵌、雕刻花纹、题字,使宣笔成为集实用与艺术为一身的工艺品。
元代以后,湖笔兴起,逐渐在制笔业中独占鳌头。明清至近代,宣笔虽然衰落,但安徽各地制笔名工仍层出不穷,如徽州的詹斗山和艺林堂、泾县的包安吴、六安的一品斋等,仍保留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

☚ 墨   砚 ☛

笔(筆)bǐ

Ⅰ ❶ (写字画图的用具) pen;pencil;stylus;writing brush:粉 ~ chalk;
排 ~ multiple brush for painting;
毛 ~ (Chinese) writing brush;
圆珠 ~ ball-point pen
❷ (手法;笔法) technique of writing;calligraphy or drawing:文 ~ style of writing;
妙 ~ 生花 brilliant writing;
伏 ~ hint of later development in story,essay,etc.;foreshadowing
❸ (笔画) stroke;touch:败 ~ a bad stroke;
再添几 ~ add a few touches Ⅱ  (用笔写) write:代 ~ write down for sb.;~ 之于书 write it down;write down in black and white Ⅲ  (用笔) by writing;of writing:~ 答 written answers in an exam;reply by writing in examination papers Ⅳ  ❶ (用于款项等):一 ~ 款 a fund;a sum of money;
两 ~ 帐 two scores;
记下一 ~ 帐 keep an account
❷ (用于书画等):能写一 ~ 好字 can write a good hand;
能画几 ~ can draw pictures;
写信时请替我带上一 ~。 Please give my regards (to sb.) when you write.
◆笔触式汉字字盘 pen touch tablet; 笔底生花 make flowers bloom under one's pen — beautiful writings;have great literary talent;Flowers spring up under one's pen.;
笔调 (of writing) tone;style;
笔伐 attack in writing;chastise [punish] one with the pen;condemn in writing;
笔法浑遒 The strokes are bold and fluid.;
笔飞墨舞 The pen flies and the ink dances.;write quickly;
笔锋 the tip of a writing brush;vigour of style in writing;forcefulness of a writing;sharpness of style;stroke;touch;
笔杆子 the shaft of a pen or writing brush;pen-holder;pen;a facile writer;a literary spokesman;an effective writer;
笔耕 make a living by writing;
笔痕 pen touch;
笔画[划] strokes of a Chinese character;number of strokes (in a character);
笔划 stroke;
笔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oets,Playwrights,Editors,Essayists and Novelists (P.E.N.);
笔迹 a person's handwriting;chirography;hand;
笔记 (用笔做记录) take down (in writing);(做的记录) notes;(一种文学的体裁)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
笔记本电脑 notebook computer ;笔尖 nib;pen point;the tip of a writing brush or pencil;
笔剑唇枪 The pen is as sharp as the sword and the tongue as the spear.;
笔据 written pledge;note on writing useful as legal proof;
笔力 vigour of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vigour of style in literary composition;
笔力遒劲 write with firm strokes;Every stroke of the characters is boldly and forcefully laid [written].;One's strokes are firm,solid and strong.;The stroke of penmanship is forcible and vigorous.;
笔录 put down (in writing);take down;notes;record;
笔帽 cap of a pen [pencil];笔名 pen name;pseudonym;
笔墨 pen and ink;words;articles;writing;
笔墨官司 written polemics [controversy];a battle of words;controversy in writing;paper arguments;paper polemics;the battle of the books [words];笔墨难罄 hard to describe by pen and ink;beyond description;
笔墨为生 subsist [live] by one's pen — a writer's occupation;earn one's livelihood by writing;make a living with one's pen;
笔如利刃 One's pen is as keen and powerful as a sword.;
笔石 (古无脊椎动物) graptolite;
笔试 written examination;have or give a written examination [test];笔顺 order of strokes (observed in calligraphy);
笔算 do a sum in writing;written calculation;manual computation;calculation by writing;
笔谈 conversation by writing;confer in writing;talk on paper;make a written speech;sketches and notes;
笔套 cap of a pen,pencil or writing brush;sheath of a pen (made of cloth,silk or thread);
笔挺 (standing) very straight;straight as a ramrod;bolt upright;well-ironed;trim;
笔筒 pen container;brush pot;tubular penrack;
笔头(儿) nib;pen point;ability to write;writing skill;written;in written form;
笔误 slip of the pen;clerical error;mistake in writing;
笔下留情 be merciful in writing;forbear in making critical remarks (not to hurt feelings);refrain from abusing one by writing;spare sb. in making critical attacks;
笔心[芯] pencil lead;refill (for a ball-point pen);
笔译 written translation;translate (in writing);
笔友 penfriend;
笔札 writing materials;stationary;handwriting letter;
笔者 author;writer;
笔直 rectitude;perfectly straight;straight as a ramrod;bolt upright

笔bǐ

补造化|耕砚田|酣墨饱|精墨妙|力扛鼎|墨官司|枪纸弹|扫千军|下超生|下生花|削褒贬|冢墨池|走龙蛇

❷秉直书|大如椽|代捉刀|刀老手|赋吟笺|挥疾书|挥直书|落成蝇|梦生花|妙生花|涉成趣|投从戎|舞弄文|下不休|下成章|下千言|一勾销|一抹杀|一一画|援成章|振疾书|走成章|走疾书

❸春秋法|口诛伐|形之墨|意存先|意到随|游戏

❹点睛之|神到之|神来之|生花妙|欣然命|吟笺赋|捉刀代

笔筆bǐ

(10画)

【提示】毛,起笔是撇,不是横。

*笔(筆)bǐ

10画 竹部 
(1) 写字、画图的工具: 毛~|铅~|钢~|~筒。
(2) 用笔写: ~者|代~|亲~。
(3) 写出的字;手迹: ~迹|遗~。
(4) 笔画: 五~字型输入法|“人”字有两~。
(5)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法: ~法|工~|伏~|败~。
(6) 量词。
 1. 用于款项或与款项有关的事物: 一~钱|两~账|三~生意。
 2. 用于书画艺术: 写一~好字|画几~山水画。

笔筆bǐ

甲骨文金文本作“聿”(yù),象右手(又)执笔。从聿的书(書)字和画(畫)字就是象用手拿笔写字和画画的样子。聿字笔形不明显,因笔管常用竹作,所以秦代小篆又加竹头作“筆”。《说文》:“筆……吴谓之不律。”《尔雅·释器》郭璞注说:“蜀人呼笔为不律。”律也从聿声,“不律”声韵相拼为筆。所以“筆”是会意兼形声字。南北朝时的碑刻已有“笔”的写法,是从竹、从毛的会意字。其后历代都有“笔”的写法。转义为写。如:代笔|笔者|笔名|笔之于书。又指笔画。如:天字有4笔。又指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如:败笔|工笔|伏笔。又像笔一样(直)。如:笔直|笔挺。又作量词。如:一笔钱。

笔筆★繁◎常★常◎异


bǐ筆,表意,从聿从竹,聿象手持笔,表示以竹管做的书写用具,本义为写字、画图的用具,引申为书写、笔画、笔法、量词(用于款项、债务)等。南北朝时期俗字、《手头字》、《简化字表》简作“笔”,以毛代替聿,从竹从毛,表示笔主要是用竹子和动物的毛制成的。
【辨析】
❶以“笔”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bì:滗。
❷“笔(筆)”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滗(潷)。

筆;隶bǐ

【析形】甲骨文、金文字形像以又(手)持笔之形,即聿。小篆字形增意符竹,古代毛笔多以竹为笔杆。今简化字作“笔”,从竹,从毛会意。
【释义】《说文》:“聿,所以书也。”“秦谓之筆,楚谓之聿。”本义是书写和绘画的工具。中国传统的毛笔以竹为笔杆,以毛制笔头。引申之,可表示书写、绘画的行为,文字和画作,汉字的笔画和绘画的笔法等义。还表示写作的技巧。笔、墨、纸、砚并称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笔底生花]文章写得非常漂亮,也指文人写作水平、技巧不断提高。
【shape analysis】The character 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 was shaped like holding pen with 又(手)(yòu,hand),that's 聿.In Small Seal script, the character was added a meaning part 竹(zhú,bamboo).The penholder of ancient Chinese brush was made of bamboo. Nowadays it was simplified into 笔 (bǐ,pen)which is an associative character formed by 竹 and 毛(máo,fur).
【original meaning】 The tools for writing and paint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