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端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端罩 端罩 duānzhào 清代章服。其等級極高。清·摶沙拙老《閒處光陰下》:“國朝章服之極珍貴者,爲元狐褡,漢文曰端罩,雖親王亦非賜賫不能服。若既薨没,即當呈繳,奉旨賞還,方敢藏於家。……其式似表衣而較寬,長毛外向,左右衩微高,各懸飄帶一。”《清會典圖説·冠服·禮服》:“凡端罩皆左右垂帶各二,下廣而鋭,色與裏同。” 端罩duānzhào清代官员的一种贵重的皮制礼服。其制类同补服,似裘衣而较宽,圆领对襟,两袖平齐,下长过膝,裘毛向外,衬里则用软缎为之。左右衩微高,各悬飘带一。上自帝王贵戚,下至宫廷侍卫,礼见朝会均可穿着,多用于冬季。所用材料各有定制,皇帝用黑狐、紫貂皮为面,用明黄缎衬里,左右各垂二带,带式下阔而尖;皇子用紫貂,金黄缎作里;皇族近臣用青狐,月白缎作里;公、侯、伯下至文三品、武二品用貂皮,蓝缎作里;一等侍卫用猞猁孙(土豹)皮,间镶以豹皮,月白缎作里;二等侍卫用红豹皮,青红缎作里;三等侍卫用黄狐皮,月白缎作里。《清朝通志》卷五八:“皇帝端罩,以黑狐及紫貂为之,明黄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大清会典》卷四六:“端罩,缎里,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固伦额驸,用青狐,里月白色;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用紫貂,里月白色;民公以下,文三品、武二品及县主额驸辅国将军以上,京堂翰詹科道等官应服端罩者,均用貂皮,里蓝色。皆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二二:“裘服以玄狐为贵。王公大臣有赐玄狐端罩者,既殁,其子孙即恭缴。若更以赐,乃敢服。”搏沙拙老《闲处光阴》卷下:“国朝章服之极珍贵者,为元狐褡 端罩 端罩满族服饰。为清代满汉族官礼服之一,属于自皇帝至文三品、武二品官员,及一至三等侍卫专用服饰。此装用于冬季,罩在龙袍或蟒袍之外,以代补服。其制作,为对襟裘皮外褂,皮毛翻露在外,缎里,无领,平袖过肘,衣长及膝,左右各垂两条带子,下端宽而锐,色与里同,以黑狐、紫貂、青狐、猞猁狲、红豹、黄狐皮为质,视品秩而别,不得僭越滥服。 端罩清代满、汉族官礼服之一。皇帝至文三品、武二品官员,及一至三等侍卫专用服饰。冬季罩在龙袍或蟒袍之外,以代补服。为对襟裘皮外褂,皮毛翻露于外,缎里,无领,平袖过肘,衣长及膝,左右各垂两条带子,下端宽而锐,色与里同,以黑狐、紫貂、青狐、猞猁狲、红豹、黄狐皮为质,视品秩而别,不得僭越滥服。 端罩 端罩衣服上面的披风。《清史稿·舆服志》: “端罩:紫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明黄缎里,左、右垂带各2,下广而锐色与里同。” ☚ 东宫妃车 耳饰 ☛ 端罩 端罩一种毛皮朝外的皮褂子。满语叫“打呼”。是清代皇帝、宗室、文武官员及侍卫的一种冬季礼服。式样为圆领、平袖、身长至膝、毛露在外。套在龙袍、蟒袍或朝服外穿著,是满族皮衣遗风在官服制度中的一种反映。端罩是按等级的规定以不同的毛皮做成。清朝定制:“皇帝端罩。有黑狐,有紫貂,皆明黄缎里。”《清会典图》记载: “皇子端罩。紫貂为之。金黄缎里。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固伦额驸用青狐,月白缎里。亲王曾赐用金黄色者,缎里亦得用金黄。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用紫貂,月白缎里。民公侯伯下至文三品武二品官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京堂翰詹科道等官,应服端罩者,均用貂皮,蓝缎里。凡端罩,皆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一等侍卫端罩,用猞猁狲。间以豹皮,月白缎里。”“二等侍卫端罩,用红豹皮,素红缎里。”“三等侍卫端罩,用黄狐皮,月白缎里。蓝翎侍卫端罩制同。”清圣祖以后,玄狐皮为贵重皮毛,貂皮为次,猞猁狲更次。玄狐端罩除按定例穿戴外,亦可赏赐。据清代搏沙拙老在《闲处光阴》中所记: “国朝章服之极珍贵者,为元狐褡,汉文曰端罩,虽亲王亦非赐赏不能服。若既薨没,即当呈缴,奉旨赏还,方敢藏于家。” ☚ 领衣 箭袖 ☛ 端罩清代满汉官员礼服之一。为皇帝及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及一、二、三等侍卫所专用的一种皮服。起源较早,《满文老档·太祖朝》中已有记载。形式类似补服,无领、平袖、对襟,皮毛朝外,衣长至膝,左右各垂两条带子,下端宽而锐,色与里同。以紫貂、青狐等皮毛为最珍贵,视品秩而别,不得僭越滥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