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童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童生 明清时期,府、州、县学的应考者称为童生,或称儒童、文童。名称中虽则有童字。但是童生的年龄是大小不一的。只要未取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均称童生。 童生;童声◉ 童生tónɡshēnɡ 名 明清两代称没有考秀才或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例〉老~/ 老先生命运乖蹇,考到七十岁,还是一个~。 童生tóng shēng科举时代去应考生员(秀才)的读书人:那些~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八四·1090) 童生【同义】总目录 童生文童 书生 书生儒(儒士;生儒) 士人 士子 众士 庶士 徒侣 青藜 读书人 黉门客 ☚ 不够好的学生 儒人 ☛ 童生 306.童生(p2340.3)释文有云: “明清科举,凡中学以前,无论年龄老幼,皆称童生;入学以后则称生员。” ☚ 章草 童子郎 ☛ 童生科场称谓。明清对士子未经录取入府、州、县学读书前之称谓。别称“儒童”、“文童”。无论老幼,皆用是称。童生要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合格者才能进入县学、州学、府学成为生员。文童是相对武童而言,以示文、武考试体系的不同。 童生别称文童。清制,满洲八旗子弟和汉民子弟,欲考取生员资格,须赴童试。凡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满、汉文童,愿习武者,可应武童试。 童生 童生别称“儒童”、“文童”。明、清两代,尚未通过考试取得生员资格的读书人,不论年龄大小,皆称为“童生”,年长者或称为“老童生”。明初,凡民间俊秀或官员子弟,已读过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者,经府、州、县官推荐,即可入府、州、县学为生员。正统 (1436~1449年) 之后,童生须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合格者方能成为生员,进入府、州、县学肄业。文童是相对武童而言,以示文、武考试体系的不同。 ☚ 捐监生 廪膳生员 ☛ 童生又称“儒童”、“文童”。明清科举,凡参加生员考试者,无论年龄老幼,均称之。 童生 童生又称文童。中国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凡为应考秀才(生员)的读书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 秀才 八股文 ☛ 童生 童生又称文童。中国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凡为应考秀才(生员)的读书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 秀才 八股文 ☛ 童生tong shengcandidate for primary civil examination 童生别称文童或儒童。参见“童生试”。 童生明清两代称未经录取入学的考生,学儒学的称为文童或儒童,学武的称为武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