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章伯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章伯钧1895—1969

政治活动家。安徽桐城人。毕业于武昌高师,后留学德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1926年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8年脱离中国共产党。1930年与邓演达、谭平山等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革命行动委员会(1935年改称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33年参加李济深等人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逃亡日本。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交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职。1969年在北京病逝。

章伯钧

从童年回忆讲起
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传略——章伯钧
(1895—1969)
章伯钧
萧翰香
文汇报1956年10月29日
人物1985年1期
章伯钧周天度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4辑第
16页
章伯钧(1895—1969)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649页
章伯钧(1895—1969)
章伯钧(1897— )
政务院交通部部长章伯钧
张敏孝
戴晋新
周末报编委会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408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4册第67页
*新中国人物志(上)第56页

章伯钧读者出版社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8页

章伯钧

怀念章伯钧同志——纪念章伯钧诞辰九十周年周谷城团结报1986年1月11日、人民政协报
1986年6月13日
爱藏书读书的章伯钧
民主革命时期的章伯钧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党、政、军领导人:章伯钧
董瑛
周天度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瞭望1986年26期
安徽史学1987年2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26页
章伯钧(1895—1969)
章伯钧
爱国民主战士章伯钧
章伯钧(1895—1969)
章伯钧(1895—1969)
章伯钧(1895—1969)
章伯钧(1895—1969)
汪新主编
周天度
陈长松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陈予欢编著
京声 溪泉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336页
民国人物传第5卷第15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3卷第214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507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827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1438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469页

章伯钧

 安徽桐城人。1920年毕业于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任安徽宣城师范学校校长。1922年留学德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兵农联合委员会主席,积极支持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第九军党代表。起义失败后脱离中国共产党。次年与谭平山等组织中华革命党。1930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1935年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被推举为中央主要领导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因积极主张与共产党合作,被第二、三届国民参政会除名。1939年参与发起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参加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重庆支部主任委员。1945年1月主编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刊物《中华论坛》。抗战胜利后,主张全国各党派共同和平建国,实现民主,反对内战。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名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中央主席。1948年初在香港与沈钧儒共同主持召开民盟三中全会,宣布民盟由中立的“第三者”转向同共产党实行密切的合作。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任《光明日报》社长。建国后,曾任交通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1969年5月17日在北京逝世。

章伯钧1895—1969

安徽桐城人。1922年赴德国留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起义失败后赴香港,遂脱党。参与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因失败流亡日本。抗日战争时期,任一届、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1947年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1948年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后赴东北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部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一、三届常委,二届副主席、四届委员。1957年被定为“右派”。

章伯钧

章伯钧1895~1969

枞阳后方乡人。早年就读于桐城中学。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英语系,毕业后,应聘任宣城师范校长。1922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在校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1926年回国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旋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27年任国民党农民部兵农联合委员会主席。参加南昌起义,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命为总政治部副主任。广州起义失败后到香港,自此脱离共产党。1928年到上海,与谭平山等发起组织中华革命党。1930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次年总干事邓演达被害,与黄琪翔、彭泽民、季方等列名负责中央工作。1933年9月去福州参与“闽变”,任福建人民政府经委委员兼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参加陈铭枢组织的生产人民党。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流亡至香港、日本。1935年1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二次党代会,改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被推为中央主要领导人。“七七事变”后到南京参与抗日活动。次年在武汉主持召开中华民族行动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被聘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议员。1939年与张君劢、左舜生联名提案,要求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宪政。11月与救国会、职业教育社等政治团体发起建立统一建国同志会。皖南事变后,改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被推为常务委员和组织部长。1944年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继续任中央常务委员及组织委员会主任,并任民盟重庆市支部主任委员。1945年主编《中华论坛》,参加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并去延安访问。1946年1月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次年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改组织为中国农工民主党,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1月秘密到香港,召开民盟三中全会,宣布民盟由“中立”的“第三者”转向同共产党“实行密切的合作”。1948年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次年2月,作为民盟代表之一参加政治协商筹备会议。不久任《光明日报》社长。9月下旬代表民盟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政协常务委员,任第一任交通部长,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届民盟中央副主席、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在农工民主党第五、第六次全国干部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病逝于北京。

☚ 周悦侨   李相勖 ☛
章伯钧

章伯钧1895—1969

枞阳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第九军党代表。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底脱离共产党。1930年参与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临时行动委员会。1933年参加“闽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兼土地委员会主任,失败后流亡日本。抗日战争时期,为第一、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和民主同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47年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1948年与沈钧儒等在香港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响应中共“五·一”号召,从香港到达东北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部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三届常委、第二届副主席、第四届委员。

☚ 黄正平   戴戟 ☛

章伯钧1895—1969

安徽桐城人。曾留学德国柏林大学。1923年在德国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同年底脱离中国共产党。1930年与邓演达等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33年参加由李济深等人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1947年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1948年在香港和沈钧儒主持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坚持革命、坚持同中共合作的路线。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农工民主党第五、六届中央主席,民盟第二届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部部长。1969年5月17日在北京病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