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竞写长篇的风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竞写长篇的风潮 竞写长篇的风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长篇小说开始不断涌现,作家们纷纷竞写长篇,成了一时的风潮。这股风潮,从作品内容上看,大部分围绕着抗战的主题,反映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境遇和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的可歌可泣的斗争,还有一些作品则锐意暴露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黑暗。从作家看,有四个特点:一是原小说作家奋力写新篇。如茅盾写了《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巴金写了《秋》、《火》、《寒夜》,老舍写了《火葬》、《四世同堂》、沙汀有《淘金记》、《困兽记》,艾芜有《落花时节》、《故乡》,沈从文有《长河》,萧红有《呼兰河传》、《马伯乐》,端木蕻良有《科尔沁旗草原》,此外还有萧乾、严文井、吴组缃、碧野、姚雪垠、巴人、王西彦、陈瘦竹、刘盛亚、张恨水等作家,都有长篇问世。二是非小说作家也纷纷加入写长篇的行列。如写《伍子胥》的冯至,写《围城》的钱钟书,写《引力》的李广田, 写《铁苗》、《铁花》的熊佛西,写《灯》的曹聚仁,写《八年》的凤子等等。三是出现了许多新的小说作家。如《财主的儿女们》作者路翎、《脱缰的马》作者穗青, 《随粮代征》作者高咏等。四是有些作家的创作倾向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如以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啼笑因缘》等蜚声文坛的张恨水,不仅写了《魍魉世界》、《八十一梦》等批判谴责小说,而且作有歌颂抗日英雄的《巷战之夜》、《游击队》等;原来鸳鸯蝴蝶派作家秦瘦鸥则创作出现实主义的新作《秋海棠》。抗战中后期之所以出现竞写长篇的风潮,一方面是由于作家们逐渐获得对抗战现实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迫切要求以宏篇巨制来反映社会生活,推动抗日斗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抗战小说征文评奖活动的促进。虽然,有一些作品思想艺术成就不高,影响也不大,但基本倾向大多是积极的、进步的。它们和《腐蚀》、《寒夜》、《四世同堂》等名作汇聚—起,使抗战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蔚为可观的局面。 ☚ 关于沙汀作品的“客观主义”的论争 关于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讨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