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立法规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立法规划

又称“立法计划”。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经过立法预测,确定符合其立法职权范围的立法项目及其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按不同分类标准,可分为中长期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规划;总体立法规划和部门立法规划;全国立法规划和地方立法规划;等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立法规划,有利于加强立法的计划管理,保证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和法制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现为国务院法制局)曾草拟过《1982——1986年经济立法规划(草案)》,其内容包括法规名称、提议立法者、颁发机构、草拟情况等4个方面。该规划草案经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原则批准后,转发各有关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执行。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中把编制立法规划规定为立法的必要环节。此外,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对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划问题作了规定。


立法规划

亦称立法计划。立法规划的主体就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立法工作和与立法相关的工作所作的设想和部署。立法规划可以按不同标准区分为不同种类。根据制定立法规划的主体,可以把立法规划分为中央的和地方的立法规划;根据规划的不同时间区段,可以分为长期的、中期的和短期的立法规划;根据规划内容的具体性程度,可以分为宏观立法规划和微观立法规划;根据规划涉及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还可以划分出不同部门法的立法规划。不同的立法规划有不同的内容和作用。概括性的规划可以确定某一时期内立法发展的方向,并使整个立法活动保持协调性和系统性。具体的立法规划则进一步规定了各项立法的主体、内容和步骤,对立法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立法规划对于加强立法工作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生产力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生活本身日益要求计划性,立法自然也不例外。从60年代后期以来,许多国家开始正式推行立法规划,并总结出不少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对立法工作进行计划管理,有助于实现立法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它可以使立法工作保持整体和有序的状态,避免重叠、混乱或相互冲突;可以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和可能,确定各项立法工作的顺序和步骤,减少盲目性;此外,计划的先期指导,可以保证立法前作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提高法律的质量。中国立法规划工作的开展始于80年代初期。首先是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起草了《1982—1986年经济立法规划》,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审议并原则批准后,由国务院转发。其后,上海市制定了《1983—1986年经济行政立法规划设想》,青海省和吉林省也制定了《1984—1986年经济立法规划》。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已制定了自己的立法规划。

立法规划

对一定时期内立法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所做出的方案和计划。一般以科学的立法预测为根据。目的是使立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充分发挥立法机关的工作效率,避免立法因无计划进行所造成的各种缺陷,从而做到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明确重点,集中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各种法律; 使各种法律和谐一致,避免互相矛盾、互不衔接和盲目立法等现象。制定立法规划的步骤通常为: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明确要达到的目标; 收集有关的资料、情况的动向,列举可能采取的一切对策;分析可能产生的意外现象; 比较各种可行的对策的利弊得失,权衡将会发生的后果和影响,包括目前的和长远的后果,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从中选择对于实现预定的目标最有利的方案。制定立法规划的最佳期限,一般应与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年度的立法计划。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