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立仗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立仗马典源出处 《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传》:“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琎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 (yu) 三品刍豆; 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绝。” 立仗马 立仗马lìzhànɡmǎ┃┃┃ 列于宫门外的马,随仗下而退。比喻贪禄而不敢直言进谏的官员。宋·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诗:“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宋·释文珦《三术》诗:“由来立仗马,有愧脱鞴鹰。”参见“仗马”条。 ☚ 羊碑 刘晏粟 ☛ 立仗马比喻贪恋高官厚禄而不敢有所作为之人。宋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 立仗马【出处】 《新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琎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 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yu,饱食)三品刍(chu,草料)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绝。” 立仗马(一)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置仗内六闲: 飞龙、 祥鳞、 凤苑……飞龙每日以八马列于闾门之外,号南衙立仗马,随仗下而退。参见《新唐书·百官志》二《殿中省》。 立仗马lì zhàng mǎ见“仗马寒蝉”。 立仗马唐代武则天时在宫门外设立的仪仗马队。用以批判、讽刺为官者因害怕丢掉官职而不敢大胆讲真话。唐玄宗统治后期,宰相李林甫排斥异己,独断专行,他禁止大臣向玄宗提意见,以此来蒙蔽皇上的耳目。他要求谏官们像宫门前的仪仗马队那样整天静默无声,谁不服从便严厉打击。谏官杜琎因为上书给皇帝提意见,当即被李林甫贬为下邽县令。(见《新唐书·李林甫传》)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儀仗鹵簿部 > 其他 > 立仗馬 立仗馬 lìzhàngmǎ 亦稱“仗馬”。古代帝王之儀仗馬隊。漢時長樂宫朝儀曾陳騎於庭,唐武后萬歲通天元年置仗内六閑,亦號六廏,即飛龍、祥麟、鳳苑、鵷鸞、吉良、六群。飛龍廄每日列八馬於宫門之外,稱南衙立仗馬。宋以御馬十匹分左右陳於門外,元大朝會則設仗馬於内仗南,明制以馬六匹分左右陳於文武樓南,東西相向。清皇帝大駕鹵簿、法駕鹵簿均用御馬十匹,遇慶典朝賀,則陳之於階下,列甬道東西兩側。《新唐書·百官志二》:“飛龍廏日以八馬立宫門之外,號南衙立仗馬,仗下乃退。”《清史稿·輿服志四》:“若御樓受俘,則設九龍曲柄黄華蓋於樓檐下……設仗馬於兩角樓前。” 立仗马宫门外列作仪仗用的马队。唐代奸相李林甫为了蒙蔽天子耳目,使群臣不再上书言事,而警告群臣说:“你们没看见那些立仗马吗?整天不作声,可以吃三品草料,一旦叫起来,就不再用它了,以后再想不叫,还会再用它吗?因以比喻徒居其位而不言事的官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