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室传导
窦室传导是指窦房结的冲动传至房室交接处而不引起心房肌激动的一种现象。可能是窦房结的冲动经过结间束和心房肌时,后二者的应激性有明显差异所造成。典型的见于高血钾症。动物实验证明,造成高血钾后,心房肌的应激性能受到明显抑制以至消失,不能产生电应激,而窦房结,房室结,结间束以及心室仍然保留一定程度的传导与应激性,因此窦性冲动可以下传并兴奋心室,但不引起心房激动,心电图上无P波出现,很象完全性窦房阻滞,窦性静止,交接处或心室自主心律等。如同时又有符合高血钾的QRS-T波变化,可诊断有窦室传导存在。治疗主要是针对高血钾。
此外还有称为非同步窦-室传导的现象。窦房结的冲动经结间束传入房室结,然后通过房室束传入心室,形成心房-心室激动波群。房室结组织呈迷路样结构,房室束本身是由多数纵行平列的纤维所组成,每一束纤维接受来自固定部位的心房冲动,有固定的传导路径和兴奋的部位。因此窦房结激动经常循着一定程序和路径,步调一致地下传至各浦顷野纤维丛,兴奋心室,故每一心搏的P-QRS-T图形,除了体位影响之外,是一致的,称为同步窦-室传导。在一些病理或生理变异时,这一同步性能不完整,窦房结的激动可以先循某一结间束到达房室结,进入房室束中另一部位,下传的路径也同时移位,冲动到达浦顷野纤维的部位也发生改变,因此引起了P-QRS-T的形态变化,称非同步窦-室传导,这种变化往往是暂时性的。随着同步性的逐渐恢复,P-QRS-T图形又回复到原有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