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开
亦称“古遮”,彝语音译,意为“跳舞唱歌”或“边歌边舞”。汉语称“打歌”、“踏歌”、“跳歌”、“打跳”、“跌脚”、“跳乐”。彝族人民喜欢“打歌”,不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重大民族节日,社会集会或其他欢乐喜庆及农事闲暇的夜晚,都兴“打歌”。新春佳节、二月八、火把节,都要举行盛大的“打歌”会。届时,百里以外的群众身着盛装,赶来参加“打歌”。“打歌”是彝族传统的歌舞形式。云南彝族歌舞分为七大类,而“打歌”是其中广泛盛行的一种。由于流传地域广,各地“打歌”的形式略有所异,但基本形式、舞步的风格和动作是一致的。其共同特点是奔放、热烈、节奏感强,载歌载舞。“打歌”多在场坝或山头草坪举行,参加人数不限,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舞者围成一个大圆圈,吹芦笙者在圈内领舞,合着芦笙的节奏,踏地跌脚,翩翩起舞,引亢高歌,用以庆祝庄稼丰收,六畜兴旺,欢度喜庆佳节,或哀悼、怀念去世的长辈。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向意中人表达真挚的爱情。其间还要饮酒助兴,往往通宵达旦。清人王尧衢、黄炳堃观看打歌盛景之后,曾这样赞道:“跣足踏歌真个妙,芦笙吹罢舞衣还。”“踏歌声里火炉红,投麦浮沉有吉凶。”“打歌”这种古老风俗代代相传,广大彝区至今仍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