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簪之臣借指以微能小技解除危难之人。汉王充《论衡·逢遇》: “或无伎,妄以奸巧合上志,亦有以遇者, 窃簪之臣, 鸡鸣之客是也。 ” ●《淮南子·道应训》: 楚将子发,屏弃偏见,礼遇善偷之人。后齐师伐楚,子发率兵抵御,战不利,屡败退,楚之贤大夫虽用尽心计而齐师越强。其善偷者乃行其技,递次偷得齐将之帱帐,枕头及簪子,子发皆使人归还。于是: “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 ‘今日不去,楚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故曰,无细节而能薄,在人君用之耳。”楚国有个善偷窃的人,为报楚将子发知遇之 恩,在齐伐楚、楚军屡屡败退、无计可施的时候,先后偷得齐将军的帷、枕、簪,使齐军惊恐不已,退师而去。 窃簪之臣楚一小偷解齐围楚之事。《淮南子·道应训》:“齐兴兵伐楚,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于执事。’又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后指有一小技可解危难的人。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窃簪之臣qiè zān zhī chén偷簪子的臣子。《淮南子·道应训》载,楚国有一个善偷之人为楚将子发所礼遇,后齐师伐楚,那善偷者依次偷得齐将的帱帐、枕和簪等,子发一一派人送还。齐将害怕楚人取其头而还师。后因以比喻有一个小技能可以解救危难的人。 窃簪之臣qièzānzhīchén〔偏正〕 比喻有一点鸡鸣狗盗的特殊本领的人。语本《淮南子·道应训》:齐国进攻楚国,楚大败而无计可施。楚善偷者自愿效力,偷得齐将帷、枕、簪等日用之物,齐将大恐,还师而去。汉·王充《论衡·逢遇》:“~,亲于子反;鸡鸣之客,幸于孟尝。” △ 应用时多含轻蔑的意味。 【近义】鸡鸣之客 鸡鸣狗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