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突触传递的抑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突触传递的抑制 突触传递的抑制突触是神经系统内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或者通过突触时传递受到抑制。突触传递的抑制可以发生在突触后膜处,也可以发生在突触前膜处,两者产生的机理并不相同,因此分别称为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 图1 侧支性抑制模式图 1. 传入纤维 2. 屈肌运动神经元 3. 伸肌运动神经元 4.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图2 反回性抑制黑色星形细胞为闰绍细胞 突触前抑制 是由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信息的作用减弱而造成的信息传递的抑制,这时突触后膜接受信息的能力并无改变,故称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产生的原因,据研究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有些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前末梢具有比较复杂的突触联系。如图3所示,轴突末梢2分别与神经元3及轴突1构成轴突-胞体突触及轴突-轴突突触,所以轴突2末梢既是轴突1的突触后成分,又是神经元3的突触前成分。轴突2单独兴奋可使神经元3产生一个约11mV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触发神经元3兴奋; 轴突1兴奋时可使轴突2末梢去极化,这时如果再兴奋轴突2,则由于轴突2末梢受轴突1的影响正处于去极化(膜电位降低)状态,释放的递质量就会减少,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就小,约只有5mV,难以触发神经元3兴奋,从轴突2向神经元3的信息传递就被抑制,这就是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的潜伏期较长,抑制作用持续的时间也长(在脊髓内约为100~200ms),是一种很有效的抑制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例如来自各种感受器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其轴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除沿一定的径路行走外,还有分支通过多个中间神经元的接替,反回与初级传入神经元及第二级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构成轴突-轴突突触,发挥突触前抑制的作用,以调节各种传入神经元的活动。从大脑皮质、脑干、小脑发出的下行纤维,在通过脑干和脊髓时,也会发出侧支对感觉传导径路中的神经元产生突触前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突触前抑制能全面而有效地控制与调节来自周围神经的感觉信息。此外,在传出径路上亦存在有突触前抑制,这对控制运动功能和协调反射活动具有一定作用。 图3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 1. 表示刺激轴突12. 表示刺激轴突2 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都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它和兴奋过程具有同样重要的生理意义,是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 突触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递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