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突厥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突厥文

古代使用突厥语民族的一种文字。共40个字母。突厥汗国、回纥汗国、高昌回鹘、黠戛斯等都曾使用过这种文字。因其外形与古代北欧日耳曼民族使用的卢尼文相似,又作突厥卢尼文。又因其主要发现于蒙古鄂尔浑河和叶尼塞河流域,又称之为鄂尔浑—叶尼塞文。

突厥文

亦称“鄂尔浑-叶尼塞文”、“鲁尼克文”。六至十世纪突厥、回鹘、黠戛斯等族使用的文字。属音节文字类型。通行于蒙古鄂尔浑河、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中亚,中国的新疆、甘肃等地。有三十八至四十个字母, 其中二十三个源于阿拉米文, 其余来自突厥人氏族或部族的标志及使用的一些表意符号。这些字母或表示一个元音,或表示前面带a/a(个别情况下带其他元音)的辅音, 或表示双辅音; 部分辅音用与前元音相拼或后元音相拼的两套字母表示; 词与词之间以“:”分开,词组可分写,也可连写。字体有碑铭体与手写体两种。行款一般从右向左横书, 少数从左向右横书。现存突厥文有碑铭和文献。碑铭中以七世纪的《雀林碑》为年代最久远, 属突厥及回鹘的有《阙特勤碑》等多种鄂尔浑碑铭,属黠戛斯的叶尼塞碑文多为墓志铭, 是具有历史内容的突厥史料; 手写本文献多具宗教、占卜、医学、军事等内容,均对研究突厥族语言、文学、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这时坐上了[汗位]。你们都聆我的话
首先是我的诸弟和诸子)
突厥文

突厥文

突厥文

亦称“鄂尔浑——叶尼塞文”、“鲁尼克文”。为突厥、回鹘、黠戛斯等族所使用。6至10世纪通行于蒙古鄂尔浑河、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中亚,中国的新疆、甘肃等地。有38—40个字母,其中23个源于阿拉米文,其余来自突厥氏族或部族的标志及其表意符号。这些字母或表示一个元音, 或表示前面带a/ä的辅音, 或表示双辅音;部分辅音用与前元音相拼或后元音相拼的两套字母表示; 词与词之间以 “:”分开,词组可分写,也可连写。字体有碑铭体和手写体两种。行款一般从右向左横书,少数从左向右横书。现存有突厥文碑铭和文献。

☚ 突厥语   鄂尔浑—叶尼塞文 ☛
突厥文

突厥文

突厥汗国通用的文字,因最早、最多发现于鄂尔浑河(蒙古高原中部)和叶尼塞河(俄罗斯的南西伯利亚),又称“鄂尔浑——叶尼塞文”;又因字形很象欧洲古代的如尼文,也称“突厥如尼文”。为突厥汗国初期在粟特九姓胡人的帮助下创制的文字。基本上为拼音字,还有少量的符号和标记。有38—40个字母,每个字母表示1个元音或带有a/a的单辅音或双辅音,部分辅音(b、d、y、l、n、r、s、t)各用两套表示,一套和前列元音相拼,一套和后列元音相拼,词与词之间用双点做分隔符号。有些字母在不同的时代或不同的地域有几种不同的变体。通常由右向左横写,也有少数是由左向右横写的。回纥、黠戛斯、骨利干等民族和部落也应用突厥文书写碑铭和文献。现存的突厥文碑铭主要有东突厥汗国的《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暾欲谷碑》,回纥汗国时期的《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在新疆吐鲁番的高昌古城曾发现突厥文的文献,在交河古城附近的洞窟中发现过突厥文的题记。

☚ 突厥语   东突厥汗国 ☛

突厥文

公元7—10世纪古代突厥、回鹘、黠戛斯人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过的卢尼文外观十分相似,而且用该种文字书写的碑文主要是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发现的,所以又被称为“古代突厥卢尼文”或“鄂尔浑一叶尼塞文”。虽然在古代汉文史料中早就有过6世纪前后突厥人使用文字的记载,并且从17世纪开始一些国家的学者就陆续发现了刻有这种文字的碑铭,但直到19世纪末它仍是一种无人认识的死文字。后来这种文字的解读是和丹麦学者汤姆森、俄国学者拉德洛夫等人的努力分不开的。突厥文是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使用的字母数目和字体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认为有38—40个字母。不少字母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变异形式,有的多达五、六个。在来源上,突厥文大部分字母来自阿拉米字母,有些则来自突厥人表示氏族或部族标志的符号,还有少数是来自表意符号。在这些字母中,有4个用来表示8个元音,其余的表示辅音。有8个辅音各用两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分别用于前元音性词和后元音性词中。突厥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元音字母在许多情况下被省略,词与词之间一般用两点分开。行款通常是从右向左横写,但也有从左向右横写和所谓“牛耕式”的。突厥文文献主要是一些碑铭和写本,它们在蒙古、西伯利亚、新疆、甘肃及中亚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碑铭主要有1889年在鄂尔浑河流域和硕紫达木盆地发现的《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1891年在翁金河畔发现的《翁金碑》、1896年在塔拉斯河流域发现的《塔拉斯碑》、1897年在乌兰巴托附近发现的《暾欲谷碑》等。除属于突厥汗国时期的几个主要碑铭外,还有在叶尼塞河和中亚七河流域发现的属于古代黠戛斯人和西突厥汗国的碑文近90个。写本主要是在甘肃敦煌千佛洞、新疆米兰和吐鲁番等地发现和出土的。这些碑铭与写本对研究古代突厥、回纥、黠戛斯、骨利干人的历史、文化、语言及民族间的相互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事突厥文研究以前苏联学者为多,主要有巴特曼诺夫、克里亚什托尔内、马洛夫、梅里奥兰斯基、纳西洛夫、拉德洛夫、纳捷里阿耶夫等。其它国家主要有德国的帮格、冯加班、瑞典的雅林、土耳其的塔拉提·特根、丹麦的汤姆森、中国的岑仲勉、耿世民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