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穿胸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穿胸国 穿胸国亦题《贯胸国》。西汉志怪小说。撰人不详。原载《括地图》。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六引文。《文选·东都赋》注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初学记》卷九、《太平御览》卷七十九亦引。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亦录。《尸子》中有“四夷之民有贯匈者”。《山海经·海外南经》有“贯匈国在其(臷国)东,其为人匈有竅”的记载。《淮南子·坠形训》亦记有“穿胸民”,高诱注: “胸前穿孔达背。”“穿”、“贯”一义,“匈”通于“胸”。此则为穿胸国传说之始。本篇当是作者仿《山海经》之作。叙述:“禹平天下,会于会稽之野,诛防风氏。夏后德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经南方。防风神见禹,怒使二臣射之; 有迅雷,二龙升去。二臣惧,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乃拔刃,疗以不死草, 皆生,是名穿国。”这里描述的是殊方异域之奇人怪事。透过穿胸国之由来的怪诞之事,可以窥见原始社会末期部族激烈斗争的情景。郝懿行云:“黄帝时已有贯匈民,防风之说,盖未可信。”其说失之于拘。神话传说,虽多歧出,而其折射现实,不可不察。作品在折射激烈的部族斗争的同时,也曲折地反映了禹的“仁义”思想。“二臣惧,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乃拔刃,疗以不死草,皆生。”这种浪漫奇幻的情节,以浓厚的异趣,体现了禹的“仁德”。不过,禹的这一形象特征,已儒道化了。穿胸国的传说,张华《博物志·外国》曾采入,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五《方国类》则演饰其故事,谓穿胸国民 “胸有窍,尊者去其衣,令卑者以物贯其胸抬之”; 元周致中《异域志》卷下《穿胸国》然其说。显然,这些记载,都是沿袭《括地图》本篇而来。 ☚ 河图括地象 化民 ☛ 穿胸国 穿胸国中国古代神话。《类聚》卷九六:“禹平天下,会于会稽之野,诛防风氏。夏后德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经南方,防风神见禹,怒使二臣射之;有迅雷,二龙升去。二臣惧,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乃拔刃,疗以不死草。皆生,是名穿胸国。去会稽万五千里。” ☚ 宫人草 神农 ☛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域部 > 國族 > 貫匈國 > 穿胸國 穿胸國 chuānxiōngguó 即貫匈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