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先秦 > 空首布 空首布 kōngshǒubù 亦稱“鏟幣”、“空心幣”。先秦時期周、晉等地鑄造的一種布幣。因首部(銎部)中空,形如可納柄之農鏟,故稱。依其形制,分平肩弧足、聳肩尖足,削肩弧足及原始布等數種,幣面或有數目、干支、名物及城邑名稱等銘文。多流通於春秋至戰國早期。清·初尚齡《吉金所見録》卷二:“此種(指平肩弧足空首布)出土最晚,元明以前未有言及者。近來見者甚多,大小文字互異,賞鑒家呼爲‘鏟幣’,或曰‘空心幣’。實無所稽,以其形似爲名耳。今細玩其銅質、篆文,似在前諸布(指平首布)之先,爲春秋以前物。其上中空,可以安柄……邇來中州出土者甚多,他處無之,聞山右亦間有之,是亦近於中州者。”參閱朱活《古錢新探》。 空首布 空首布亦称“铲布”。 中国古代铜铸币。 布币的一种。流通于西周及春秋时期的周、晋、郑、卫等国。 因铸币的上端是空的,还保留农具“钱”的形状,故称为“空首布”。空首布普遍体型薄小,銎长,布的头上中空可以装柄。 已出土的空首布主要三种类型,即平肩弧足布、斜肩弧足布、耸肩尖足布。 ☚ 大铲布 铲币 ☛ 空首布 空首布初期的布币。因首空可纳木柄,故名。按其形状,可分为耸肩大尖足布、平肩空首布和斜肩空首布三类。耸肩大尖足布币面大多无字。平肩空首布和斜肩空首布有大小两等,小者为大者之半,铸有地名、干支、数目等文字。 ☚ 仿制贝 平首布 ☛ 空首布楚国铸行的一种银币。1974年河南扶沟古城村一窖穴出土18件银布币,其中一件呈长方形铲子状,平肩,重134.1克。或认为其年代早至春秋中期,为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银币实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