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空想社会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空想社会主义

 亦称乌托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出现的一种向往理想社会而带有空想性质的学说。16世纪英国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中首先提出,到19世纪时广为盛行。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人剥削人的罪恶现象。提出有计划的生产,消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体力、脑力劳动的差别,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解放妇女等等一系列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特点的理想。这些理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之一。但这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它反映了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十分明确的愿望。他们不懂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懂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因此,把希望寄托于富人的帮助和自己艰苦的试验上,结果只有失败。这种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

19世纪前半期的一种社会发展运动。当时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各州曾出现一些互助合作和半社会主义形式的组织。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源于下述信仰,即人类本性善良,愿意把自己的财富给与不幸的人们,并适应过合作生活。这个运动产生于杰克逊执政时的社会动乱,并成为这种动乱的一部分,反映了边疆居民的改革要求,美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试验有: 1817年在俄亥俄州佐尔由德国分离派教徒发起的运动; 1847年由约翰·汉弗莱·诺伊斯在纽约州创建的奥奈达公社;1825和1840年由罗伯特·欧文在印第安纳州两度建立的新和谐村; 1848年由波士顿超验主义者俱乐部创建的布鲁克农庄,其成员有乔治·里普利,查尔斯·A·达纳和纳撒尼尔·霍桑;1848年由埃廷尼·凯布特在得克萨斯州组织的空想共产主义运动。以上组织都没有成功,其失败原因有经营不当,创建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资金不足,公众表示反对,以及许多组织的房产设施毁于火灾或暴风。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kongxiang shehui zhuyi

资本主义生产和阶级斗争尚未充分发展时期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它同现代无产阶级先驱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自发反抗相适应,代表了当时无产者群众的利益以及要求。
空想社会主义最早出现于16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它的产生;盛行于19世纪初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采取公开形式而尚未激化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学说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认为人类历史的起点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历史过程。他们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确信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经济问题作了不少揣测和设想,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他们认为从现存社会进入未来理想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提出计划经济的思想等;并且还预见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特点,如城乡对立、脑体劳动对立的消灭和国家消灭等。他们这些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因而不可能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能找到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和社会力量。因而,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日益失去了它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根据。

☚ 李嘉图·大卫   马尔萨斯 ☛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Kongxiang shehuizhuyi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前的具有空想性质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学说。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所著《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一书的问世是其诞生的标志。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意大利的康帕内拉(著《太阳城》)、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英国的温斯坦莱、法国的马布利和摩莱里等。19世纪初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高峰,产生三位主要代表—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社会主义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充满同情,主张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取代资本主义,这个理想社会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实行财产公有和人人平等。空想社会主义还提出一些极其有价值的天才设想,预见到未来社会将消灭三大差别,国家消亡,实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生产等等。它的严重缺陷是,从“理性”而不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去批判资本主义,不懂得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基本矛盾决定了它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看不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仅仅把工人阶级当作遭受不幸、急待搭救的社会阶层,无法找到变革现存社会的物质力量和正确道路,寄希望于通过宣传和实验使统治阶级和有产者迷途知返,而不是进行阶级斗争和革命。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无产阶级尚未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状况下的产物,代表了早期无产者的利益和要求。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后失去历史进步意义。

☚ 神圣同盟   1848年欧洲革命 ☛

空想社会主义

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反映尚不成熟的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学说。产生于16世纪。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以后有意大利的康帕内拉,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等,19世纪初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为典型代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要求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压迫,以新的美好的社会代之;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如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实行计划经济,普及教育,妇女解放,三大差别消失,国家消亡等。主张通过和平途径实现社会主义。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在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后,失去进步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从16世纪原始积累时期开始,到19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为止,前后经历了三个多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16世纪到17世纪)、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和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
(1) 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 《乌托邦》 一书中。莫尔抓住 “羊吃人” 的怪现象,深刻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莫尔还描述了 “乌托邦” 人的理想社会,一切财产公有,人人参加劳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生产按计划进行等等。康帕内拉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 《太阳城》一书中,在这部书中,他对私有财产制度进行了彻底批判,并预言,一场深刻的变革将不可避免,“这种变革将产生一个新世纪。” 康帕内拉也设计了 “太阳城” 的理想社会,并初步提出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2) 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从过去的文字描写走向理论论证和法律表现,代表人物是摩莱里、马布里和巴贝夫。摩莱里主要著作有 《巴齐里阿达》、《自然法典》。他的理论基础是自然规律和人类理性的学说,并试图论证社会发生发展和私有制必然灭亡的规律。在 《自然法典》 中,摩莱里制定了土地法、城市规划法、分配法、政府法等一系列法典,用法律形式规范了他的理想社会。加布里埃尔·博诺·马布里(1709—1758) 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有《论法律和法律的原则》、《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对政治社会的自然的必然的秩序的疑问》、《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等。马布里认为私有制不符合自然秩序,私有制产生了阶级和贫富对立。马布里的理想社会不但提倡平均主义,还突出表现为禁欲主义,向往斯巴达式的生活。格拉古·巴贝夫 (1760—1797) 受摩莱里 《自然法典》影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其代表作有 《平等派宣言》、《暴动提纲》 和 《巴贝夫主义内容》 等。巴贝夫经济思想的基础在于他认为人 “天生平等”,他揭露了贫富对立和社会不平等的现象,指出这是“少数人反对全体人民的斗争”。巴贝夫的理想社会是国民公社制度。以往的空想家都停留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描写上,而巴贝夫的国民公社制却是通过人民政权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逐步建立起来的,这是一次从识到实跃的大的飞跃。
(3) 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昂利·克劳德·圣西门 (1760—1825) 出身贵族,后贫困潦倒,历经磨难,最终转变成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代表作为 《论财产和法制》、《论实业制度》 和 《新基督教》 等。强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圣西门学说的一个特点,他指出: 原始社会是童年时期,黄金时代在未来,资本主义是一个过渡时期,它必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圣西门的理想王国是 “实业制度”,在那里,游手好闲者将被消灭,掌握领导权的是实业阶级。圣西门反对一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认为和平手段是惟一能改造社会的正确道路。弗朗斯瓦·沙利·傅立叶 (1772—1837) 出身于商人家庭,最终从生意人转变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代表作有 《宇宙统一论》、《新世界》、遗稿 《论商业》 等。傅立叶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指出私人资本主义必然要导致激烈的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供求失去平衡,产生过剩危机。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发展不是直线简单的,而是曲折复杂的。傅立叶的理想王国是 “和谐制度”,它的理论基础是情欲学说,他用情欲学说批判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认为社会应当充分满足和发挥人的情欲。傅立叶把实现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和王公贵族身上,希望他们出资创办 “法郎吉”,建立和谐社会。罗伯特·欧文 (1771—1858)是由一个资产阶级慈善家转变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毕生从事共产主义实践,代表作有 《论工业制度的影响》、《新的道德世界书》 等。欧文指出: 私有制阻碍一切社会进步,是万恶之源,应当消灭。他还认为货币是富人压迫穷人的工具,商人是寄生虫,主张取消货币,消灭商业。欧文的理想王国是 “理性社会”,基层组织是“合作公社”。公社以农业为主,兼营工业,人与人完全平等,实行按需分配。欧文看不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厌弃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造,走试验、示范和说服教育的道路,把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身上,结果只能是空想。

☚ 庸俗政治经济学   功利主义 ☛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反映早期无产者利益和愿望的社会主义学说。
资本主义并不象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所说的是一种理想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刚刚诞生就暴露出它是一个贫富两极分化的病态社会。于是反映劳动人民和早期无产者反对资本主义,幻想建立美满社会的社会思潮应运而生,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 16—17世纪莫尔和康帕内拉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为发展的第一阶段。1516年,英国人莫尔写的 《乌托邦》 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在 《乌托邦》问世之后,1623年出版了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 《太阳城》。他们都用游记的形式,抨击私有制和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劳动和按需分配的理想社会的图景,但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带有浓厚的宗教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
(2) 18世纪摩莱里和马布利的直接共产主义理论。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代表大都集中在法国,他们是18世纪20年代梅叶的 《遗书》,50年代摩莱里的 《巴齐里阿达》 和 《自然法典》,以及稍后马布利的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向哲学家经济学家提出的对政治社会天然固有的秩序的疑问》 等,他们用理论论证代替了文字游戏的形式。他们与当时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启蒙学者不同,不仅要求人人在政治上平等,而且要求在社会地位上平等; 不仅主张消灭阶级特权,而且主张消灭阶级差别。他们以自然状况的平等为理论根据,在主张生产资料公有的同时,还主张消费品的绝对平均分配,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这是他们受到小生产条件制约的表现。
(3) 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取得重大进展,在法国也开始了机器大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了较充分的暴露,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有了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三大空想家,形成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时期。他们不仅对资本主义给予更加尖锐深刻的揭露批判,而且论证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制度,必将被新的理想社会制度所代替; 他们设想的社会改革方案,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出了在大生产基础上建立未来社会的许多积极主张。这些都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成为其直接思想来源。但是,由于历史局限和受启蒙学者理想主义的影响,他们不能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幻想和平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甚至指望有产阶级和统治者支持、资助建立新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法、法学、道德、宗教等许多方面,构成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进步思想体系。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00多年的发展中,不仅在表达形式中,从游记文学到法律条文,又进而发展到理论论证; 而且在内容上,宗教色彩越来越少,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愈加深刻。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毕竟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的时期产生的,这个时期,无产阶级还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也没有充分开展起来。时代的局限性使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摆脱唯心史观的束傅,不能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规律,更找不到改造旧社会的真正力量和正确道路。因此始终没有摆脱其空想性,终究是不能实现的不成熟的理论。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经愈来愈激化,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空想社会主义也就逐渐失去了其积极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一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是依靠空想社会主义而确立起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 帝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

空想社会主义Utopian Socialism

见“乌托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一种早期形式的社会主义学说。这种学说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弊端,把这些制度看做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主张由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来代替它们,由工人协会和生产者合作社来管理生产。空想社会主义为了确立乌托邦思想而提出了一些具体计划,致力于把居住在一起的工人组成小规模的、自治与自愿相结合的地方社团。社团内的成员合伙经营其资产,每个成员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自己的集体服务,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分享生产成果。空想社会主义认为不需要建立强制性的中央政府,因为这些理想的合作社团会自己消除贫困、不满等现象。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法国的圣西门(Saint-Simon, Claude Henri de,1760—1825)、傅立叶(Fourier, Charles,1772—1837)和英国的欧文(Owen, Robert,1771—1858),他们在19世纪初非常活跃,力图使人们接受其学说,并建立模范聚居地。空想社会主义否认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找不到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和社会力量。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Marx, Karl,1818—1883)、恩格斯(Engels, Friedrich,1820—1895)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亦称“乌托邦社会主义”。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没有现实性的改造人类社会的社会主义理想。产生于16世纪初的西欧。以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意大利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为标志。创始人还有德国的闵采尔、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等人。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和阶级斗争尚未充分发展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它的最高阶段,杰出的代表者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此后德国的魏特林、法国的卡贝和布朗基等人亦持此说。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具体学说虽有所不同,但也有不少共同点。他们都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露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坚信资本主义必然为新的真正美好的社会所代替。他们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体系,具有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人人劳动,计划管理,教育普及,妇女解放,消灭三大差别,国家消亡。他们的这些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来源之一。但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而把实现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天才人物身上。按照主观愿望,提出广泛的改造社会的计划,主张用和平方式,通过宣传、感化资产阶级和示范试验来解放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列宁称它是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列宁选集》第2卷第432页)。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广泛传播,空想社会主义在大部分国家失去了进步意义,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 单名代表制   宗教信仰自由 ☛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尚未充分发展时期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产生的标志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康帕内拉、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是17、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19世纪初,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试图论证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预言其必定为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所产生的种种罪恶大加鞭挞。同时,对未来社会做了天才的猜测,并论证其较之旧社会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在其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中,包含有不少积极的结论。譬如,批判生产资料私有制,提出对所有制进行改革的各种方案; 人人参加劳动,不容许有寄生者存在; 劳动是人们生活的乐趣; 未来社会将消灭三大差别; 整个社会生产都将有计划地组织起来; 人们将开展集体的竞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赋予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他们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进行科学的论证。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否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幻想通过宣传、示范等手段来实现理想社会,因而是空想的。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失去了其在19世纪初曾起过的积极的和进步的作用,逐渐蜕变为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蜕变为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机会主义、修正主义、改良主义学说   乌托邦 ☛

空想社会主义

utopian socialism
~者 utopian socialis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