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稽古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稽古录 编年体通史。二十卷。宋司马光撰。(撰者事迹参见“《迂书》”条) 初撰《历年图》,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自宋兴(960年)至治平四年(1067年),则有《百官公卿表大事记》,以相衔接。又纂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前上至伏羲氏之事,总为此书。其初但述梗概,至周共和元年(前841年)始为编年,每年略举大事。元祐元年(1086年)上之。 是书是司马光为宋哲宗进献的历史著作,为使哲宗皇帝在日理万机中,历览历代兴衰成败,他从浩繁的史籍中,择其大要,总而成书,皇帝“则用力少而见夫全功。” 第一至第四卷,释要记述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时代特征,计有伏羲氏、神农氏、有熊氏、金天氏、高阳氏、高辛氏、唐陶氏、有虞氏等。第四至第九卷主要记述夏商历史以及周共和之初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等诸侯国的历史,以上只叙述历史梗概,以叙事为主。 从第十卷周共和元年始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纲,叙述每年内发生的大事。十至十一卷叙述春秋战国及秦朝之历史;十二卷记述西汉时期历史;十三卷记述从东汉光武帝至东晋穆帝期间历史,凡二十六帝;十四卷为隋朝历史,十五卷为唐朝及五代历史,这部分篇幅最长。自十一卷中周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迄后周显德六年,为司马光于英宗治平元年所进《历年图》,第十六卷为《历年图序》,其论人君之德有之而才有王者,体现了其治国安邦的思想。 第十七至二十卷,记述了宋建隆元年(960年)至治平四年(1067年)的历史,这部分为司马光于神宗时所进国朝《百官公卿表大事记》,宋代部分只记事,而无作者论述。 《稽古录》中所记史事,“皆有凭依”,主要取材历史典籍,史料价值并不大,但其中作者议论部分于治乱兴衰部分,剖析最明,体现了其思想观点,可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之参考。 《稽古录》宋有学津讨原本,通行本为明朝杨璋刊本。是书收入《四库全书·史部·编年类》,清有光绪五年(1879年)江苏书局刊本。 《稽古录》《稽古录》
《稽古录》20卷,北宋司马光撰,这是一部以编年体为主的简史,旧时被人们看作带有启蒙性质的历史读物,历来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 《稽古录》上起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下迄北宋英宗治平末年,大致包括3个部分,体例各不相同。第1部分包括第1至9卷,时间上是从伏羲氏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这个部分采用传记文的体裁,主要摘抄《史记》本纪、《尚书》孔传以及《国语》的文字,为三皇五帝及夏商周诸帝王立传。第2部分包括第10至16卷,是《稽古录》一书的主体,其年代起迄与《资治通鉴》完全一样,即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这个部分曾以《历年图》的名称成书单行,它大概就是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的原始提纲,采用编年体体例,逐年略记国家大事,并且在各朝亡国时都有一篇“臣光曰”的史评文字,这些史评与《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并无雷同,因为前者是对各朝各代的总结,后者则是因人因事而立论。在原本《稽古录》中,这些史评全部汇录在第16卷,后来才把各篇史评分系于各朝亡国之时。第16卷则只剩下一篇司马光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把《历年图》单独成书进呈时的表文。《历年图》虽然是《资治通鉴》的一份提纲,但两书的内容却有所出入,有不少事件在两书中的系年不同,甚至情节迥异,这很可能是两书所据材料不同,或者是司马光在不同的时期自身的看法有所改变,因此《历年图》很值得研究“通鉴学”的学者们参考。《稽古录》的第3部分包括第17至20卷,以编年体的形式逐年简记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的事略。内容虽然简单,但其中有关官职建置任免的一些记录,可与其他史籍相参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这个部分又名《国朝百官公卿表大事记》,也曾单独成书,在宋神宗时进呈。后来司马光把这3个部分合起来,就是今天看到的《稽古录》。 此书1987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美〕王亦令点校本,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点校本。 稽古录二十卷。北宋司马光 (详见《资治通鉴》)撰。光撰《通鉴》及考异、目录,卷帙繁重。遂又著与《通鉴》相同年代的《历年图》,著《百官公卿表大事记》 以相衔接。又纂述周威烈王二十二年 (前404)上溯至伏羲之事,三编相联,总为此书。取《尚书》“曰若稽古”之语为书名。元祐元年 (1086)呈进。其初但述梗概,至周共和元年 (前841)始为编年,迄北宋英宗治平之末。但叙历代重要史迹,只记其大体。所附评论,于关乎国家治乱兴亡者则反复剖析。书有潭、越二本,今传世本为潭本。有《资治通鉴汇刻》本,明弘治十四年(1501)杨璋刊本,明崇祯中陈风梧刊本,天一阁刊本,清同治十一年(1872)湖北崇文书同本,《四部丛刊》影明翻宋本,《学津讨原》本,1986年又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王亦令点校本。 《稽古录》ji gu luRecords of Investigating the Ancient→司马光(Sima Guang) 稽古录编年体史书。宋司马光撰,共二十卷。上起传说中的伏羲,下至宋英宗治平末年。其初但述梗概,至周共和元年(前841)始为编年,每年略举大事,对历代兴衰治乱得失均有评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