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稽Jī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亦广: 今北京,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大同、晋城,新疆之塔城,江西之宜丰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黄帝臣太山稽之后。”此以古人名为氏。
❷ 《姓氏考略》 据《魏书·官长志》 注 “后魏缓稽氏改缓氏。” 一作 “改‘稽氏’。” 又注: “南方大洛稽氏后改为稽氏。”缓稽,或作 “和稽”; 大洛稽,或作 “大落稽”。
秦代有稽黄,贤者; 汉代有稽发; 宋代有稽适;明代有稽照,滦州守。

1.jī ❶留止。班固《西都賦》:“舍櫺檻而卻倚,若顛墜而復稽。”崔駰《達旨》:“道無常稽,與時張㢮。”
❷考核。班固《西都賦》:“講論乎《六蓺》,稽合乎同異。”
❸相合。揚雄《蜀都賦》:“上稽乾度,則井絡儲精。下按地紀,則巛宮奠位。”
2.qǐ 叩頭至地。見“稽2首”、“稽2顙”。

耽误;延迟。

☚ 吏兵   力疾 ☛

稽首/稷/稼/稼穑/箱/黎/儇/牖/牖下/德/德心/德行/德音/樊/">/颜/褎/麾/麃/麃麃/瘼/瘨/憯/憯憯/憬/憎/熯

☚ 题   稽首 ☛

读音j·i(-),为i韵目,属i—er韵部。古奚切,平,齐韵。
❶停留;稽留。
❷考核;查考。
❸计较。
❹姓。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q·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康礼切,上,荠韵。
❶稽首,即“叩头”礼。
❷有缯衣的戟。(缯:丝织品。)通“棨”。

上一条: 下一条: ">
{}7111见「稽乎」、「稽洗」

稽ji

❶留,稽留。《后汉书·马援传》:“此子何足久~天下之士乎?”
❷考查,稽查。《尚书·大禹谟》:“无~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庸:用。)
❸[稽(qi)首]:古人的一种跪拜礼。《尚书·尧典》:“禹拜~~。”(禹:大禹。)

稽jī

❶考核;调查
 △ ~核|有案可~。
❷姓。
另见628页qǐ。


稽qǐ

❶查考:~查︱~核︱~考︱钩~︱无~之谈︱有案可~。
❷停留;拖延:~留︱~延。
❸争论;计较:反唇相~。
○滑~((一)言谈、动作引人发笑。(二)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
另见qi。


○~首((一)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二)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也称稽首)︱~颡(sang)(古时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居丧答拜宾客时用,表示极度悲伤和感谢)。
另见 ji。

稽jī

❶ 查考:稽考│无稽之谈。
❷ 停留:稽延│稽留。
❸ 姓。
另见402页qǐ。


稽qǐ

见〔滑稽〕〔會稽〕

稽ji

稽查 稽核 稽考 稽留 稽首 稽延 稽滞 钩稽 滑稽 无稽 无稽之谈 无可稽考

稽(一)jī (二)qǐ

【辨形】 左是禾,一捺变点,右上是尤,不是龙。15画。形声。
【辨义】稽(一) jī
❶考核:稽查|稽核|稽考|勾稽|无稽|无稽之谈|荒诞无稽|有案可稽。
❷ 停留:稽迟|稽留|稽延|稽留热。
❸ 计较: 反唇相稽。
❹ 姓。
〔滑稽〕
❶ (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滑天下之大稽。
❷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也叫独角戏。
(二)qǐ 〔稽首〕古时的一种礼节,拱手至地,头也至地:稽首而拜。
【辨析】 二音都可表示动作义。区别在于:
一、词性有所不同:稽(一)jī构成动词、名词、形容词,并作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qǐ只作动词。
二、表义范围不同:稽(一)jī表示“考核、停留、计较、滑稽”等动作行为和状态,并用于姓氏;(二)qǐ用于头部动作,表示行礼方式。
【辨误】 “滑稽”古书上读gǔjī,今读huájī。

稽jī

另见qi。


稽qǐ

另见ji。

❶猶 “計” 也。《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經邦治,……二曰聽師田以簡稽。” 鄭玄注: “鄭司農云: 簡稽士卒、兵器、簿書。簡,猶閲也。稽,猶計也,合也。合計其士之卒伍,閲其兵器,爲之要簿也。故 《遂人職》曰: 稽其人民,簡其兵器。” 《周禮·夏官·大司馬》:“簡稽鄉民,以用邦國。” 鄭玄注: “稽,猶計也。”
❷猶“考” 也。《周禮·天官·宫正》: “稽其功绪,糾其德行。” 鄭玄注:“稽,猶考也,計也。” 《周禮·地官·小司徒》: “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國中。” 鄭玄注: “稽,猶考也。” 《周禮·地官·質人》: “掌稽市之書契,同其度量,壹其淳制,巡而攷之,犯禁者舉而罰之。” 鄭玄注: “稽,猶考也。” 《禮記·緇衣》: “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鄭玄注:“稽,猶考也,議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稽,古兮反。”
❸猶“合”也。《禮記·儒行》:“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鄭玄注:“稽,猶合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稽,古奚反,注同。”
❹同也。《尚書古文·堯典》: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鄭玄注: “稽,同也。” (《通德堂經解》)《尚書·堯典》: “曰若稽古,帝堯。”鄭玄注: “稽,同也。” (《鄭氏佚書》)

稽jī

〖动词〗
考核(2)。《报任安书》: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核它们成败兴衰的规律。《讳辩》:稽之以国家之典。——用国家的典章文献考核此事。

稽qǐ


稽jī

❶ 考证,考核。《尚书·大禹谟》:“无~之言勿听。”司马迁《报任安书》:“综其终始,~其成败兴坏之纪。”
❷ 计较,争论。《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说:同“悦”。)
❸ 停留,拖延。《管子·君臣上》:“是以令出而不~。”《乐羊子妻》:“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废时日。”
另见474页qǐ。

*

BBFC
(一)ji❶考核,查考:~查/~考/~核/无~之谈/有案可~/兼听而时~之(《荀子》)。
❷计较;争论:反唇相~。
❸〈文〉停留;拖延:~留/~延时日/时驶不可~(陶渊明诗)。
❹〈文〉点数;统计:简~乡民(《周礼》)。
❺姓。
(二)qi[稽首]qishou古代的一种礼节。叩头至地:再拜~而受(《荀子》)。

争论

争论

争(争议) 稽 讼(阋讼;战讼)诤(诤讼) 辩斗 顶嘴 较论 较量 计较 计校 计挍 交辩 逗嘴皮子
辩论,争论:辨讼
争论是非:论理
党派的争论:党议 党论
宗派之间的争论:门户之争
在政治上、学术上因意见不同而争论:论战 论争
各种学术流派自由争论:百家争鸣 百喙争鸣
以文字进行争论:笔战
卷入争论:交锋(思想~)
为不值得的小问题争论:闲争气 无谓之争
争论的问题无根据、无意义:郑人争年
互相争论:言来语去 你言我语
口角争论:挑牙料唇 挑唇料嘴
当面争论:面争
 面对面地争论:当面锣,对面鼓
大声争论:抗论
许多人纷纷争论、各说不一,没有定论:聚讼纷纭 纷纭聚讼
不再争论:作为罢论
(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争论)

☚ 争辩   问难 ☛

叩头

叩头

头(扣头;磕头;碰头) 叩(叩颡;叩首) 颡(搏颡;启颡) 頫顖 顿首 顿头
以额触地:顿 控地 自搏 角崩 厥角蹶角 启颡
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稽颡 启颡
屈膝下拜,以额头触地。表示请罪或投降:顿颡
快速不断地叩头:捣蒜(磕头如~) 捣碓
下跪叩头:跪叩 叩拜
 跪拜叩头:拜叩
 叩拜母亲:拜母
跪在地上叩头行礼:磕头礼拜
三拜九叩的大礼:三拜九叩 三跪九叩
以头叩地:角崩
叩头至地:稽(稽首) 下衡 起首
连连叩头:磕头撞脑
跪拜磕头的样子:首下尻高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近地或着地:磕头)

☚ 下拜   聚合 ☛

计算

计算

算(~~;算计;算刻;~式;~法;~题;~错;合算;称算;推算;攒算;演~;心~;口~;积~;笔~) 稽 商(商算) 调 酬 度(度算;究度) 筹 赀(赀计;赀算;所费不~) 合(~价;~钱) 笇 章度 计数 计料 计会 称计 心计 课计 盘量 称数
计算量度:维 起度 计度 计量
企业经营的考核计算:搂(搂算) 核计 理算 磨算 稽算
 核计费用:校緍
企业经营上的核查计算:核算
 核算数目:计算
 检查核算:查算
 查考核算:勾稽
国家、机关、单位等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的计算:预算
 对收支的大概预算:概算
执行预算结果的年度会计报告:决算 销算
盘算,计算:盘计
运筹计算:运算
全部计算在内:悉数 殚筹 满打满算
表示不计算在内:除非 除外
 表示所说的不计算在内:除掉 除了
不会算:算不了
(运用数学方法根据已知数把未知数求出来:计算)

另见:筹划 推测 推知 数字

☚ 计算   筹算 ☛

停留

停留

停(停止;停住;停待;稽停) 留(留止;留停;留滞;句留;弥留;止留;迟留;勾留;稽留;驻留;顿留) 逗(逗延) 落 待(长~;闲~;干~) 呆 蹲(蹲伏) 驻(驻足:驻脚;淹驻) 须(须留)次(旅~;舟~) 耽(耽搁;耽阁;耽延) 傺 住(住滞) 宿(宿留) 栖(栖止) 稽 站 泊(淹泊;飘~) 滞阂 流滞 途次迟延 迟次 淹次 淹息 濡滞 委滞 顿驾 止顿 迟顿 落脚 投步
停留在某地:
 表示停驻:解鞍 解下马鞍
旧谓大官停留于外:顿节
在空中停留:悬留 悬停
住宿停留:宿舍 宿泊
在行进中停下来:
因钩挂而留下:勾留
拖延停留:迁延稽留 迁延羁留
长期停留:长留
较长的停留:淹久 淹次 淹滞 迟淹 淫滞 奄留
较长时间地呆在某处:泡(~蘑菇)
(暂时停止前进:停留)

另见:挽留 停步 迷恋 停止1 住宿 暂住

☚ 停留   留下2 ☛

卜问

卜问

稽(稽问) 侦
占卜以求问:卜稽
卜问吉日:请吉
占卜以问吉凶:占问 握粟出卜
占卦象以问吉凶:问卦
择日卜问:简卜
排列蓍草占问吉凶:占蓍
以蓍草卜问祸福:占筮
恭敬地卜问吉凶:穆卜
(占卜以问事:卜问)

☚ 占卜吉凶   修行 ☛

达到

达到

到(到达) 至(至于;至乎;~到;企至) 达(进达) 臻 几 底(终~于成) 顶 登 践 跞逮(逮至;逮及) 萃 蔇 稽 涉 放 造 由 于 之 氐 徂 彻 戾 及(及至;迨及) 极 集 詹
能达到:克臻
距离近,达得到:望其项背 望其肩背 望其肩项
达到规定的标准:及格 极格 够格 过关
达到目的:上遂 得逞 得手着手 逞志实现
借助外物以达到某种目的:利用
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捷足先登 捷足先占 捷足先得 疾走先得 疾足先得 疾足先登
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勤奋做事,同样能达到目的:驽马十驾 驽马十舍
达到限额:满(~员;~座)
达到某种职位:致位
升登,达到:跻 阶
出乎意料地达到:竟至
几乎达到:几几 几及 几乎
逐渐达到:驯至 驯致
一次就达到预定的目标:一步到位 一次到位
一下子就到位:一蹴而至 一蹴而造 一蹴即至
远远达到:遐被 远达 远暨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无所不及 穷天穷地
哪里能达到这种地步呢:曷可臻此
(到了某一阶段:达到)

另见:目的 目标 程度 境界 水平位置 达不到

☚ 达到   达到某种程度 ☛

延缓

延缓

缓(逋缓;淹缓) 弛 稽(稽限)展 宽 赊迟 淹迟 延迟
时间往后推移:
把预定的时间往后移:推迟
延长或推迟时日:延期 展日 缓期
顺次序延期:顺延
宽缓,延缓:宽延
宽缓延缓:宽缓
宽延日期:展期
延缓限期:缓限
宽缓禁令:阔禁
哀怜宽缓:矜缓
牵扯延缓:连滞
(把预定的日期往后改动:延缓)

另见:耽误 耽搁

☚ 改期   星期 ☛

治理

治理

治(治办;治辨;治辩;治抚;平治;敷治;营治;班治;诘治;养治;葺治;辩治;条治) 理(理治;运理;干理;修理;辑理;长理;抚理) 尹(以~天下) 经(经理) 艾 乂 涖 莅 为 厘 釐(釐治) 统 综(综釐) 调 讨(讨理) 诛 匠 领 脩(脩领;脩平;脩缮) 宰(宰治)乱 甸 体 处 稽 正(正治;修正) 相 驭 御 靖 康 拨清 律 事(事修) 纲纪 纪纲 敦比 平济 汩越
治理的范围:尺幅
治理与教化:理育 理化
教化治理:化理
规划治理:经纬
 筹划治理:经治
经营治理:经略
领率治理:统治
掌管治理:典治
统辖治理:统理 综理
 天子统理国政:御政
 总揽,统理:揽统 揽总
统治,治理:治牧
修治,治理:陈修
管束治理:钤摄
协助治理:赞治 佐理
辅佐治理:佐治
辅助治理:济治 济理
协和治理:燮理
调和治理:调理
审察治理:校理
得到治理:理治
(统治,管理:治理)

另见:统治 管理 处理 整顿

☚ 治理   治理方式 ☛

延误

延误

稽(稽失;稽滞) 迟误
延误时日:留日 留时
延误期限:误期
延误行程:稽程 违程
玩忽延误:玩延
(迟延耽误:延误)

☚ 耽搁   工作情况 ☛

计较

计较

较 校 稽
计较功利:计功
 计较名利得失:讼鹿
 计较声名地位:较名
计较财物:论财
 计较金钱:数白论黄
计较利益:计利
 互相争斗,计较利益得失:争长竞短
计较小利:箪豆见色
争论是非、好坏等,计较利益得失:争长论短 争长争短 争长絜短 争短论长
 在谈判或接受任务时提出各种条件,计较利害得失:讨价还价
计较多少轻重:称斤掂两
计较怨仇:校怨
计较细微:纤啬
计较细微的事:颠斤播两
值得计较:足吝
过分计较:斤斤 分星擘两 分星拨两 分星劈两 擘两分星 分三别两
极小的事亦必计较:寸量铢称 寸量铢较寸量尺度 寸利必得 铢量寸度 较铢絜寸 尺量寸度 铢量寸度 铢称寸度 铢称寸较 铢称寸量
(计算比较:计较)

另见:计算 衡量 比较 较量 争论 责怪

☚ 计较   斤斤计较 ☛

稽jī

古奚切,平齐。
❶考证,考核。《书·大禹谟》:“无~之言勿听。”
❷停滞,拖延。陶渊明《杂诗四首》:“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
❸计较,争论。贾谊《陈政事疏》:“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
❹至,到达。《庄子·逍遥游》:“大浸~天而不溺。”
❺相合。《礼记·儒行》:“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

〖稽〗

(一)粵 kai1〔溪〕普 jī

❶ 停留,到達。莊周《莊子.逍遙遊》:「大浸〜天而不溺。」(大浸:大水災。)
❷ 拖延。范曄《後漢書.列女傳》:「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 〜 廢時月。」(捐失:喪失。)
❸ 考核,查考,有成語「無從〜考」。黃宗羲《原君》:「妄傳伯夷、叔齊無〜之事。」(指伯夷、叔齊叩馬而諫,阻止武王伐紂。)
❹ 計較,爭辯,有成語「反脣相〜」。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說:通「悅」,喜歡。)

(二)粵 kai2〔啟〕普 qǐ

叩頭,古時一種禮節,跪地,拱手至地,頭也至地。《禮記.檀弓上》:「再拜〜首,乃卒。」(卒:死。)

(一) ji ❶查考。如:稽查,无稽之谈,有案可稽。
❷计较。如:反唇相稽。
❸停留,拖延。如:稽延时日,稽留。(二)qi叩头至地。如:稽首,稽颡。

滞误、拖延、耽误。《艺风堂友朋书札·丁立诚书》:“春间奉到惠书,以行旌北上,未得确音,有稽笺答,歉甚歉甚。”

☚ 祗承   捃拾 ☛

稽jī

Ⅰ  ❶ (查考) check;examine;investigate: 有案可 ~ be on record;be verifiable
❷ (计较;争论) find fault with: 反唇相 ~turn against another in mutual recrimination
❸ [书] (停留;拖延) delay;procrastinate: ~ 延时日 be considerably delayed Ⅱ (姓氏) a surname: ~ 黄 Ji Huang
另见 see also qǐ。
◆稽查 check (to prevent smuggling,tax evasion,etc.);inspect;inspector;customs officer;
稽核 check;examine;audit;
稽留 delay;detain


稽qǐ

 [书] (叩头至地) kotow
另见 see also jī。

稽qǐ

首再拜

❸ 厥角首|泣血颡|再拜首 
另见jī。


稽jī

古振今

❷ 无之谈

❹ 荒诞不|荒唐无|漫诞不 
另见qǐ。

稽jī

会意字,左边的“禾”,“非‘禾’也,象木之曲头不能上也,今俗多作‘禾’”。(《正字通》)“木”字之上的“丿”本是圆滑地向右拐的。“曲头”不能上长是种畸形,“尤”是六个手指头(参见“尤”字条),也属于不正常的畸形。故谐“畸”之音。 以“稽”作声符的生成字有:

嵇(姓氏)
稽(稽查,奉旨查处“不正常”即违纪的人和事,表音兼表意)

稽(稽首)

稽(jī)

,留止也。从,从尤,旨声。凡稽之属皆从稽。”(古兮切)
徐锴《系传》:“,木之曲止也。尤者,异也。有所异处,必稽考之,考之即迟留也。”段玉裁注:“高注《战国策》曰:‘留其日。’稽留其日也。凡稽留则有审慎求详之意,故为稽考。……(从,从尤)取乙欲出而见閡之意。”太炎先生云:“稽之本义为留止。《国语·吴语》:‘拥铎供稽。’唐固(三国时人)谓稽即棨戟字。戟,有枝兵也。枝为木别生条,与之‘木之曲头止不能上’之义近。变为稽,故戟得借用稽字。”[1]徐复说,为戈戟字,稽为晚出字。[2]战国郭店楚简作,睡虎地秦简作
稽部有两个属字。如“”字下云:“特止也。从稽省,卓声。”今作“卓”。

*

(15画)
❶jī
❷qǐ

【提示】禾,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捺改点。右边中间是匕,撇与折笔相接、不出头,不要错写成相交、出头的。 右下的日, 中间一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稽jī

15画 禾部 
(1) 核校;查考: ~查|~核|~考|有案可~。
(2) 计较: 反唇相~。
(3) 〈书〉 停留: ~留|~延。
(4) 姓。
 另见qǐ(322页)。


*稽qǐ

15画 禾部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的礼节。叩头至地,并停留一段时间。
 另见jī(172页)。

稽()


郭店楚墓竹簡·五行33,戰國
㤅(愛)父亓(其)稽(繼)㤅(愛)人,(仁)也。
按: 從裘錫圭釋。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5,戰國至秦
來者有稽莫敢忘。
按: 稽,考察。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天爲之稽。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遠近之稽。

銀雀山漢墓竹簡·晏子617,西漢
將封之以璽稽。

漢印文字徵
會稽太守印。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

寇演墓誌,北魏
雖南陽美虞,會稽慶寵,未之嘉也。

于纂(榮業)墓誌,北魏
父散騎,以儒雅稽古,清韻夷放。

元悰墓誌,東魏
會稽之軒軒霞舉,未足方其秀出。

高淯墓誌,北齊
請或必辯,稽疑則折。

樊氏墓誌,隋
仲山稽邑,族茂南陽。

劉通墓誌,唐
至若會稽撫俗,千里無犬吠之驚。

張羊墓誌,唐
事絶稽留,僚友稱高。
《説文》:“稽,留止也。从禾从尤,旨聲。凡稽之屬皆从稽。”
戰國楚簡“旨”聲字讀“稽”者頗多。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簡33: “行則(稽)亓(其)所(敝)。”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凡物流形(乙本)》簡16: “於身旨(稽)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簡16: “敚(奪)民𣥜(時)土攻(功), 是胃(謂)𩒨(稽), 不(絶)𢝊(憂)卹(恤), 必(喪)亓佖(匹)。”

☚ 稽部   巢部 ☛

稽jī

上古形声字。从反禾(jī,即稽本字),从尤(异,特别),旨声。义为停留。如:稽留|稽迟|稽延。引申为考核。如:稽查|稽核|无稽之谈。又引申为计较。如:反唇相稽。古汉语中又读qǐ,用于“稽首”。是古时叩头的敬礼方式。

稽★常◎常


形声,小篆从(jī,树梢因受阻而弯曲不能向上生长,与“禾”不同)、尤,旨声,隶定为“稽”,意符讹为禾。本义读jī,停留,引申为考核、计较、责难等,假借为姓;又读qǐ,用于“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的礼节,叩头至地。

(jī)

留止也。从𥝌,从尤,旨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