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萍、鱼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
以水稻为主体的四层次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第一层是鱼坑,第二层是水稻,第三层是红萍,第四层是水中的鱼。多物种共生,水陆相交错。
具体方法是:
❶合理设计鱼坑鱼沟。坑沟面积根据对鱼、稻的要求而定。一般占本田的8%—10%。
❷选择适应稻萍鱼田的鱼种。稻萍鱼以红萍为主要饵料。应选择以摄食红萍的草食性鱼类为主、辅之以杂食性鱼类。适宜的鱼种有草鱼、罗非鱼、鲤鱼、鲢鱼、泥鳅。
❸选择适宜稻萍鱼田生长的萍种。适宜的萍种有细绿萍、卡洲萍、小叶萍、红萍。根据萍种对温度要求不同,采取多萍混养,延长稻田萍的供应时间。
❹选择适宜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灌排自如、有稳定水体环境的稻田。
❺培育壮秧。选择抗病性强、抗逆性好、耐淹、叶片直立的丰产良种,培育无病害的壮秧,以利早发,提高成穗率。
❻适时排灌。水稻生长前期,分蘖要求浅水,鱼体尚小,应掌握浅灌原则。后期随鱼的生长和水稻拔节对水分需求更多,逐步加深水层。
❼合理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轻施、早施追肥; 提倡化肥基施,追肥深施和根外追肥等方法。
❽科学使用农药。选择对水稻病虫害具有高效、对鱼类属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三环唑、多菌灵、井岗霉素等。掌握农药的安全用量,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以细雾或弥雾的喷雾方法施用农药。施药时间宜在晴天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
❾加强鱼的饲养管理。适时补充饵料,注意鱼病和敌害的防治,以及防逃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