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税务监察起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税务监察起源

税务监察产生于税务活动的内在矛盾之中,是由税务活动自身的矛盾规律决定的。自税务活动产生后,国家的税收意志都要依靠税务机关的执行来实现。税务机关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在税务活动中具有国家代表的地位。由于税收本身具有的强制性和无偿性,使税务活动中征税主体的地位必然要高于纳税主体的地位。税务机关作为国家意志的代表,它代表国家意志的全部。但在执行中,税务机关往往只代表国家税收意志中的征税意志,仅对国家机关负责;而没有同时代表国家税收意志中的另一面——纳税意志 (国家税收意志是征税意志与纳税意志的统一)。因而,在实际征税活动中,税务机关为了完成自身的任务,实施国家的征税意志,会在执行过程中对征税意志做过分的强化,导致国家意志在执行过程中的扭曲,使国家征税意志与纳税意志由均衡统一向征税意志方面不合理倾斜,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处的这种独特地位,必然会形成税务行政行为与国家税收意志的偏差。因为执行是将税收法律法规转变成具体税务行为的过程,是对具体指令的具体化过程。因此,执行会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发生逆变。(1)执行主体相对独立于产法主体,在执行过程中享有行政解释权和自由裁量权。(2)执行本身不是简单的模仿过程,并非简单地做决策指令所规定的动作,而是根据决策指令所规定的精神及要求,结合具体实际将决策指令转变成具体的执行活动,从看懂条文到理解深层内涵直到具体实施行为,完全依赖于执行主体的思维及行为能力。(3)执行主体还有可能为了局部利益或谋取私利而牺牲税法原则。正因此,执行主体的相对独立、执行的复杂过程、以及执行主体的堕落,都可能导致税务行政行为对税收法律原意的扭曲。这种执法的不正确,呼唤着税务活动中监督行为的产生。为防止这种偏差的出现,就要有监督。即以体现国家税收意志的税收法律为标准,贯穿于税收法律执行活动的全过程,衡量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征税行为,纠正偏离轨道的行为,防范偏向行为的出现,实现对税务行政行为的正向制约,保证国家税收意志全面、及时、正确地实现。
税务监察以外的各种监督方式,往往都是事后监督。即在税务征税行为发生之后,对该征税行为是否符合税收法律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税法的行为采取各种方法予以纠正。这些监督方式都具有间接的特点。而税务监察则不同,它能渗透到税务业务活动中,在税务行为的各个环节上产生监督效应。监督行为既可以是事后的,也可以是事中或事前的,无须等待税务行政行为全部完成以后再进行。税务监察活动在税务行政行为的行进过程中进行,可以对税务行政行为的违法违纪苗头,或已初具违法违纪性质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把违法违纪行为扼制在萌芽状态的初始阶段。
初始的税务监察活动,往往存在于税务活动的某些职能活动中,如人事活动、稽查检查活动等。随着税务活动的发展,人民法治意识的提高,税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征税意志主体的国家和纳税意志主体的纳税人,都对实现税收征税意志和纳税意志的执行人——税务机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即要求税务行政行为与税收法律的符合程度不断提高,税务征税行为与税收法律的误差范围不断缩小。为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提高税务征税行为的准确程度,各级税务机关都在加强监督方面下了功夫。而税务监察再混杂于一般的税务管理活动中,必然直接影响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从活动范围上看,监察活动往往只局限于其所属职能活动的范围内,限制了税务监察活动的广度;从环节上看,只能是事后监督,无法发挥防范效用;从方式上看,监督主体由业务主体兼任,监督活动在执行主体反思自己的行为中进行,监督效用很有限;从手段上看,缺少必要的权力;从人员上看,非专业人员不能很好掌握税务监察的内在规律;等等。为此,税务监察从其他职能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于税务管理活动中其他职能活动的一项专业活动,是客观规律的要求,这种分离,以税务监察活动主体的独立出现为标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