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秸秆还田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秸秆还田straw manure又称秸秆直接还田肥。指前茬作物收获后,把作物秸秆直接用作后茬作物的基肥或覆盖肥。 表1 几种作物秸秆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养分含量(占干物质重%)
秸秆含有大量的有机碳和各种的营养物质,因此,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后,不仅可直接为作物提供养分,增加土壤中钾、硅、硫和微量元素等的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氮含量和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料的溶解。秸秆直接还田还可节省大量运输和堆制分解的费用。 应用麦秸(或糠类)、玉米秸、稻草、油菜秸、蚕豆秸、甘蔗渣等作为还田材料,经覆盖或翻压等直接还田后,可使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蔬菜和绿肥等作物的产量平均增产13%±1.4%,但直接还田用的作物秸秆类型不同,作物增产的幅度也有差异,增产率多在10%~15%之间,几种直接还田秸秆类型对作物增产率见表2。英国洛桑试验站连续18年(1934~1951),对秸秆直接还田与等量秸秆经堆腐后还田的比较试验表明,直接还田的马铃薯产量比堆腐后还田的每公顷高3.5吨,糖用甜菜高0.52吨,大麦籽提高0.41吨。
还田方式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方式大致可分为秸秆翻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两种:❶秸秆翻压还田。即在作物收获后,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将作物秸秆(或残体)粉碎撒施或残留的高茬,用犁耕翻入土的还田方式。在中国南方水热条件好,种植多为双季稻。这一还田方式应用较多,还田多以稻草——早稻草为主,以补充晚稻肥料的不足。在北方多应用玉米秸、麦秸翻压还田; ❷秸秆覆盖还田。即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借以起到养地增产的作用。又可分为人工铺盖还田(田间地表和株间铺盖)和残茬覆盖还田(留高茬)两种覆盖方法。人工铺盖还田,即在作物生长至一定时间后(一般小麦于拔节期,夏玉米在拔节前;夏大豆于始花期),于作物的行间铺施粉碎的麦秸(或糠),玉米秸等(每公顷施约1500~4500千克),让其自然腐解;残茬覆盖法,即在作物收割时留适当的高茬,待下茬作物出苗后,用耘锄等工具灭茬,使根茬散铺于土壤表面。 还田技术 秸秆直接还田,实质上是秸秆在土壤中(或地表)进行矿质化和腐殖化的过程,是多种微生物交替作用的结果,因此,凡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都将影响还田的效果。在施用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❶配合施用氮、磷化肥,调节分解初期作物与微生物争夺养分的矛盾,降低碳氮比,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一般每公顷配施225千克碳铵和过磷酸钙750千克; ❷翻埋方法。翻压作物秸秆最好用圆盘耙切碎后翻耕,或在前茬收割时,适当提高留茬高度15~30厘米,收获后将根茬及一部分秸秆翻入土中。通常浅层耕翻比深层施用分解快,耕翻后如土壤墒情差,可结合灌水,并适时镇压土壤。翻埋的旱田土地的水分应掌握在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如水分超过150%,由于通气不良,易引起反硝化作用而损失氮; ❸翻埋时间。翻压还田时,一般作物收获后应立即耕翻入土,以避免水分损失不易分解。收获时的秸秆含水量在30%~40%左右,在北方寒冷地区,应在秋季耕翻入土;南方水稻、油菜等前作收获后,及时翻埋,一般以后作种植前15~45天翻埋为好; ❹施用量。在瘠薄土壤和化肥不足,秸秆还田距离播种期近的情况下,秸秆的用量不宜过多;肥沃土壤上,化肥多和距播种季节较远时,可大量或全田翻压。秸秆施用量每公顷为4500~6000千克为宜; ❺防止有毒物质的危害。秸秆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机酸如丁酸、乙酸、甲酸等。对作物根系和养分的吸收有直接影响;秸秆在水田的嫌气条件下分解,可产生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及甲烷、硫化氢、乙炔和酚类化合物等有一定毒性的物质,一般秸秆分解3天内开始产生毒素,15~20天内达到高峰,所以掌握好秸秆肥施用的时间是很重要的,通常须经1个多月的分解,才宜播下茬作物。另外,适量加入石灰,以中和分解过程所产生的有机酸; ❻避免有病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在分解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高温阶段,因此有病害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 秸秆还田straw turnover将作物秸秆作为后茬作物的肥料直接掩埋入土的措施。由于秸秆中含有多醣类物质,直接耕翻后培肥改土的效果优于堆(沤)腐后施用的。秸秆在土壤中的矿质化和腐殖质化是由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而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和适宜的碳氮比(C/N),因此,耕翻后应注意保蓄土壤水分,旱地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80%,水田要浅水勤灌,干干湿湿。并配施适量速效性氮肥,调节碳氮比(C/N),以防微生物与作物竞争氮素。秸秆还田作业通常是边收边翻,中国南方水田应在稻谷脱粒后将切碎的稻草撒在田面,浸泡3~4天再耕翻,5~6天后耙平插秧。避免分解产物(如有机酸、植物毒素等)在嫌气条件下对植物根产生危害。耕翻前应切碎秸秆,每公顷用量一般以4.5~6.0 t为宜,耕翻时应全部埋入土中。带病的秸秆不宜直接耕翻。 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农田作肥料。一般有留高茬法(即收割时留下15~20 cm秸秆直接翻入土中)、墒沟埋草法(即在20 cm左右宽深的沟里每公顷埋入约2250 kg的秸秆),此外还有农田铺草、切碎还田、直接掩青等方法。 秸秆还田秸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方法。是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质,加快生土熟化的有效措施。 秸秆还田return crop stalks to the field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