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积雨辋川庄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积雨辋川庄作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王维 ←上一篇: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下一篇:老将行 → 诗词简介: 此诗或作于晚年隐居辋川山庄时。积雨:久雨。一作“秋雨”,一作“秋归”。辋川:在今陕西蓝田县南。诗中描绘久雨后山庄的景色,逼真如画,尤其是颔联二句,叠字“漠漠”、“阴阴”状水田和夏木,而其中有“飞白鹭”和“啭黄鹂”,活灵活现,生动传神。全诗景色描绘得淡雅静穆幽寂,显示出诗人悠闲恬适的情趣。尾联以海鸥喻人事,巧妙回答诋毁之人。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①,蒸藜炊黍饷东菑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③。山中习静观朝槿④,松下清斋折露葵⑤。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⑥? 【解题】 此诗或作于晚年隐居辋川山庄时。积雨:久雨。一作“秋雨”,一作“秋归”。辋川:在今陕西蓝田县南。诗中描绘久雨后山庄的景色,逼真如画,尤其是颔联二句,叠字“漠漠”、“阴阴”状水田和夏木,而其中有“飞白鹭”和“啭黄鹂”,活灵活现,生动传神。全诗景色描绘得淡雅静穆幽寂,显示出诗人悠闲恬适的情趣。尾联以海鸥喻人事,巧妙回答诋毁之人。 【注释】 ①此句意谓久雨后林中空气湿润,故烟火升起很迟缓。②此句意谓烧好饭菜送给东边田头的农人吃。藜(li):一年生草本植物名,嫩叶可食,此处指蔬菜。黍:植物名,玉米类粮食。饷(xiang):送致。菑(zi):初耕的田地,此处泛指田头。③漠漠:水田广布貌。阴阴:阴暗貌。啭:鸟鸣宛转。黄鹂:黄莺。④此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开落以习静养性。槿(jin):又名蕣(shun),花早开暮落,故名日及,曰槿曰蕣,犹仅荣一瞬之义,由此可参悟人生荣枯无常。⑤清斋:素食。霜葵:经霜的葵菜。《旧唐书· 王维传》:“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此诗即为其晚年生活之写照。⑥二句意谓自己已经退隐,与世无争,海鸥为何还要猜疑? 野老:诗人自称。争席:争坐位,见《庄子· 寓言》。海鸥:此处喻指人事。《列子· 黄帝》记载,古人住在海边,日从鸥鸟游,至者百数。其父请他取来玩,次日至海边,鸥鸟便舞而不下。 积雨辋川庄作王 维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全篇以鲜丽生新的色彩,描绘出夏日久雨后关中平原上美丽繁忙的景象,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并流露出作者皈依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 首联两句是说因久雨潮湿,气压低而无风,故烟火缓缓上升,农妇们正忙碌着给那些还在田里劳作的人送饭。稍有些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庄稼人以柴禾为燃料,久雨不晴,柴禾也肯定要被淋湿受潮,不易点燃,即使燃着也是烟大火小,弥漫得满屋子全是,飘出去的也是徐久不散。饭菜一下子烧不好,农妇们怕田里的汉子们等得心焦,忙得团团直转,一煮好饭菜就赶快送去。所以,这两句诗表面是勾画风景,实则侧重写农家生活的繁忙紧张。 颔联两句写夏日原野上美丽的风光。水田广布,一眼望不到边际;绿树扶疏成荫,不时飞过几个白鹭,鸣响几声黄鹂。这两句状物生动,写景明丽,经常为人们所称道。从色彩上看,以大片墨绿色的水田和夏木为衬景,上面再点缀着几个“白鹭”和“黄鹂”,色彩对比鲜明,层次清晰,形成一幅极美丽的画面。从音响上看,静谧空旷的田野上,不时传来了几声白鹭的嘹唳和黄鹂的鸣啭,像银铃一样在湿润的空气中振动,清脆悦耳,越发显出田野的空旷静寂,在写法上是动中求静。 关于这两句诗,还有一段聚讼纷纭的公案。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诗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句子,便嘲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为王维鸣不平,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反过来说王维是原告,李嘉祐是被告,这两句诗的著作权应判归王维。我们认为,嘉祐与王维同时而稍后,究竟谁抄袭谁的诗句,现在已很难考证了,也没有必要考证。但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宋人叶梦得说: “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下,精采数倍。”(《石林诗话》卷上)按照艺术发展的规律,因袭之中有创造,以后出者为精,所以还是王维袭用嘉祐的可能性大,但这却是点铁成金,委实是“精采数倍”了。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颈联这两句是说诗人自己独居养性,常对朝槿冥想静思,或者采摘露葵以供斋食。朝槿是一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暮落,故称。古人用它作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是一种野生菜蔬。这里代指素朴简单的生活。王维本信佛教,中年以来妻亡无子,政治上又失意,所以在生活上更是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过着一种隐逸野居的生活。 尾联两句连用两个典故,抒发自己的议论和感慨。野老,是作者自谓。争席,争夺地位的意思。据《庄子·寓言》记载,阳子居去见老子的时候,旅店中的人都欢迎他,纷纷拿出凳子给他让座位。可是当他从老子那里学道归来时,旅店中的人不再给他让座了,而是与他争席。这说明他与别人都已得了自然之道,互相间没有什么隔膜了。海鸥相疑,用《列子·黄帝》的典故。传说海边有一少年,经常与海鸥在一起玩耍。后来,他父亲知道了这件事,要他把鸥鸟捉回来。第二天,当他再到海边去的时候,海鸥就不再理他了,飞得远远的。这两则寓言,一正一反,表明作者已从世事尘氛中超脱出来,过上了笑傲林泉、与人无争的隐居生活。 王维本少有壮志,才调绝伦,但因天宝年间奸相当道,政治失意,个人生活又连遭不幸,所以不得不在辋川风月中消磨壮怀。但这种隐逸也绝非全然没有意义,它表面上是现实生活的逃遁,实质上是精神领域的负隅顽抗——在现实的政治目标失败之后,又从精神上高扬了主体人格的独立自足。人世的险恶机巧,使得作者转而亲近自然,知己泉石,友于花鸟,扣知音于索漠。这对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来说,是他抗争社会的情绪的唯一流向,也是他反观现实的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全诗写景生动真切,生活气息浓厚,字字句句都洋溢着对自然的喜爱亲和,是王维作品中兴味深远、淡雅幽寂的一首好诗。 积雨辋川庄作王 维
信奉佛教的人不一定不信奉道教,古代文人对于宗教并不像今人想象的那样的“门户之见”,他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献身给某一宗教,而当时的宗教也并不需要信徒那么守志专一,所以,尽管王维是公认的佛教徒诗人,被当时人赞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但这并不妨碍他仰慕道教。其实唐代许多诗人都这样,一面撞钟礼佛、谈禅说空,一面茹芝炼玉,习静打醮,既和和尚打得火热,又和道士称师道友。王维就常常去拜访道士(如焦炼师,方尊师),常常赞叹道教的玄理,也常常亲身试一试道教长生的法术。 《积雨辋川庄作》似乎就是王维在辋川别业山中“习静”与“清斋”后所作的一首诗。习静与清斋是道教修炼身心、祈福禳灾的方法,陶弘景《登真隐诀》说,“道斋谓之守静,谓斋定其心,洁静其体,在乎澄神遣务,检隔内外。”也许这还说得不太明白,根据史料记载,道教斋法很多,从形式上分有黄箓斋、金箓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从宗派上分有上清斋、灵宝斋、太一斋,涂炭斋,从理论上分有设供斋、节食斋、心斋(见《洞玄灵宝人上六斋十直圣纪经》),《登真隐诀》上说的实际上是最朴素也是最艰难的“心斋”,即上清派的“绝群独晏静气遗神”法(《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八),王维在山中习静清斋,可能就是在追求“疏瀹其心,澡雪精神”的境界。当他以宁静澄明、无半分杂念的心灵观照这辋川雨景时,他看到了木槿花朝开夕落,从中感到了生命的短暂和宇宙的永恒,从而悟到“习静”即在心灵如止水的空明中体验永恒;而葵上清露的夜降晨晞,则更使诗人感到追求生命永恒的意义,而当他体验到这永恒与短暂的对比后,便又悟到了一个人生的哲理:追求永恒必须回归自然,包括生存方法和生活态度的自然。 “野老”一句用的是《列子·黄帝》中的典故,杨朱遇见老子,老子仰天长叹,说他已不可教了,杨朱惊问其故,老子说“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意思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智若愚”相似,就是说真正的至人是不会盛气凌人、高居人上的,于是杨朱大悟,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过去他走到哪里,人们都恭恭敬敬,奉若上宾,此后他往在哪里,人家都敢和他“争席”;“海鸥”一句用的也是《列子·黄帝》中的故事,据说海上有人喜欢鸥鸟,每天早晨到海上都有鸥鸟与他玩耍,他父亲听说后,让他捉一只来玩,但当他第二天到海上的时侯,鸥鸟都生了疑心,因此“舞而不下”。这两句联在一起,说的是当一个人返朴归真的回归自然,鸥鸟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就像王维另一首诗里说的,“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济上四贤泳·崔录事》),当王维习静清斋,感到心灵一片澄清明空净之后,他相信,他已经回归自然,达到了无欲无争的境界。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前面写景的几句。濛濛细雨笼罩着空林,缕缕炊烟与雨幕交融,久久不散,村民们烧菜煮饭,给田里劳作的人准备食物,极目远眺,濛濛漠漠一片水田,白鹭穿过雨幕飞上天空,而浓密阴绿的林中又传出黄鹂的鸣声,这是王维眼中的实境,但也是渗入了他习静清斋之后宁静淡泊心情的幻境,在诗人的观照中,一切都那么恬淡宁和,就连阴雨连绵,也似乎像一幅朦胧缥缈的墨画。这正是习静清斋的结果,当诗人按道教之术“静气遗神”、“疏瀹其心”之后,视境中的一切都会变得那么宁静自然。不妨举个例子,王维曾几次化用南朝诗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除了《鸟鸣涧》之外,其他两首都与道教相关,像“谷静泉愈响,山深日易斜”,是和女道士玉真公主题石壁而写的,“山静泉愈响,松高林转疏”,是写给东岳焦炼师的,因而,当读到王维这首诗里朴素、清幽、恬淡的景句时,应当承认这与他“习静”、“清斋”有关,因为这正是他当时心境在大自然中的投射。因此,自李肇《国史补》以来,不少人为第三四句是否抄袭了李嘉佑“水田习白鹭,夏木啭黄鹂”而争论不休,其实全无必要。古人互相挪用语句的例子不胜枚举,关键是王维把这两句用在这里用得极恰当,而且“漠漠”、“阴阴”四字也下得很精彩,没有这四字,王维观照景物那种淡淡的、静静的感受表现不出来,而王维若不是正处在习静清斋后的心境中,也下不了这四字,所以还是《石林诗话》说得对,“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如李光弼入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不然,嘉佑本句但是咏景耳,人皆可到”,这里“但是咏景耳,人皆可到”九字极精当,王维此诗,是写景却不纯是写景,而是写心境与意境,因为他曾习静清斋,所以面对景色时心中早已酝酿了一种恬静和空灵的气氛。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的七言律诗。写久雨之后辋川的情景,其中有自然风光,也有农家和作者自己的生活。原诗是: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首联写农家往村东田里送饭的情景。颔联写辋川的自然风光,极尽写物之工,为写景名句。颈联写作者自己: 为修养静寂的心性在山中观木槿开花,为吃素食而在松林里采折露葵。尾联自称“野老”,表示不再与人争夺地位,因而认为没有谁猜疑自己了。这里用《列子·黄帝篇》中关于海鸥的故事,相当恰切。此诗情景浑然一体,“淡雅幽寂”。 ☚ 归辋川作 辋川集 ☛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的七言律诗。写久雨之后辋川的情景,其中有自然风光,也有农家和作者自己的生活。原诗是: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首联写农家往村东田里送饭的情景。颔联写辋川的自然风光,极尽写物之工,为写景名句。颈联写作者自己: 为修养静寂的心性在山中观木槿开花,为吃素食而在松林里采折露葵。尾联自称“野老”,表示不再与人争夺地位,因而认为没有谁猜疑自己了。这里用《列子·黄帝篇》中关于海鸥的故事,相当恰切。此诗情景浑然一体,“淡雅幽寂”。 ☚ 归辋川作 辋川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