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县级民族自治地方。成立于1981年9月30日。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部。县政府驻吹麻滩镇。面积921平方公里。人口204700人。居民有保安、东乡、撒拉、回、土、汉等族。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西南部为阴湿区。粮食作物有春小麦、马铃薯、苞谷、青稞、豌豆,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籽等。经济林木有核桃、冬果梨、花椒等。现在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化。全县85%以上地区通了电。有公路通临夏。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1981年9月30日建立。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部, 邻接青海省。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吹麻滩。“积石”之名始于春秋, “为禹疏河之极地”。殷周时为羌戎之地。汉以后为河关县地。先后属金城郡和陇西郡。唐初属河州。明属河州卫。1913年改河州为导河县仍属之。1952年在大河家地区建保安族自治乡。198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划临夏县原癿藏、大河家两行政区筹建自治县。居民有保安、东乡、撒拉、回、土、汉等族。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西南部为阴湿区。粮食作物有春小麦、马铃薯、苞谷、青稞、豌豆,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籽等。经济林木有核桃、冬果梨、花椒等。解放后修建农田水利工程,保灌面积逐年扩大, 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化。全县85%以上地区通了电。公路通临夏。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1981年9月30日成立。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吹麻滩镇。辖17个乡、1个镇、145个行政村。境内东西长37km,南北宽33km,总面积910km2。居民有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藏等8个民族。总人口21.73万人(2000)。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787~4308m,年平均降雨量660.2mm,无霜期107~160d。年日照时数2323.4h。有野生药材90多种,野生动物20多种。矿藏资源有花岗岩、硅铁矿、铜、钒钛等4种。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油菜、胡麻等6种。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24元;工农业总产值2.18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002元;粮食总产量40404t,人均粮食产量186kg;农民人均纯收入863元;地方财政收入435万元。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72所,在校生25680人。医疗卫生机构21个,病床位146张。1988年自治县被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甘肃省中部黄河南岸,西和西北与青海省的民和、循化、化隆县相邻。面积910平方公里。人口21.24万。汉族占51.4%,东乡、回、保安、撒拉等族占48. 1%。1980年析临夏县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以县境西有积石山得名,属临夏回族自治州。辖1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吹麻滩镇。地处小积石山东麓的黄土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南北纵贯的小积石山,主要山岭海拔在3 000米以上,雷积山海拔高达4 218米。山区有针阔混交林分布,还有铜、铁矿藏。东部为黄土丘陵区, 海拔在2 200~2 400米,气候东西部差别较大。西部高寒,湿润,东部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1℃, 1月平均气温-8℃, 7月平均气温16℃。无霜期130天。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以农业为主,有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蚕豆、油菜等。手工生产的保安腰刀享有盛名。公路通临夏市和青海省的民和县。 ☚ 锁南镇 大河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