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秧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秧马

秧马yāng mǎ

宋代的插秧农具。辛弃疾《卜算子》:“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点检田间快活人,未有如翁者。”(3—1946)

☚ 秧   阳春有脚 ☛
秧马4885拔秧时用的似马鞍状的矮凳。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清傅崇渠《成都通览・农业用品》:「~,插秧时特用的似马鞍状的矮凳。」吴语。江苏溧水〖〗。一种原始的插秧机。西南官话。湖北。1982年第1期《科学园地》:「苏东坡在湖北做官时,发现那里农民用~插秧,非常方便,他便极力倡导。」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農耕部 > 耒耜 > 秧馬
秧馬  yāngmǎ

插秧農具。形似小舟。宋·蘇軾《秧馬歌引》:“予昔遊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以榆棗爲腹,欲其滑;以楸桐爲背,欲其輕。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兩髀雀躍于泥中,繫束藁其首以縛秧。”宋·辛棄疾《卜算子》詞:“夜雨醉瓜廬,春水行秧馬。點檢田間快活人,未有如翁者。”清·趙翼《好雨》詩:“已驅秧馬遍,寧藉上龍求。”

秧馬

秧马a wooden seat used for pulling riceseedling

在水稻秧田中拔秧时乘坐的工具,因农民骑于其上在秧田中滑行,所以有秧马之称,亦称秧凳。秧马最早在湖北农村使用,最早记载并提倡推广它的是北宋诗人苏轼。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惠州,途径江西泰和,见曾安止《禾谱》后,写了一首《秧马歌》附于书末。在序中写道:“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梧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秧马过去曾被认为插秧时所乘用的工具,但苏轼在《东坡先生外集》中的《题秧马歌后》之二,曾说到:“又云:俯伛秧田,非独腰脊之苦,而农夫侧胫上打洗秧根,积久皆至疮烂。今得秧马则于两小颊子上打洗,又完其胫矣。”可见,秧马是农夫拔秧时所乘工具,即如今农村中所使用的秧凳。但在福建山区也有骑着秧马在烂泥田中插秧的。

秧马seedling puller

旧时农民拔秧时所坐的器具。宋苏轼的《秧马歌》及序中记述颇详。秧马形如小舟,首尾上翘,腹部用硬木,背部用轻木做成。拔秧时,人骑背上,用双足在泥里撑行滑动,可减轻劳动强度。现在广东、江西、安徽、湖北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秧马

秧马

秧马

宋代扯秧工具。北宋苏轼始见于荆湖地区(今湖北)。其形制是 “腹如小舟, 昂其首尾; 背如覆瓦, 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蒿其首以缚秧, 日行千畦。” ( 《苏东坡全集·后集》卷四《秧马歌》引)既成倍提高效率, 又减轻劳动强度。一说插秧工具, 非是。

☚ 牛转翻车   铡刀 ☛

秧马

宋代的新式农具,用以在水田中插秧,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宋时鄂州民创制。功轼《秧马歌行》描绘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梧为背欲其轻,腹小如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蒿其首以缚秧, 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王祯《农书》有秧马图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