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秦诏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秦诏版 秦诏版是秦始皇兼并天下,统一中国后,建立郡县,统一车轨,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规划的物证,是反映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文物之一,也是秦始皇对七国“文字异形”进行改革,以丞相李斯等整理厘定的小篆为典范文字的史籍。 秦诏版是指在量器、衡器上的文字。有直接刻于量器和衡器的铜权上,也有在铁权上镶嵌铜版,将诏辞刻于其上的。诏辞曰: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各器所刻基本相同,也有少数加刻二世诏辞的。 诏版上的书法,大多是未经书写便直接凿刻其上的,故与秦刻石不同。秦刻石传为李斯所书,是典范小篆的楷模; 诏版虽同为规范文字,而凿刻者是徒隶、工匠等底层人物,其所表达内容与秦刻石也大不相同。诏版文字的最大特点是: 笔线瘦硬方折,有行无格,有时行亦弯曲,文字则多数先紧后松,先密后宽。如秦权上的诏版,连行都不齐,与量的诏版比较,同样“皇帝”二字,权上书法扁方,量上书法瘦长,都是随器形而变化的。书法笔画结构,长短疏密各随器物形象安排,恣情凿刻,既具印文分布的法则,又象治印刻边款的放率。天真烂漫,颇有如水在盘之妙。字的结构亦有变化,权的“丞”字上部结体不合,“状”字相抱。“则”字从则,“歉”字未刻“欠”旁作“兼”,“法”、“皆”两字特别倾斜; 量的“廿”、“并”字倾斜,“状”字倚靠,“则”字从鼎,这些已可窥见其变化之多方。 这种书风,可以使我们理解到当时工匠、徒隶的刻写技艺非常精熟。若学习这种风格的文字,以具有能书平正小篆的基础,得法而后化,达到国画的“不求形似”的变形境界,乃为上乘。 秦诏版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或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青铜版。始皇诏版屡有出土,二世诏版仅见传世品。或镶嵌在铜、铁权上,或钉在木量上,内容证明秦代确将统一度量衡制度有力地推行全国。 秦诏版 秦诏版qin zhaoban秦代。铜质。1961年咸阳长陵火车站北沙坑出土。长方形,长10厘米,宽6.5厘米,厚0.2厘米,正面刻秦始皇为统一天下度量衡而发布的诏令。文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共40字。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 秦汉咸阳窑址 秦直道遗址 ☛ 秦诏版刻有秦始皇或秦二世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青铜版。也叫 “秦量诏版” 。有的镶嵌在铜或铁权上,有的四角或边缘带孔,钉在木量上。秦始皇诏版曾在陕西咸阳、山西左云、山东文登等地出土。秦二世的诏版,至今还只有传世品。秦始皇的诏书是: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及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二世的诏书是: “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 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 。这两种诏文,在许多秦代量、衡器上常可见到,标明它是官定之器。而在“商鞅量” 和 “高奴禾石铜板”上加刻此种诏文,说明秦始皇仍以商鞅所定度量衡制度作为标准。 秦诏版刻有秦始皇廿六年或秦二世元年统二度量衡诏书的铜版。有的镶嵌在铜、铁权上,有的四角或边缘带孔,应是钉在木量上的。秦始皇帝诏版曾在陕西咸阳、甘肃镇原等遗址出土,嵌于权身的秦始皇帝诏版,曾在山西左云、山东文登等地出土。秦二世诏版,除传世品外,仅有个别出土。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诏书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琯: 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壹之。”二世诏为:“元年制诏丞相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无疑。”《史记·秦始皇本纪》云: 二十六年“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诏版的发现,是秦在全国推行统一度量衡的物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