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秦灭六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秦灭六国战国末年,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大加强,进而叩关东向与六国争雄。秦国收留当时游说之士,推行范雎连横、远交近攻策略,在和六国的战争中频频获胜。公元前238年,秦王赢政亲政,秦国奋力敲响了六国灭亡的丧钟。长平大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公元前229年,秦国在灭亡韩国之后,派大将王翦等进攻赵国,俘虏赵王,赵公子嘉率随从出逃。公元前226年,王剪攻陷燕都蓟(今北京市郊),燕王喜逃至辽东。次年,秦大将王贲掘河沟水淹魏都大梁,魏国很快被灭。接着,王翦渡过长江,横扫楚国残余,俘虏楚王,楚国灭亡。公元前222年,秦军最后扫除辽东的燕、赵残余,并于次年打进齐国都城临淄,完成了攻灭六国的历史重任。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减少了战争破坏,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我国长期统一,以及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创立完善奠定了基础。 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秦国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战国末年,七国并立,战争频繁,社会极为混乱。长期战乱和分裂割据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百姓带来极大灾难,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愈来愈强烈。史书记载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险要的地势使 “战国七雄” 之一的秦国本土战乱很少。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彻底扫除奴隶制残余,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到秦昭王末年,秦国由于对外兼并战争的不断胜利,已经北有河东、太原、上党,南并巴、蜀、汉中、黔中、巫郡。到秦庄襄王时,又灭东周、西周,使秦界至大梁。其疆域之大,六国没有能与之匹敌者。秦实力大大增强,为统一中国的战争奠定经济基础。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吕不韦为相,招致天下宾客,准备灭六国。前237年,秦王政亲政。整饬朝政,网罗人材,任李斯为相、王缭为太尉,王翦、王贲等为大将,开始兼并六国的战争。针对六国的 “合纵连横”,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办法,一方面大规模出兵,另一方面不惜重金收买其权臣、分化其内部。前230年,秦用李斯谋,扣压韩非,灭韩,以韩地为颍川郡。前228年,“大兴兵攻赵” (同上),用反间计杀赵将李牧。次年,攻克邯郸,虏赵王迁,赵公子嘉逃亡代,自立为王。前226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 (同上)。事败,秦王怒,命王翦率兵破燕,燕太子丹被杀,燕王喜逃至辽东。次年,以王贲为大将攻魏,秦军“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同上),魏亡。前223年,王翦率六十万人攻楚,虏楚王。次年,秦完全攻占楚地,楚亡。前222年,王贲率兵攻燕辽东,虏燕王喜;又攻代,虏代王嘉,燕、赵两国亡。次年,灭齐。这样,从前230到前221年,秦在十年之内,先后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战争连年不断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 六国攻齐 钜鹿之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