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秦汉宫室建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秦汉宫室建筑秦统一中国后,吸取六国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技术经验,修建宫室。《史记·秦始皇本纪》:“每破诸侯,则写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兴建新宫。新宫的建设程序是先在渭水南岸建起一座信宫,作为咸阳各宫的中心,然后由信宫前开辟一条大道通骊山,建甘泉宫。继信宫和甘泉宫二组建筑之后,又在北陵高爽的地方修筑北宫。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又开始兴建朝宫,其前殿就是著名的阿房宫。以阿房宫为中心建筑许多离宫别馆。这是秦代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一组宫室建筑群。而汉初,仅建未央宫、长乐宫和北宫,到汉武帝时才大建宫苑。据《汉书》所载,长安之宫就有未央宫、长乐宫、长门宫、鼓簧宫、承光宫、池阳宫、宜春宫、延寿宫、集灵宫、望仙宫、长扬宫、长平宫、黄山宫、祈年宫、沛宫、通天宫、林光宫、甘泉宫、龙泉宫、首山宫、交门宫、明光宫、王祚宫、万岁宫、竹宫、寿宫、建章宫、太乙宫、思子宫等。另见于《三辅黄图》的汉宫有夜光宫、棠梨宫、扶荔宫、望远宫、昭台宫、蒲桃宫、阳宫、长平宫。 散见于古丛书的还有晶湖宫、谷口宫、龙渊宫、棫阳宫。西汉宫中之殿,数量也极多,仅未央宫中的殿,就有金华殿、神仙殿、高门殿、增城殿、宣室殿、承明殿、凤凰殿、飞雨殿、昭阳殿、钧戈殿、武台殿、寿成殿、万岁殿、广明殿、清凉殿、永延殿、玉堂殿、寿安殿、平就殿、东明殿、曲台殿、白虎殿、回车殿、长丰殿、晶德殿、麒麟殿、椒房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等30座。此外,还修建了为数众多的观,仅长安就有临仙观、谓桥观、仙人观、霸昌观、兰池观、平乐观、九华观、豫章观、鸿雀观等数十所。东汉自明帝起在洛阳依西汉旧宫建造南北二宫,中间联以阁道。北宫主殿德阳殿,平面为1∶5.3的狭长形,其建筑规模与未央、阿房二宫相似。东汉后期,宫中的人工自然景观有所增加。秦和西汉继承战国以来高台建筑的传统,修建时,根据所设计建筑的底盘面积,向地下挖深约1至2米的槽,然后从底部开始夯土筑台,一直将土台夯至高出地面5至6米,或11至12米。接着自上而下分层挖出所需的房间,其墙壁不足之处用土坯补砌。秦时的壁柱用圆形暗柱,柱根埋入柱洞,底施础石。西汉时则略有不同,柱子的础石上端与地面齐平,壁柱多不埋入洞内,一些不靠墙的柱础正中凹下,柱根置于础凹中。这是向抬梁式木结构的过渡形式。东汉都城洛阳地势平坦,修筑宫殿无山可傍,而夯土筑台,劳民伤财,于是大量采用成组斗拱的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并越来越多地采用砖石,楼阁建筑成为流行的建筑形式。秦汉宫室的布局是大宫中套有若干小宫,而小宫在大宫(宫城)之中各成一区,自立门户。宫室多四面为檐,以有檐的复道与空中阁道使宫与宫相连,并充分利用自然景物,布置园林池泽。此时殿宇的斗拱有实拍拱、一斗二升拱、一斗三升拱等类型。而斗拱中栌斗、散斗的形状也基本定型,并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壁柱使用了外转角处的复杂结构。柱形除了方、圆二形外,又出现较多的八角形和诸如瓜棱形、束竹形等形状,柱础也随之多样化。宫室地面除沿用以往抹草泥的方法外,也开始使用铺地方砖和空心砖踏步等,并首创用漆来涂地,《汉官典职》所说的“丹墀”,就是用红漆涂地;《西都赋》上所说的“玄墀”,就是用黑漆涂地。墙壁或饰以蛤灰,或饰以椒泥,称之为“椒房”。宫中壁柱多为铜制涂金,大者有数围。墙壁上部露出的横木,则往往饰以金、珠、宝石,称之为“壁带”。殿室正中顶部饰以藻井。宫室四面有窗,共8户,有的嵌有绿琉璃,多数恳以绮绣帷帐。宫殿的门有门环,又称“铺首”,《甘泉赋》上所说“金铺”,就是金制的门环;《景初殿赋》上所说的“银铺”,就是银制的门环。铺首多作龟蛇之状。门上及围墙多有彩绘。屋顶覆以瓦当,前沿檐端的榱头上饰有瓦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