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货郎担
秦安县传统的经商模式之一。秦安货郎常以担挑物品,走乡串村叫卖,人称“秦安货郎担”,俗称“货郎儿”。“半年农活半年商,挑担串乡当货郎”是秦安货郎担的真实写照,这种辛苦而简单的民间贸易形式,一直维持着部分人的生计。秦安有近万人经常以货郎担的形式走南闯北,范围至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江苏、上海、河南、陕西、河北、内蒙古、山西、辽宁、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8年的20年里,作为传统经商方式的货郎担,足迹逐渐从县、省走向全国,甚至国外,由传统的肩挑发展为以自行车、农用车或客货汽车为运输工具,经营商品从针头线脑扩大到服装、日用百货、小五金、针织品、毛纺品等,经营方式由往日的以物换物变为现金交易,小货郎也发展成为大商贩。秦安小商品市场带动了约10万货郎担的发展,有的专门跑农村进牧区,有的进入城镇或者大城市摆摊设点,还有一些有胆识的年轻人,跨边境,入口岸,进行边境贸易。在西藏自治区连接尼泊尔王国的樟木口岸,常年活跃着一支1300多人的秦安商贩队伍,年销往边境的货物达4800多吨,总销售额9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