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位于西安市东37.5公里的临潼县西杨村南。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历史专题性遗址博物馆。1979年10月1日建成开馆,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的从葬坑之一。1974年3月,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经过考古调查,共有3个兵马俑坑,3个坑从北向南分布,布局像一个“品”字,按发现顺序,被编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其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平均深5米,面积为1.43万平方米。该坑以车兵为主体,车兵和步兵联合编队,成矩形方阵。坑的东端是一个敞廊,排列着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头俑,每排68件,共204件,它们是这个方阵的前锋;坑的南边,是一排面向南的武士陶俑,这是右翼;坑的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陶俑,这是左翼;坑的西端,也是一个敞廊,并排有三排武士俑,其中一排面向西,这是后卫;坑的中间9个过洞,每个过洞有4排武士俑,全部面向东,多数为车兵,它们中间是战车,每辆战车有驭手一件、车士两件。一号坑现已发掘了4000平方米,出土陶俑2000多件,平均身高1.78米;车马70多件,平均身高1.5米,身长2米;战车18乘。全坑估计可出土陶俑6000多件,车马180余匹,战车40乘。二号坑在一号坑北20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由骑兵、步兵(含弩兵)、车兵3个兵种组成。全坑可出土各种武士陶俑1000多件,战车89乘,车马356件,鞍马100多件。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120米,距一号坑北边25米,是秦俑坑中最小的一个,面积只有520平方米,呈“凹”字形。全坑出土战车一乘,车马四匹,武士俑68件。这个坑虽小,陶俑虽少,但地位重要,是秦俑坑的统帅部,古代叫做“军幕”。但奇怪的是,在军幕中却没有发现主将。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地下王国的冥军,再现了秦王朝军队的形象。以大量兵马俑作陪葬,这在秦以前是没有先例的,而秦以后,这种葬仪似乎形成了一种风气。从发掘情况看,秦兵马俑有几种类型。将军俑:身躯较高,高1.9米,左手按剑,姿态雄伟。戴双卷尾长冠,身着双层战袍,外套细甲,着护腿,登方口齐翘头靴。为数甚少。武官俑:站立姿态,戴长冠,着战袍,披铠甲,登方口齐头鞋,有护腿,右手握武器。御手俑:立势,戴长冠,围方形盆领,着战袍,披铠甲,登方口齐头鞋,有披膊、护腿,两臂平举,作驾车姿势。战袍武士俑:作执兵器站立姿态,免盔束髻,着交领右衽短袍,腿扎行滕(裹腿),浅履系带。铠甲武士俑: 作执兵器站立姿态,免盔束髻,或有压发冠(软帽),披铠甲,着护腿,或扎行滕,浅履系带。数量较多。跪射武士俑:蹲式,免盔束髻,披铠甲,登方口齐头鞋,两手在右侧作上下握弓状。立射士俑:站立式,束发挽髻,着战袍,登皮靴,两腿开弓,足成“丁”字形站立,身左转,似作举弓瞄准状。骑士俑:立姿,头戴介帻(似回民小软帽)小帽,两耳组缨结扎颚下,着紧腰短袍,披束腰短甲,袖窄,襟开,紧护腿,登皮靴,衣着得体便于骑射。另外,在陶俑身上还发现有“宫疆”、“威令”、“咸阳午”、“得”、“脾”、“四”、“五”、“八”、“十”、“十一”、“十四”、“廿”等文字,刻的位置不一,以背后衣襟下较多,文字多用刀刻划,少数为阴纹印记,字体有小篆和隶书两种。关于字的含义,一说可能是制作陶俑工匠的名字或工匠给陶俑编的号,有待考证。秦兵马俑陶俑体魄健壮,容姿互异,各具性格特点,栩栩如生的再现了“秦之锐士”群像。俑像塑造手法洗练,具有朴厚、明快的艺术特色。出土的陶马雄健有力,造型逼真,比例匀称。陶马昂首伫立,鬃毛分飞,马头方正,棱角显露,两耳短促竖立,双目大而有神,鼻广口阔,马身浑圆,腿部筋腱突出,四腿开张,臂圆肉厚,造型富有活力,显得异常神骏。陶马分为车马和鞍马两类:鞍马已备鞍垫,但尚无马蹬。陶俑、陶马均是泥质灰陶,火候高,质地硬,为一个个地雕塑而成。陶俑、陶马身上都绘有鲜艳的颜色,因俑坑被焚,加上长期埋于地下,颜色几乎全部脱落。但从局部保留的颜色可窥见颜色的种类有绿、粉绿、朱红、橘红、青(蓝)、紫、橘黄、白、墨黑、粉红等,大部分属于矿物质色料。各色调配和谐、艳丽。秦兵马俑坑还出土了大量的金属兵器,全为实战武器。有铜剑、铜弩机、木弓、弓囊、铜镞、铁镞、铜矛、铜殳、铜戟、铜铍等投掷铜兵器等。青铜武器至今十分锐利,尤其是剑、矛全体无锈,光亮如新。据考证,这些青铜以铜、锡为主要成分,并含有微量的稀有金属,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生成10微米厚的铬化物层,以防锈蚀。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现了一组两乘秦陵铜车马。铜车马为青铜制作,分为前后两车,为实用车的1/2。前面的一乘为“立车”,也叫“高车”或“戎车”,车上有弓弩及前镞,车箱边有一面铜盾,车舆中立乘一头戴鹖冠的武将,车箱中有一柄圆形伞盖。后面的一乘车叫“安车”,也叫“辒辌车”。车前一头戴鹖冠的武将坐乘弩车,车舆上有车盖,呈椭圆形,车舆内铺着裀褥,乘车的人在车内可坐可卧。两乘车都是四马驾车,制作精致,装饰华贵。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唯一的、完整的大型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它的焊接、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极高,为世界珍品。1983年10月和1988年5月,这两乘铜车马先后经过精心修复,并公开展出。秦始皇兵马俑和秦陵铜车马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为了妥善保护这些珍贵文物,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发掘、修复、研究和陈列展出,建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设一号坑大型展厅、三号坑大型展厅、铜车马展厅、基本陈列室和友谊展厅共5个展厅,展出俑坑出土的各种文物、铜车马和外国元首、友人赠送的礼品。自该馆建成后,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50多万,其中外国游客近30万人。法国总理希拉克、美国总统里根、日本首相竹下登、西德总理科尔、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等7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也都曾参观该馆。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从1980年开始,秦俑还在全国和世界各地进行展出,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秦陵文物热”。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在内的秦陵,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中国社会历史类考古博物馆之一。始建于1979年,馆址在陕西省临潼县境内。该馆占地6万平方米,在兵马俑第一号坑基础上建起的展览大厅,展出了600多件与真马真人大小相近的陶质兵马俑军阵,气势宏大壮观;另辟有“秦陵二号铜车马”专门陈列室,陈列着由3000多个部件组成的秦代铜质车马,展示了秦代工匠卓绝的工艺技巧。该馆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有几十万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遗址博物馆。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外城5千米处。70年代初开始兴建,有一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72米,高22米,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一号兵马俑展厅,以及二、三号坑、马厩坑、杀殉坑、铜车马坑、瓦棺葬坑、刑徒墓地等保管所。展出出土陶俑、陶马、铜车马、矛、戈、剑、镞、弓箭、弩机、吴钩、铍等大量文物和青铜兵器,俨如一座中国古代地下博物馆。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的金银器和文物。秦俑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艺术珍品,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藏。它的发掘为科学、军事、文化和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而且举世瞩目,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位于陕西省临潼县东15里。它是在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历史专题博物馆。1974年当地农民打井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坑。1976年开始筹建博物馆。1979年10月1日建成开展。目前它是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馆内现在展出的有秦陵兵马俑一、二、三号坑的遗址发掘现场及秦陵铜车马,配合遗址及实物还有以兵马俑坑为主体的基本陈列及辅助陈列。馆内的业务部室有研究室、考古队、宣教部、保管部、陈列部,另外有办公室等行政后勤科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