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南征百越秦统一前,长江中下游以南居住着众多的越族原始部落,它们互不统属,史称“百越”。战国时楚将吴起南征百越,西定黔中。诸越南徙,避居崇山峻岭,深𧏖险谷;散居于闽中、岭南、桂南、越南之闽江流域、广东海滨、西江流域、红河流域及广阔山间地区。秦并六国后,秦始皇采取分路进军,略定各地的作战方针。“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千之水。三年不解甲驰弩,无以转饷。使监禄以卒凿渠通粮道,以与越人战。”主要为:第一路,由鄱阳湖东经余千入闽中,略定闽地;第二路,由鄱阳湖西经豫章南康入粤北,与第三路合兵略定番禺地;第三路,由长沙宜章之道入粤北,与二、四路军合兵略定番禺地;第四路,集结于零陵蓝山,策应三、五路军作战;第五路,由黔中镡城(今湖南黔阳)之道入桂林,略定桂林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完成南征百越之战,置闽中、南海、桂林、象四郡。徙谪民、赘婿、贾人等开辟东南万里疆土,扩大秦之版图。但“伏尸流血数十万”,中原人民怨声载道,孕伏着秦统治之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