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宫殿包括咸阳旧宫、信宫、甘泉宫以及阿房宫、林光宫等。秦原僻处西垂,其建筑简陋,多以板为室。到秦穆公时国力强盛,其建筑技术也有长足进步,建筑规模逐渐扩大,戎使由余看到秦宫曾惊叹道:“使鬼为之,则虏神矣!使民为之,亦苦民矣!”商鞅变法后,国力强大,惠文、昭襄诸王,竞建新宫。迁都咸阳后,宫室建筑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汲取中原建筑风格和技术,兴建了一批新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在关中的宫殿有300余座。先于渭水南岸建成信宫,作为咸阳各宫的中心,然后辟道通骊山建甘泉宫。在用途上,信宫是大朝之处,咸阳旧宫是正寝和后宫,甘泉宫为避暑处,并为太后所居,其他宫室则是妃嫔居住的离宫。以后又修建了规模更大的阿房宫,以此宫为中心,周围建造离宫别馆,殿堂廊庑,园林池囿相隔其间,整体布局,风格各异。在宫殿营建的顺序上是春秋时代,秦文公建西垂宫,秦武公建平阳封宫,德公建蕲年宫、大郑宫,宣公建造阳宫,献公建栎阳宫,孝公建橐泉宫及咸阳宫廷,秦惠文王建章台宫、阳宫,秦武王建羽阳宫,秦昭王和宣太后建咸阳宫、兴乐宫、甘泉宫、长扬宫、棫阳宫、䝞宫、芷阳宫,秦始皇扩建咸阳宫,仿六国宫殿建望夷宫、兰池宫、梁山宫、信宫、甘泉前殿、阿房宫前殿,秦二世建林光宫。秦宫大都是高台建筑,连重楼叠阁都建于土台之上而不用楼板,即杜牧所说:“各抱地势。”屋架为台梁式,木梁用青铜构件加固,屋顶覆盖青瓦,屋檐用瓦遮朽,壁绘彩画,柱涂丹漆。《三辅旧事》记:“木衣绨绣,土被朱紫。”秦统治者接受“五德终始说”以及“今秦变周、水德之时”的思想,使宫殿建筑“端门四达,以制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使建筑的形象象征着他们在人间的权力。秦宫殿的命名除以地名命名外,还有因祈求天祐而命名的蕲年宫、信宫、压气台;因宫殿景致命名的秦长扬宫等。阿房宫以其依南山而筑,与高陵相埒而为房,因以得名。秦宫殿是无数能工巧匠的艺术杰作,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宫室整体布局、风格伟奇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