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题解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①。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②。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③。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 ①一丘:指一座小山。臣:意为隐居。三径:指隐居者的家园。 ②北土:北方,代指长安。愿:愿去。愿去做官。东林:东林寺,在庐山,可能为远上人住地。 ③黄金:指旅资。然桂:燃料贵于桂,指代长安生活费很高。然,同燃。衰:衰减。 赏读 首联描写诗人所欲:诗人想归隐,但因穷困潦倒而不能实现。“一丘”为西晋时谢鲲语“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这里意指隐居山林。诗人以借用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意向,可是又“苦无资”,道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诗人的困境。 二联写“非吾愿”即诗人之所不欲。“北土”指秦中,即长安,这里代指做官。这两句对仗工整,正反相对,突出作者不愿做官而追求隐逸的思想。此联中东林指东林寺,是晋时刺史桓伊为高僧慧远于庐山东面建造的房殿。 接下一联写诗人滞留帝京的境况和遭遇。“黄金然桂尽”化用《战国策·楚策》中“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之意。来表现诗人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诗人心意的灰懒。 末联中写景紧扣“感秋”之题,凉风劲吹,蝉鸣哀哀,本已令人伤感,再加上诗人诸多不如意,诗人的感情自然愈加悲苦!这首诗一反诗人往常以物抒情的写法,而是直抒胸臆,把自己对一切的好、恶、悲、喜、忧、愁都能描写出来,有如白描,虽无粉饰而见率真,风格也很明朗,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孟浩然 ←上一篇:夏日南亭怀辛大 下一篇:早寒江上有怀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落第滞留京都、思欲归隐的诗。首联连用二典,言所“欲”者乃 “一丘”“三径”,表达了对归隐山林田园的向往;所“苦”者乃“无资”,见出诗人穷困 潦倒的境况。次联从反面用笔,言自己不恋“北土”,呼应诗题“秦中”,暗言不愿滞 留京都,不愿为官。故诗人身在京城,便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禅师来了。这个“怀” 字,见出诗人对高僧的敬爱,对隐逸的追求,并呼应诗题中的“远上人”。此联对仗 工稳,一正一反,互为映衬,突出了诗人隐居田园的思想。第三联实写滞留京城的 窘况。仕进不能,旅资耗尽,穷困潦倒,故壮志衰颓,心懒而意灰矣。此联对仗不求 工稳,但自然流畅,如水流之直下也。尾联写景,点出“悲”字,抒发了哀伤之情。凉 风飒飒,透出寒气;知了嘶嘶,见出残声。诗人流落繁华京城,仕途失意,呼告无门, 能不心中更加悲摧?此诗直抒胸臆,几乎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而巧用具体事物 形象描绘来抒发感情,只在结联秋天景物的描写中点一“悲”字,其哀苦之情,则全 出之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