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东陵一号陵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东陵一号陵园

1986年春,临潼县文管会在该县韩峪乡范家村北的夯土遗迹钻探时,发现该地是一处大型帝王陵园。后与省考古研究所合作全面勘探该区,根据发现的遗迹、遗物等判断,该地为战国时期秦国东陵。一号陵园位于临潼县骊山西麓的坂原上,西距秦芷阳城遗址约1.5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前濒灞河,后依骊山,海拔557米。陵园依山坡而建,其范围南至小峪沟,北到武家坡村南的无名沟,西界洞北村西的小峪河,东达范家庄的人工壕沟。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1 800米,面积72万平方米。陵园内有2座亚字型大墓、2座陪葬坑、2处陪葬墓区和4处地面夯土建筑台基。陵区南北两侧各有一道天然壕沟,东面有一道人工壕沟,相互连接,四面包围,既利于防洪排水,又起围护陵园的作用。一号陵园的隍壕是由东面的人工壕沟与南北西三面的自然壕沟组成,东隍壕西距2座大墓的墓道200米,南北走向,通长1 800米,最宽处小口10米,深6.2米,底部中间稍深。在断面上发现秦代瓦片,云纹瓦当等。陵园的主墓是2座并列的亚字型大墓。墓顶上有封土堆,高2至4米,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50米,表面呈鱼脊形。2墓的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南北并列,相距40米。一号墓东西通长220米,南北通长128米。墓室略呈正方形,南北58米,东西57米。4个墓道均为斜坡状,前窄后宽。在北墓道耳室内发现鎏金铜片、鸟骨、兽骨、木迹、漆皮等。二号墓东西通长220米,南北137米。墓基近似方形。东西58米,南北56米。在北墓道耳室发现马臼齿、铜片、骨饰、彩绘漆皮等。2座陪葬坑位于主墓的右上方,即东墓道小端偏南45°处。一号坑呈凸字形,东西长81米,南北宽10.5米。坑中出土马骨、木迹、漆皮、骨珠等。二号坑呈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8.6米,深4.5至6米。坑中出土马骨、漆皮、木迹、骨饰等。一号陵园的陪葬墓区共有2处,一处位于2号主墓东南方向约300米处,在此已探出竖穴壁龛墓3座,出土“田”字陶罐一个。一处位于二号主墓西南方向约250米处,在东西长130米,南北宽25米的范围内发现墓葬8座。陵园内共有地面建筑基址4处,现仅存夯土残迹。在一号墓和二号墓西墓道以西各有一条长315米,宽1.5米的鹅卵石铺筑的道路,当地称为“王路”,两条道路现已破坏。陵园内出土器物46件,分为铜、铁、陶器三类。包括铜盖弓帽1件,铜带钩2件,铜环1件,残铁铸1件,陶罐15件,陶壶5件,陶鼎3件,陶敦2件,建筑材料16件。一号陵园规模宏大,主墓规格高于凤翔秦公陵园,应为秦国称王以后某一秦王和王后的陵园。该陵园的发掘,填补了先秦王公陵墓的一段缺环,使春秋早期以至秦始皇时期秦国陵寢形成了系列,为研究我国古代帝王陵寢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