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租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租界;租借◉ 租界zūjiè 名 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作进一步侵略的据点和地区。〈例〉上海的“法~”/ 当时,~有一国管理的(如汉口“英~”),也有多国共管的(如上海的“公共~”,由英美共管)/ 新中国成立后,~制度被取消。 租界zū jiè强国根据不平等条约在弱国的通商都市内租借的地区。1854年7月5日《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附一:“上海华民住居租界内条例: 照得华民若未领地方官盖印凭据,并经有和约之三国领事官允准,则不得在界内赁房、租地基、建造宅舍居住,今将如何办理条例,开列于左……”1872年袁祖志《海上竹枝词·沪上西人竹枝词》:“租界鱼鳞历国分,洋房楼阁入氤氲。地皮万丈原无尽,填取申江一片云。淡红漂白垩泥工,百叶窗开面面风。更有三层楼槛好,迎凉快坐月明中。”1876年葛元煦《沪游杂记》:“煤气灯英租界制于新闸,法租界制于八仙桥……” 租界zū jièсéттльмент; концéссия租界concession,settlement原来指在城市中划出供外国人居住的地区,称为外人居住区。但在旧中国则形成一种称为租界的特殊制度。在中国的租界制度开始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和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其中规定准许英国人民在五个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和房屋。这种租界原只允许外国人有永久租借权,不涉及行政权。184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和上海道台订立所谓《上海租界章程》,使上海英租界逐渐形成为外国自行管理的市区。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添设通商口岸,专为日本商民安定租界,其管理道路以及稽查地面之权,专属该国领事”。自从上海英租界(后来与美租界合并为上海公共租界)设立后,各国纷纷在通商口岸设立租界,其中以上海公共租界最大,拥有大规模的行政机构,俨然是“国中之国”。在中国的租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共管租界,即租界内各国居民成立市政机关共同管理的租界,如上海和厦门鼓浪屿的公共租界,在英文称为“居留地”(settle-ment);另一类是专管租界,即一国专管的租界,英文为concession,许多通商口岸有这类专管租界,而且有时一个口岸有几个国家的专管租界。租界,不论专管或共管,都严重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自1919年,中国开始陆续收回租界,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全取消租界这一不平等特权制度。 租界Concession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缔约国(如清政府统治下的旧中国)在其通商的口岸或城市永久性地租用,供该国侨民“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英国在鸦片战争后,迫使清政府于1842年与其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又于1845年与上海道台签订了一项《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最初租界地仅用于筑路、建房,其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在中国建立租界,并在租界地成立警务、卫生、筑路、建筑等各项机构,行使行政管理和司法管辖权,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租界有两种形式;一种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单独管理,如天津的“日租界”,汉口的“法租界”等;另一种则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管理,如上海及厦门鼓浪屿的“公共租界”。在公共租界中,帝国主义通过“会审公廨”攫取了领事裁判权以外的司法管辖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民掀起了废除不平等条约及收回租界的斗争。首先于1919年收回天津德、奥租界和汉口德租界;1927年又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1929年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和镇江英租界;1930年收回厦门英租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仍有这一非法特权的帝国主义国家被迫宣布交还租界。于1943年,废除天津和广州的英租界及英、美、比三国在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1945年,由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各地的租界即被全部收回。1946年又收回上海、天津、汉口和广州的法租界及法国在上海和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根据1947年的《对意和约》又收回意大利在天津及上海、厦门的租界权。至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租界全部由中国政府收回。但事实上,各帝国主义仍享有种种特权,这些特权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被真正全部取消。 租界晚清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长久占用的地段。始于1845年11月29日的英租界,面积约830亩。1848年扩大到2820亩。法国于1849年、美国于1863年也划定租界。此后各国共划定租界43处,分布在沿海沿江16个商埠。其中5处公共租界,38处专管租界,英租界占11处。从1919年起,中国陆续收回租界。到1947年,所有租界全部收回。 租界 118 租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根据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在某些口岸或城市划出供外人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进而直接管理。设立法院、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形成了一整套完全独立的殖民地制度,一切事宜中国政府均不得过问。租界作为“国中之国”,成为西方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侵略的据点。道光二十五年(1845),英国以《上海租地章程》出现在华的第一个租界。随后它国纷纷效尤,很快扩展到广州、厦门、天津、汉口、九江等口岸,遂使中国直接成为列强分割的对象。租界分为两种形式:一为某国殖民者单独管理,如天津日租界、汉口英租界等;另为几国联合共同管理,如上海公共租界等。中国人民为收回租界、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这种特权才被彻底根除。 ☚ 使馆界 典客 ☛ 租界 租界zujie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 中英 《虎门条约》规定英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地建屋。1845年11月,英国通过 《上海租地章程》 取得第一个租界。此后其他列强争相效尤, 在上海及其他通商口岸强划租界。1854年(咸丰四年), 英、美、法三国领事趁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 攫取了租界内的管理权, 实行殖民统治。租界成为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据点。中国人民为收回租界进行不懈的斗争, 1927年1月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各帝国主义国家被迫宣布放弃租界特权。但实际上租界制度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取消。 ☚ 黄埔条约 买办 ☛ 租界 租界zujie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霸占特定地位,擅自行使统治权的变相殖民地。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英国侵略者于1842年迫使清政府订立《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后,就在我国各大口岸划界租地,筑路建屋,后来甚至在界内取得了“管理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亦争相仿效,强划租界。1845年至1906年间,所设租界遍及于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天津、镇江、江口、九江、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温州、营口等地。每地设置的租界有1个至8个不等,共计30多个,分别属于英、美、法、德、日、俄、意、比、奥九国。其中绝大多数属一国专管,称某国租界;少数几个由各国共管,称公共租界。在各地租界中,以上海的租界最为典型,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的国中之国。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银行、洋行大都集中在租界,并在租界发行报纸,设立学校,开办工厂。 ☚ 鸦片贸易 洋行 ☛ 租界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 租界 租界西方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留和经商的永久租用的地段。中国的租界始于1845年英国同上海官吏订立租地章程而建立租界,其后美、法、德、俄、日等国争相仿效,在上海和中国其它城市划定租界,并在租界内自行设立法院、市政和税收机关,甚至驻军、行使行政管理和司法管辖权,形成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在旧中国,租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一国单独管理的,如汉口英租界、上海法租界,一种是几国共同管理的,如上海公共租界。中国人民为收回租界不断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被迫宣布交还在中国的租界,但事实上仍享有种种特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些特权才被取消。 ☚ 特命全权公使 爱国主义 ☛ 租界 租界租界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一种形式。他们强迫中国当局在通商口岸划出一定的地区,由他们直接管理,实行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统治制度,成为 “国中之国”,称为租界。1845年11月29日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胁迫上海道台宫慕久根据 《上海租地章程》 划定洋泾浜 (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 (今北京东路) 以南的土地作为英人租借居留的地段,这是外国侵略者强索租界的开端。1849年法国也在上海取得一块租界。此后,在中国强索租界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且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不断扩张,不仅租界数目增多,界址也不断扩大。英、美、法、德、俄、日等国先后在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鼓浪屿、长沙等城市设立租界。在法律上租界主权仍属于中国,缔约国家只享有居留权。但随着外国侵略不断加深,中国在租界的权利逐渐被完全排斥。1854年7月英、美、法三国领事借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在租界建立 “工部局”,组织 “义勇队” 和巡捕,从此取得了租界的行政权和司法权。在租界内设立法院、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租界成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根据地。租界形式有属于一国的,称某国租界; 有属于几国共有的,称公共租界。租界是中国法权不能行使的特权区域,因而成为万恶渊薮。不但对外国人的非法活动,中国法律不能加以制裁,而且国内的逃亡地主、地痞流氓亦多以此为藏身之所。1924年、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进行过收回租界的斗争,并一度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但大部分租界一直存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月美、英两国迫于形势,分别与国民党政府签订所谓“新约”,声明 “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形式上,租界已不复存在。但实际上,租界真正被取消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条约口岸 协定关税 ☛ 租界近代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分出的、由他们全面掌握管理权的特定地区。租界起初只是由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租赁的居留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于1842年开放通商,西方商人纷至沓来。1845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上海租地章程》。英国侵略者在条文里埋下种种伏笔,并根据需要对条文内容滥加歪曲,使其成为以后上海租界制度的奠基石。人们一般把《上海租地章程》的公布视为近代租界出现的起点。后来租界面积不断扩大,租界内中国居民人数渐渐超过外国人,但租界的管理大权仍被外国侵略者控制。外国侵略者在租界成立名为“工部局”的机构,他们一再自行更改租地章程,使工部局的权力不断增大,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军队、警察、监狱和法庭等专政工具,又掌握征税、审判、管理市政设施及教育和卫生等各项权力的名副其实的政府。上海租界的一套制度也被推广到中国其他口岸。1876年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规定: 凡未设立租界的各通商口岸,都应将外人居住处所“划定界址”。“租界”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正式条约里,把以前西方各国在中国口岸霸占的居留地合法化为“完全脱离中国管辖”的租界,赋予各国以继续霸占租界的特权。此后,租界的数量和面积不断扩张。至20世纪初,外国租界已遍及中国上海、厦门及鼓浪屿、广州、福州、宁波、天津、镇江、汉口、九江、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温州、营口等地,每地设置的租界有一个或多个,共计30多个。其中除上海和鼓浪屿有两处公共租界外,其余分别属于英、美、法、德、日、俄、意、比、奥等国。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洋行和工厂等大都集中在租界,他们还在租界发行报刊、设立学校等,使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实施经济、政治、文化侵略的据点。中国人民对列强把中国领土划为租界的侵略行为作了长期的斗争。从1917年中国收回德、奥在华租界开始,外国在华租界逐个被收回。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外国在华租界已不再存在。 租界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通商口岸强行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特定地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产阶级取得了在通商口岸携眷居住、进行贸易,租赁民房或租地建屋的权利。1845年11月英国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取得第一个租界,开帝国主义在中国内部划立地界,建立殖民制度的先例。接着,外国列强先后在中国通商口岸建立了租界。当时在旧中国的租界有两种类型: 由几国共同管理的叫公共租界,由某国单独管理的叫某国租界。租界虽为中国领土,而中国政府没有管辖的权力,外国侵略分子对租界内的中国居民行使征税权和司法权,实行了一套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殖民制度。这样,租界变成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据点。中国人民为收回租界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解放后租界制度才彻底被取消。 租界 租界1842年后资本主义列强强迫中国在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是外国侵略者对旧中国进行掠夺和罪恶活动的据点。英国侵略者于1842年迫使清政府订立《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后,就在中国各大口岸划界租地,筑路建屋。1845年11月,苏松太道宫慕久在英国第一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的压力下,擅自公布《上海租地章程》。据此,英国在界内僭取了管理权,创建了租界。以后,其他列强争相效尤,强划租界。旧中国的租界有两种:一种是由某一个外国单独管理的,称某国租界;一种是由几个外国共同管理的,称“公共租界”。外国侵略者在租界内设立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实行了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殖民主义统治制度,成了中国土上的“国中之国”,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 ☚ 在华设厂权 租借地 ☛ 租界 租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占的由其直接控制、管理的特殊区域。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年) 中英 《虎门条约》 (又称 《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或 《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 签订。根据条约规定,英国人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和永久居住权。后来各个列强凭借“片面最惠国待遇”援例在通商口岸划定居住地区,造成所谓“租界”制度。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 宋英国通过 《上海租地章程》取得第一块居留地。接着,美国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法国于次年也先后在上海划定居留地。截至光绪二十九年 (1905年),英、美、法、德、日、俄、比、意和奥匈帝国等九国在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鼓浪屿与长沙,划占租界30多处。这些租界,有的只是外国人居留、贸易地段,有的则成为列强在中国境内的独立王国,变成它们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据点。租界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几个国家共同管理的“公共租界”,有上海公共租界和鼓浪屿公共租界; 另一种是由一个国家单独管理的租界,除上述两个公共租界外,旧中国的其余租界都属于这一种。租界区域内主权逐步丧失。如上海,英、法、美国在租界里组建“工部局”(亦称“公董局”,或简称“公局”),作为行政机关,并设立巡捕房即警察局,将“上海义勇队”归其指挥。各国侵略者又在租界内开设银行、工厂、商店、船坞及公用事业甚至驻扎军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资本输出,大多集中在租界。这样,侵略者就逐渐实现了对租界地区的直接政治统治和经济统治,实际上就是推行殖民地制度。租界成为中国法律不能管辖的特殊区域,成为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之外的“国中之国”,成为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和藏污纳垢的地方。中国人民对侵略者在中国领土上划设租界的行径作了英勇斗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于1917年3月对德、奥宣战,收回它们在中国占有的租界。中、苏两国于1924年5月31日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苏联政府根据此大纲主动放弃沙俄在中国各处所占租界。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斗争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此后,国民政府经过交涉,于1929年8月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1930年9月收回厦门英租界。1943年后,由于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民政府的交涉,外国侵略者在与中国政府新签订的各种条约中,宣布放弃它们在华的租界,或者宣布把租界内的行政与管理权归还给中国。这样,租界在条约形式上被废除。 ☚ 片面最惠国待遇 租借地 ☛ 租界concession 租界concession;settlement;leased territor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