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民 种民道教名词。道教认为积有善行、善德,通过修炼可以成真的信道之人。成为种民后才可以接受道教的经典符图、教理教化,才可以积炼成圣。北魏《老君十六变词》之十一变:“洪水滔天到月支,选擢种民留伏羲。” ☚ 真人 濯世缨 ☛ 种民佃农,租田种的人。洪亮吉《治平篇》:“疆土之新辟者,移~以居之。” 种民道教名词。指积有善行可以修炼成真、得道不老之人。最早见载于《太平经》:“天地混韲,人物糜溃。唯积善者免之,长为种民。种民智识,尚有差降,未同浃一,犹须师君。君圣师明,教化不死,积炼成圣,故号种民。种民,圣贤长生之类也。”又因道教的宝经符图、秘藏玉函,“传授有科,行藏有候”,不轻易传授,唯有种民,才可施行教化。“不能行者,非种民也”(卷一至十七)。 |